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简答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外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简答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路线和方针。

③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又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质。批判了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

④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新方针。

⑤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贯重视发动群众办报。一定要让所有革命民主主义者都来写稿,都来报道有关运动的消息,发表自己的意见

32、苏联报业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对它的功过利弊进行评析。

答:在斯大林执政的三十来年时间里,在主客观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苏联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高度封闭的新闻体制,体制特点是: 第一,新闻媒介全部国有。

第二,媒介管理高度集权。国家没有新闻法规,党的决定便是法律。 第三,媒介功能只重宣传。

第四,信息来源十分单一。公众的信息来源只有官方渠道,群众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都由官方测定。

第五,媒介言论高度统一。

这种体制在十月革命前后和战争年代是十分必要的,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和平年代,弊端显出来(1)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2)不利于人民行使参政议政和舆论监督的权利(3)不利于整个社会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的正常运作

33、苏联社会主义报业是怎样瓦解的?这一过程留给我们什么深刻的教训?

答:苏联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全面改革,引起全国政治局势的强烈动荡。与此相应,苏联的报业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苏联经济停滞,政治保守,腐败现象滋生,社会生活缺乏活力,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正逐渐显露出来。苏联报业也是积弊日深,人们常用“死气沉沉”、“空洞说教”等来描述苏联的报刊,有人甚至辛辣地嘲讽说“《真理报》上没真理,《消息报》上没消息。”

新闻法的颁布,使各种反对派报刊获得了合法地位。在进行报刊登记的时候许多出版物脱离原来的创办者,自立门户。许多报纸删去报头上的“机关报”字样,标明自己是独立的报纸。这时,苏联原有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已濒临解体的边缘。接下来发生的“8·19事件”,就把整个苏联和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推向了解体的结局。 34、目前俄罗斯联邦的报业状况和报业体制怎样?

答:第一,多元化的媒体归属形式。一是官办报刊。二是政党报刊。三是同仁报刊。四是商办报纸。

第二,多样化的媒体调控形式。一是行政手段。二是经济手段。三是法律手段。俄罗斯联邦1991年12月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法》。

35、革命战争时期已经创建的主要中央报纸有: 《真理报》、《消息报》、《贫农报》、《经济生活报》、《民族生活报》、《劳动报》、《共青团真理报》。

36、苏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报刊舆论日趋混乱。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竞相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二是大量触及历史和现实的第三问题;三是不同观点同时亮相激烈交锋。

13

37、苏联第一部新闻法《全苏新闻法》于1990年6月正式通过,同年8月开始生效,这部新闻法有几个重要的规定:一是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二是规定各种组织或公民个人都有权办报;三是扩大了办报人的自主权限。

38、与俄罗期联邦相同,独联体其他国家这几年的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新闻媒体纷纷改换门庭;二是出现了“信息贫乏”状态;三是报业活动出现无序局面;四是对婚介的法制管理开始起步。

94、亚、非、拉美地区报业诞生最早的国家是哪些?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进程有些什么重要的共同点?目前报业的分布状况如何? 答:报业诞生最早的国家:

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创建,先后差距很大。 多数国家是进入本世纪后才有报刊的,

但也有一些国家报业发端很早,例如亚洲的印尼、印度,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非洲的毛里求斯、埃及等,报业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共同点:

一是早斯报刊,尤其是报业发端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创办的。 二是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开展,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成长。 三是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为这些国家的报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目前报业状况:

目前亚、非、拉美地区的报业还处在发展时期。非洲报业起步晚、基础差,许多国家在独立之后才有了本民族报刊,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还有几个国家没有日报。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如新加坡、墨西哥等国,报业也比较发达;经济落后的国家,如非洲南部的“最不发达国家”,马拉维,文盲众多,报业也就发展不起来。

95、发展中国家的报业体制有哪些类型?各国政府的管理方式有些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答:报业体制类型:一是以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全部报刊或大部分报时都是政府办的官报或是执政党办的准官报,执政当局直接掌握报刊,控制舆论。

二是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既有执政党的报刊,也有在野党或反对党的报刊,又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商业报刊,彼此在法制范围,内共存发展。 三是商业报刊为主。

各国政府的管理方式: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报业的管理宽严不一。有些国家将报刊直接置于政府或执政党控制之下,人员由其任免,方针由其确定,经费由其拨给,并实行严格的监督、送审制度。有些国家采取间接的调控政策,通过经济手段取得某些报纸的控股权,或是对某些报纸给予资助。有些国家实行完全开放的政策,政府不对报刊业务进行干预,只是依据法律作为行会责任。

96、亚洲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的报业状况怎样?目前印度、新加坡的报业各有什么特点? 答:独立后的报业状况:

亚洲国家独立以后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相同,有少数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采取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它们的报业是以共产党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朝鲜劳动党的中央报是《劳动新闻》,越南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为《人民报》,全国各级地方党组织都有各自的报纸,保持对全国舆论的指导。

除了它们以外,多数国家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采用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政治体制。 印度报业的特点:

一是种数很多,销量不大。二是语种繁多。

14

印度有10个大民族,几十个小民族,报刊使用的文字共有九十多种,主要文字有16种。 三是出版地集中。尽管全国各个邦有报刊,但主要还是集中在15个重要城市,其他地方很少。

新加坡报业的特点:目前新加坡报业相当发达,新加坡报业长期实行私营体制。但是政府于1974、1977年先后分布报章法令和修正法令,限制私人对媒介的控股权。新加坡政府对报业管理比较严格。按照两国的新闻法,报刊出版必须申请出版执照,该执照每年更换一次,主管部门有权随时停止或吊销这种证件。

97、非洲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的报业状况怎样?目前埃及、尼日利亚、南非的报业各有什么特点?

