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1)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7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35分

(一)3小题,9分。1. (3分)C 2.(3分)B 3.(3分)C (二)3小题,14分。4.(3分)A 5.(5分)

第一次写瀑布交代与姐姐分别的地点,为下文鲁鲁在瀑布前哀号埋下伏笔;第二次写瀑布,

呼应前文,刻画了鲁鲁的形象,表现了鲁鲁对主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伤;瀑布的美及雷鸣般的水流声,与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营造了悲剧氛围。 [5分。答对一点2分,二点4分,三点5分。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 (6分) 【答案示例】

①动物的悲鸣:狗与主人的两次离别之痛,被世人驱赶打杀之苦,命运颠沛流离之艰。 ②人性的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关爱、忠诚,人与动物也应平等、热诚相待。 ③作者借小狗的悲鸣,反映了战乱中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呼唤着心灵之间的贴近和沟通,真挚和热诚。

[6分。每一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3小题,12分。7. (3分)B 8.(3分)A 9.(6分)

①从演讲者的角度看,霍金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胜了身体上的缺陷,对理论物理学有卓越贡献;靠电脑合成发音,以演讲的方式传播科学,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从演讲内容及方式看,他研究的内容是深奥难懂的,如字宙论和黑洞等,但他能把高深、枯燥的宇宙学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③从演讲效果看,对自身的经历、公众科学观的思考,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引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传递了多种正能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35分

(一)4小题,19分。10. (3分)B 11.(3分)C 12.(3分)C 13.(10分)

(1)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

李贤申辩。

[5分。译出大意给3分;“经济才”“力直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平时安居没有懒惰的仪容,在服饰车马器用方面俭省节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取,有古代大臣的风采。

[5分。译出大意给3分;“燕居”“声乐之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2小题,11分。 14. (5分)C D(选对1项2分,选对2项5分。多选,不给分。)

15. (6分)

(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

(2)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②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6分。“愁”2分,表现手法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1小题,5分。 16.(5分)

(1)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2)骈死于槽枥之中(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错、漏、多字该空均不给分。] 三、(20分)

17. C3分)D 18. C3分)A 19. C3分)A 20.(5分)

答案示例:①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完全隔离;②无需通过传统的交互设备;③优化参与用户行为的监测系统。

评分细则:

①隔离,隔阂,1分; ②关联词“无需”“不是”1分;传统设备,1分; ③安装、优化,1分;监测(设备、系统),1分。 21.(6分) 答案示例

(1)我选择:1理由是:象形字的书写形态,线条柔和,中秋明月,古韵生辉,应情切景。

我选择:2理由是:弯弯的兔身,化成一轮明月,玉兔回眸一望,便有了千种风情。 (2)我选择:3理由是:玉兔俯身取食,寓意美味;“兔”字变形,突出企业形象。 我选择:4理由是:刚直的线条,萌萌的眼神,“兔”子仿佛迎风而立,醒目有神。 [6分,能结合造型特征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四、(60分) 22.(60分)

【中山市教研室之版本】 二、材料内容理解

作文材料的主体是“手机行业”和“手机企业”,内容上呈“总分总”结构,主要包括三各层次:

第一层:主要交代手机行业和手机企业的竞争背景,点出“创新以求突破”的主题。 第二层:描述甲乙丙三家手机企业应对竞争的创新做法,其中甲企业致力于“硬件”创新,乙企业着眼于“软件”创新,丙专注于“商业模式”创新,都追求“更××”的一种突破效果。

第三层:补充说明企业创新做法所带来的社会反响,点出“广泛”和“深入”两方面的思考和讨论。

整体上来看,这段材料讲述了“创新背景、创新做法和创新影响”三个有机统一的方面,材料的核心词是“创新”,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商业模式”,都在实践层面凸显了创新的观念和思路,而“更广泛”和“更深入”的提法,有利于引导考生打开思路。

三、整体评价

除了基本的材料作文要求(字数、含意、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之外,本作文材料的话题相对集中,内容相对独立,结构相对完整,文字表述精当,文字容量恰当,显示了命题者对材料的整合加工能力。

