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12月《美学概论》课程考试练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12月《美学概论》课程考试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南大学《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感性认识 B. 审美意识 C. 审美关系 D. 知、情、意 2. 对游戏说的形成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 A. 康德 B. 席勒 C. 斯宾塞 D. 黑格尔 3. 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 期待视界 B. 先验图式 C. 主体经验 D. 先见之明 4.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 A.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B. 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 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D. 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5. 艺术家的灵感是一种( )。 A. 非理性的迷狂状态 C. 创造力高度活跃的心理状态 B. 神秘的天启现象 D. 纯粹的无意识状态 6. 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 读 B. 悟 C. 观 D. 品 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 8

A. 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 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 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 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8. 下列要素不属于艺术想象的是( )。 A. 意象的触发 B. 意象的发展 C. 意象的鲜明 D. 意象的形成 9. 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研究倾向是( )。 A. “由下而上”的方法 C. 重视科学实验的方法 B. “由上而下”的方法 D. 实证主义方法 10. 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 A. 虚拟性 B. 敏感性 C. 想象性 D. 情感性 11. 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 A. 认识关系 B. 伦理关系 C. 精神关系 D. 实用关系 12.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 )。 A. 前者具有人为色彩,后者没有人为色彩 B. 前者物与我处于对立状态,后者物与我处于统一状态 C. 前者是中西艺术共有的现象,后者是中国艺术独有的现象 D. 前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后者则是主体隐藏在意象的背后 9

1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 A. 美在形式 B. 美在关系 C. 美在生活 D. 美在距离 14. 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 )。 A. 物质材料层 B. 形式符号层 C. 意象世界层 D. 意境超验层 15. 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命题的人是( )。 A. 康德 B. 席勒 C. 马克思 D. 培根 16. 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 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 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 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17. 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8. 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人要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就必须具有( )。 A. 闲暇时间 B. 自由意识 C. 物质条件 D. 艺术趣味 10

19. 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 A. 艺术批评 B. 艺术接受 C. 艺术品 D. 艺术创造 20. “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 A. 自然美与艺术美 C. 现实美与艺术美 B. 艺术美与自然美 D. 艺术美与现实美 21. 艺术意象最根本的特点在于( )。 A. 虚拟性 B. 感性 C. 想象性 D. 真实性 22.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 符号说 B. 表现说 C. 游戏说 D. 教化说 23. 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 A. 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C. 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B. 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D. 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24. 古希腊人把“艺术”理解为各种工匠的技术或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 A. 物质产品 B. 精神产品 C. 人工制品 D. 自然物 25. 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 A. 《论美书简》 C. 《审美教育书简》 B. 《判断力批判》 D. 《美学》 1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