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材教法课本试题(山香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材教法课本试题(山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通过讨论、谈话等方式进行德育的教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2.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是 3.教师自觉的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是充分运用了()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平的评价法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1.当代教育理论中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A体谅模式B认知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效能模式 2.德育的新形式有()

A社区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活动C思想品德课D德育基地E业余党校 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5.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A科尔伯格B班杜拉C皮亚杰D彼得 麦克费尔

6.在知情意兴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 情B知 行C意 行D知 意 7.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受教育者B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

8.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应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A比较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10.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1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1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3.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 1.最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杜威D洛克

2.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包括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兴趣态度的发展及社会技能的发展。这属于班级的()

A个体发展功能B社会发展功能C全面发展功能D差异化发展功能 3.(解释)班级管理

4.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

A制定计划B组织实施C评价总结D结果分析

5.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 、平行管理 和目标管理 第二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1.简述班集体的主要特征 2.班级体形成的基础是()

A共同的目标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C共同的生活准则D一定的组织结构

13

3.(多选)班级体的作用是()

A形成良好班风B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C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D社会适应能力 4.班级体形成的标志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的了班级工作计划 第三节 班主任的工作概述 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个别教育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简述操行评定的步骤

4.班会的主要特点是自主性、集体性和() A针对性B开放性C时效性D教育性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1.文字表述的班级管理计划包括() A标题B目标C内容D落款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A民主性、惩罚性、权威性B权威性、惩罚性、放任型C监督性、民主性、权威性D权威性、放任型、民主性

3.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 4.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班级目标是可有可无的

B班集体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C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 D班委会是学生的自治组织

5.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 A马卡连柯B德鲁克C皮亚杰D夸美纽斯

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的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8.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年级B班级C教研组D共青团组织

9.()是沟通学习、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桥梁 A家长B社会C班主任D任课教师 10.班集体 11.操行评定

12.怎样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 13.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第一节 课外校外教育概述 1.(判断)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第二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4

1.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B文学艺术活动C群众性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

第三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1. 简述课外、校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1.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 2.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

3.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都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实践性B自愿性C灵活性D自主性 4.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 A补充B导向C延伸D主体

5.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不包括()

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 6.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

7.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 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8.“五小活动是指”: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 和

9.中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教师在课外活动当中主要起 作用 10.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十章 教学研究及其方法 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法

1.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的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1.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调查法可分为() A全面调查B常规调查C重点调查D比较调查

2.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并从中总结出别具一格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升教学能力的教学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B行动的研究法C叙事研究法D实验研究法 3.现代查阅文献资料的最快捷的方法是() A图书B网络检索C索引目录D报纸 4.最早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是() A 质性研究方法 B 行动研究法 C 叙事研究 D 观察法 5.()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15

A 定性研究 B 定量研究 C 基础研究 D 应用研究 6. 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7. ()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试验法 D 行动研究法

8. 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客观性、系统性、综合性和 。 9. 是一种可以探明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10. 简述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1. 心理状态时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 ) 环节.

A 开端 B 中间 C 终端 D 外部

2. 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时()

A 能力 B 性格 C 气质 D 个性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1. 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2. 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A 无条件反射 B 本能的行为 C 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 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3. 第二信号系统的提出者是()

A 马斯洛 B 巴普洛夫 C 孟德尔 D 摩尔根

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判断)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 格式塔用英文表示是“Gestalt”,以G开头,它的意思是()

A 行为 B 整体 C 精神 D人本主义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1. 心理现象分为()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 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

A 精神活动 B 反射活动 C 意识活动 D 本能

3. 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派

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B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C 格式塔心理学派 D 认知心理学派 试水招教

1. 下列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的是()

A 能力 B 气质 C 需要 D 性格 2.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冯特 B 亚里士多德 C 杜威 D 桑代克

3. 看同一部电影或上同一堂课,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现实性 D 能动性 4. 最早对无意识现象进行研究的学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B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C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D 格式塔心理学派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