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2、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也是有阶段性的。 3、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其适宜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4、生态系统

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5、食物链

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传递,各种生物按食物关系排列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顺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

不同波长的光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植物叶片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的程度直接与波长有关。所以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及形态建成等的作用不一样。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是可见光区(380~760nm)。叶绿素吸收的主要是红、橙光,红、橙光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这部分光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产生生理效应,因而称为生理有效辐射。而绿光很少被植物吸收利用,称为生理无效辐射。(5分)

实验表明,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和青光对植物的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能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植物形成矮壮的形态,也是支配细胞分化的重要光线,还影响植物的向光性。(3分)

在不可见光区,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对动植物有害。但适量的紫外线光照射对昆虫等动物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这与唯生素D的合成有密切关系。(2分)

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法国学者Reaumur就从变温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结出了温度与生物发育关系的普遍规律,即有效积温法则。这个法则表明,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后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植物类别其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5分)

其公式可表示为:K=N(t-t0),t0为生物学零度。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学零度是

5

不同的。(2分)

这个法则在今天的植物生态学和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茬口安排、害虫防治预报上很有意义。(3分)

3、简述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分)

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①他感作用与歇地现象。植物的他感作用在农业及林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在农业上,有些作物不宜连作,必须与其他作物轮作,因为连作对作物的长势有很大影响,降低产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歇地现象。如早稻不宜连作,因为它的根系能分泌一种物质,对下一茬早稻有抑制作用。西瓜也不宜连作。(3分)

②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都由一定种类的植物组成,他感作用是造成植物群落中一定种类植物的形成,而另一些种类植物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2分)

③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他感作用被认为是影响植物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之一。据研究,一些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与各阶段植物的他感作用有关。(2分)

4、简述群落交错区及其生态学意义。

不同的生物群落间往往有过渡带,这种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如森林与草原间,不同类型森林间,不同草本群落间。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往往与邻近群落内部核心区有明显差异。(4分)

由于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容纳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及其它生存条件。因而在群落交错区中既可有相邻群落的生物种类,又可有交错区特有的生物种类。这种在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增加和某些种类密度增大的现象,称为边缘效应。边缘效应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上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6分)

5、简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1)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其主要原因是大洋区缺乏营养物质。这就是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而海洋的净初级生产总量只占全球的1/3的原因。(3分) (2)陆地上的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在陆地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以热带雨林的生产力最高。生产力由热带雨林 → 温带常绿林 → 落叶林 → 北方针叶林 → 稀树草原 → 温带草原 → 寒漠和荒漠依次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量、温度和降水量的依次减少所决定的。(4分)

(3)海洋中初级生产力由河口湾 → 大陆架 → 大洋区逐渐降低。这是由于河口湾有大陆河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的输入,水但中营养物质的浓度沿大陆架到大洋区逐渐降低。(3分)

6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

(1)群落的垂直结构(5分)

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群落中,不同生活型的动、植物生活在在一起,这些动、植物的生态幅和适应特点各有差异,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排列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和一定土壤深度中。群落中这种垂直分化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称为群落的分层现象。

成层现象发育最好的是森林群落,各层次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减弱,依次发展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

⑵群落的水平结构(5分)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水平格局或二维结构,是群落结构的另一特征。 由于环境因素在群落内部不同地点上分布不均匀,就会形成一个个小群落。如森林群落中,在阴暗的地方,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组合,而在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沙漠中的灌木大多也是成群型分布的。

群落水平分化成各个小群落,使群落在外貌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称之为镶嵌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

(3)生态学意义(5分)

的群落成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保证了单位空间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镶嵌群落的形成,提供了小群落内部一个局部优越的小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试比较生态金字塔的三种基本类型并说明生态金字塔形成的原因。

(1)生态金字塔(6分)

生态金字塔是用于反映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营养级之间数量及能量比例关系的一种图解模型。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营养级的顺序,以初级生产者为底层,向上按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的顺序,各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生物量及能量比例通常呈现基部宽、顶部尖,类似金字塔形状,所以形象地称为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可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种基本类型。 (2)生态金字塔形成的原因(9分) ①后一营养级生物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总有一部分自然死亡,被分解者所利用。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不可能是100%,总有一部分以排泄物的形式被排放到环境中,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各营养级的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最后变成热能而扩散掉。

7

环境生态学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C 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物种

形泰相似、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种? 2、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也是有阶段性的。 3、生态平衡

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4、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链的,营养级常错综复杂,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次级生产

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成自身物质和能量的过程。如肉、蛋、奶次级生产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毛皮、血液都是次级生产的产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 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 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2分)

2、简述三种盐土植物对盐土的适应性。

(1)聚盐性植物。细胞原生质对盐类的抗性很强,根细胞能积累高浓度盐而不受伤害。(3分)

(2)泌盐性植物。根系能吸收大量的盐,但盐分并不积累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密布的分泌腺(盐腺)把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这种作用称为泌盐作用。(4分)

(3)不透盐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通透性很小, 在一定浓度的土壤盐溶液中,吸收的盐类很少。(3分)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