答:报业状况:独立以后,原殖民当局或外国人办的报刊,大多被新政府收归国有或控股。几内亚、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将法国殖民者的报刊封闭,用其设备创办执政党的报纸; 埃及、苏丹先后颁布国有化法令,由国家直接掌控报业;

赞比亚独立后将三家英国人报纸合并由政府控制,另一家英国人报纸则由执政党接管。 与此同进,政府又兴办新的报刊,或者扶殖民办报刊,从而促进了报业的兴盛。 目前多数国家已建立了自己的报业体系,在世界报坛占有一席之地。

埃及报业的特点:埃及目前是非洲新闻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有各种报刊70多家,日报17家,每期发行约395万份,平均每千人有日报64份。报刊主要用阿拉伯文出版,也有少数用英文、法文,它们在阿拉伯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现今有三大日报《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消息报》。

尼日利亚报刊特点:目前全国出版报刊近百种,日报27种,每期发行量约为195万份,每千人平均18份。

南非报业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南非报业继续发展,并且大多实现了商业经营。目前南非有日报17种,期发134万份,平均每千人33份。

99、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不同,亚洲这些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是有些国家独立后政局基本平稳,虽然以矛盾和局部震荡,但没有大的反复。

二是有些国家拖后腿局长期动荡,甚至出现大的反复,它们的报业难以持续发展,常随政局变化而大起大落。

三是有些国家和期处于高度集权或专制统治状态之下,议会机构形成虚设甚至被停止活动。 70、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有什么规律性的特点?

答:第一,国际新闻传播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密切。国际政治经济交往频繁或是斗争激烈,都会推动国际新闻传播的兴盛;而国际传播又会给这种交往或斗争以重大影响,它往往为这种交往或斗争服务,成为各自国家参与这种交往或斗争的工具。

第二,国际新闻传播同传播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由于空间距离较远,国界限制严格,因而传播技术状况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国内传播的影响。

第三,国际新闻传播的总体走向是:传播时效越来越强,传播内容越来越多样化,渗透力越来越大,扩散面越来越广。

第四,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矛盾和斗争。少数强国、富国往往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处于优势地位,按照它们的政治需要和价值观念采制的报道和评说往往在世界上广为传播。 71、简述国际广播的发展历程和当今最大的几家国际电台的情况?

答:发展历程:国际广播诞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西方最早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是荷兰,1927年荷兰政府便开始向东印度(即印度尼西亚)等海外殖民地进行广播。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临近和爆发,世界各国逐步形成两大阵线,双方纷纷开办或加强对外

15

广播宣传。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广播在继续发展。主要发达国家的广播规模一再扩大,新兴的社会主义各国和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办对外广播。

战后不久,国际上就出现了社会主义的东方和帝国主义的西方的对峙,世界进入“冷战”时期。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广播领域剑拔弩张的状况有所缓和。国际广播的信息功能明显增强,它越来越成为国际间信息交流、文化交流以及增进经济联系的重要渠道。 最大的国际电台:

(1)美国之音电台1942年2月创建,当时隶属美国战时情况报局,美国之音于1994年1月上了因特网,是世界上第一个上网的国际电台。

(2)俄罗斯之声电台,它的前身是苏联时期的莫斯科广播电台。于1996年7月1日上了因特网,现在用13种语言在网上传播新闻。 (3)英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的对外广播开办于1932年,1936年起归英国外交部管理,直接为政府对外政策服务。

(4)德国之声电台,创立于1953年,位于科隆市,是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的公共机构,但由政府拨款支持。也已上因特网。

(5)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国在1931年开办对殖民地的广播,1936年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它在非洲大部分法语国家的首都建立了广播网,每天24小时不间为地播送节目,使影响更加扩大,该台的节目也已上了因特网。

(6)日本广播电台,日本的对外广播开办于19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有高度发展,积极为侵略战争宣传鼓噪。本土发射功率为2500千瓦,境外在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加蓬等7个国家有转播台,功率超过3000千瓦。它的节目已上因特网。

(7)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创建于1939年,当时主要对日本和欧洲广播。节目内容大致上新闻时事占25%,专题节日25%,娱乐性内容50%。该台已进入因特网。

(8)全印广播电台,这是印度的国家电台,印度对外广播开办于1939年,大战期间曾有相当大的发展。

(9)埃及国际广播电台。为埃及政府经办的埃及广播电视协会的对外广播电台,1953年开办,在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推动非洲和阿拉拍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中有着重大影响。

(10)哈瓦那广播电台,创办于1962年,现在由隶属于古巴政府新闻部的古巴广播电社台经办,为拉丁美洲较有影响的国际电台。

72、简述国际电视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列举各洲最主要的国际电视机构? 答:发展状况:国际电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在此之前,自60年代起国际间已经有了电视信号的交换和互转。1962年7月,北美和欧洲国家之间利用“电星一号”通信卫星,互相传送反映本地居民生活的电视节目,这是最早的越洋电视传播。

此后二十多年间,国际电视台不断涌现,国际电视业有了很大发展。

至20世纪末,世界是已有三十来个国家开办了官方、半官方的国际电视台,商业性的国际电视台更有上百个之多。

进入90年代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数字电视。数字技术可以使同样的频带,传送更多的频道和节目,而且传输质量、音响效果、画面清晰度大为提高。

影响:国际电视的兴起为国际新闻和文化传播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样式,进一步增进了各国间的信息和文化交流。

各种国际电视台都在按照自己的政治需要、思想观点、价值观念、伦理标准了舍信息、编制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