从小事看懂德育管理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从小事看懂德育管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会沉淀在他的人格的深层、打下终生都打不开的结。很多人的偏见、很多人的势利都和这种天天发生的事情有关。因为这种事情就给他一种暗示,时间长了就变成一种自动化的选择——天天都在给他这种暗示。

生活中这种暗示非常多。小事一:是关于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2011届本科毕业生典礼上的讲话。讲话很长,足有四五千字,但完全没有官话,没有体制话语,一句也没有。他反复强调的是心灵、复旦的心灵。为此他引用了哲学家、数学家A.N.Witehead的话(大意):“抛开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剩下的东西才真正能够被称为是教育的。”他在讲话中说:“我昨天晚上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大学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让我几乎彻夜难眠。??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的话,那么我刚才前面说的话将全都是谎言!”是什么让这位副部级名校之长说出这番话、让他“彻夜难眠”的呢?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和司空见惯。某学院拍毕业照的时候,一位女生回头拾掉下的帽子,不巧快门落下了。摄影师还好,当即补拍了一张。更不巧的是,拾帽女生后来拿到的照片仍然没有她。于是她请求学院加洗那张补拍的照片,发给包括她在内的所有同学。遗憾的是,学院有人说这是照相馆的责任,不是学院的责任,让学生自己找照相馆交涉。甚至有人认为这位女生小题大作。“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感到愤怒。”杨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说,“学生低头拾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自己,是小题大作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学院的院长或书记,又会怎么样?也许你们就会连夜找人印将出来!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

不可能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道歉!”

我的思考:类似“照片事件”这样的事情在当下的大学、中学、小学实在太多了,而像杨校长这样从心灵角度加以考量并且为之“彻夜失眠”和“感到愤怒”的人又能有几位呢?这个歉道得好,一颗受伤的心灵因之得到呵护和修复。试想,假如那位女生带着一颗受伤的心灵,带着惟独没有自己的毕业照、带着“不是学院的责任”那句冷漠的话离开复旦、离开大学将会怎样?毫无疑问,在杨校长眼里,毕业照可以没有院长、没有校长,但不能没有毕业生,“一个都不能少”!是啊,没有毕业生的毕业照还成其为毕业照吗?

网络上报道的漠视以至伤害学生心灵的高等教育运作模式愈演愈烈。作为人所共知的例子,比如本科教学评估时发动学生造假档案,比如让学生自己填写表格上“政治思想表现”栏目,比如个别学校让学生找公司签订子虚乌有的“录用协议书”??哪一样不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哪一样不同“真诚而脱俗”的心灵教育背道而驰?哪一样不比“照片事件”严重得多?而又有多少高校的教师、教育行政人员、校长为此“彻夜失眠”?当我们无比愤怒地谴责社会上造假成风、人心冷漠的时候,可不可以尽自己微薄的努力,教给孩子一点点真诚?可不可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教给孩子一些温暖他人的方法?

无独有偶,我们学校刚刚也发生了一件关于毕业照的小事。拍毕业照的当天,一位女同学因为生病没能到场,这样毕业照上就缺了她一个人。发照片的时候,班主任才向我反映了这件事。怎么办呢?涉及到收费的问题,不可能让照相馆的人再来照一次,补救的措施就是用我们自己的相机给再照一遍。同时,那张少了一个人的毕业照后面,除了打上了每个人的姓名外,还另加了这样一句话:“拍照当天,刘

佳怡同学因病未能参加。多年以后,你还能记得那张笑脸吗?” 其实,毕业照少了一个人,对学校来说,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那个缺席的孩子来说,她的五年级毕业只有一次。学校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很重要,你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小事二:我们往往到了上级要来检查工作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让学生补这项实践作业、补那个读书记录。有的老师还大张旗鼓地对孩子说“认真写哈,领导要来检查的!”;也有的不说。说与不说,孩子都明白的。这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暗示呢?

小事三:我们用小干部时,都愿意用有领导力的。一日,看见一位小干部在大声呵斥一位没戴小黄帽的同学,直到把那没戴小黄帽的同学训哭了。此情此景,作何感想?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这样严厉的小法官,我就想到了恶劣执法的城管。老百姓好不容易种点韭菜、种点无花果在街上卖,城管来了,不容分说就把东西给没收了,秤给没收了。更有恶劣的,抬起一脚就把篓子给踢飞了??所以,每次看到对同学恶声恶气的小法官,我都无比难过。一、小法官接受了一个怎样的暗示?在这个校园里,在这件事上,我是强权的。背后有大队辅导员撑腰,你敢不听吗?你不听我就扣分,下次即使你没违纪我还可以扣你的分——直接导致滥用职权。这样的孩子没有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将来一旦当上领导,后果不堪设想;二、被管理与训斥的同学又接受了一个怎样的暗示?与对面的小法官比,我是弱势。弱势对强权只有顺从,不可反抗,不可思考他有没有权利这样做。暗中还在滋生的是他对强权的羡慕,一旦有一天他也获得了强权了,会变本加厉地把今天所受的气一一补偿??这样想一想,不觉得可怕吗?说到小干部,不得不说说“班干部轮换制”。 许多老师用课代表、用班干部,往往都挑能力强、聪明伶俐的孩子来担任。如此一来,老师可省去不少麻烦。但是许多有智慧的老师,不怕自己麻烦,实行了“班干部轮换制”,也就是每个孩子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日本中小学是没有“班

干部”这一称呼的,而是叫“担当”。担当是什么?是责任。擦黑板担当、扫地担当、浇花担当、帮忙担当??担当的都是具体的职责,培养的是孩子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我的思考:“担当”,培养出来的未来人才,是以一种服务的精神来从事各项工作;而“班干部”、“干部”,是以“干部”的姿态、“官老爷”的姿态从事未来的工作。尤其是当“班干部”仅仅集中在少数几个老师偏爱的孩子身上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培养着一种特权意识。这个社会中,由于特权意识而造成的伤痛或者不平,难道还少吗?去年网上一直热炒的联防员入室强奸妻子,丈夫怕“警察”报复,呆在一边不敢吭声,报了案又撤了案??这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班干部”不能终身制,而应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程,这也是一种教育公平。

小事四——批改日记。现在批改日记是很多学校通行的一种做法。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一天一篇日记,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一周一篇周记,数量要求不一样,但是要交,要老师来批改。批改日记的一个显在的目的,或者说一个可以说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个我想大家都知道。潜在的目的可能很复杂,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了。

批改日记的现象我们怎么透视?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里面第39条明文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查阅。就是说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学生的信件、日记是隐私,即使是老师和家长,在没有这种法定的要求出现的情况下,都是不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