就命题意图和导向而言,本作文题以“创新”为材料关键词,紧扣教育部考试中心“一点四面”的高考改革原则(一点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关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问题,回应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官方思想,符合当今实业兴国的时代思潮,整体上符合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体现了命题者的深刻用意,有利于引导一线教师和考生,关注作文的命题趋势。

就考生实际来说,本作文题以“企业”为内容主体,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而商业模式等词语,对他们来说,也有些陌生;在手机尚未全民普及的现实情况下,芯片、摄影头、界面等手机方面的创新做法,也加重了部分考生的认知难度和理解难度,这容易导致一些考生,写得比较生硬,甚至有空谈的可能。

四、角度与立意

根据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本作文题,可以从以下角度确定立意: (一)从“竞争、创新和突破(发展)”的角度: 1.应对竞争需要创新; 2.创新才有活路; 3.创新才能发展;

(二)从“观念和做法(手段)”的角度: 4.创新是一种发展观念; 5.创新是一种竞争精神; 6.要勇于创新;

7.创新不仅要有观念,更要有手段; 8.创新手段是多样的;

9.勇于创新,就能找到出路;

10.创新可以从外部(形式)开始; 11.创新可以从内部(内容)突破; 12.创新可以从局部突破; 13.创新不能仅限于局部;

14.创新要有全局(综合)观念; 15.创新基于人性;

(三)从“企业与其他领域”的角度: 16.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发展; 17.创新无边界;

18.创新是时代的共同课题; 19.人人都需要创新; 20.时时都需要创新; 21.时时都需要创新 ……

凡是泛泛而谈“创新是什么”“创新的意义”等,不能由材料生发开来,不能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都属于偏离题意;凡是片面地谈“竞争”“发展”“质量”“服务”等话题,不能紧扣“创新”主题,也属于偏离题意。

【胡家俊版本】 一、题干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传达出来的信息有:

(1)在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材料是写作的基础。

(2)写作要根据要求,什么要求呢?就是文字材料后面的“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写一篇文章。

(4)写这篇文章字数不能够少于800字。 (5)这道作文题分值60分。 二、材料分析

(1)材料内容分析

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手机企业纷纷创新以求突破。”关键的表述是“创新求突破”,就是通过创新的活动,达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得以突破,自身得到发展。

第二部分分述,具体表达智能手机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求得突破。举了三个例子,甲企业、乙企业、丙企业的创新求突破的例子。甲企业的“致力于硬件的研发,制造性能更好的芯片、更薄的机身、更高像素的摄影头”,可以概括为从提高产品质量来取得创新突破;乙企业“着眼于软件的开发,设计更便捷的界面、更人性化的系统”,可以概括为从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来取得创新突破;丙企业“专注于商业模式的更新,策划更新颖的营销方式、更有效的竞争策略”可以概括为从提高营销策划的水平来取得创新突破。三个企业,材料分别用了“致力于”“着眼于”“专注于”三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突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第三部分表达的是人们对这些企业做法的反应“引起了人们更关注、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重点在三个动词:关注、讨论、思考。这个是引起考生思考的话语,比较笼统。

(2)材料含意的分析 “创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从材料的举例来看,主要的内涵不是去旧,而是提升。

这则材料的整体含意是:手机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创新求突破

“手机企业”我们可以延伸理解为所有企业,再延伸为各部门、行业、单位等等;“不同的方式”主要是三个方面: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行销策划水平。可以延伸理解为从质量、体验、服务等方面提高水平。“创新求突破”侧重表达的是创新是主动的要求,目的是得到发展。

三、要求分析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结合”,其与材料的关系,要求的程度处于“综合”与“在……范围之内”之间 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参考上面(1)材料内容分析和(2)材料含意分析 选好角度,理解为选好︱角度,就是写作时候角度要选定,不要摇摆。 明确文体,写什么文体没有限定,从这个材料来看,写议论文和记叙文都是比较合适的。考生写作的时候,选写哪种文体要确定,写什么文体,就要突出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不要写得四不像。

自拟标题,就是说要自己来拟制标题

不要套作,不能把备好的文章直接套到这里来写作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