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三单元第11课+变形记(节选)+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三单元第11课+变形记(节选)+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阴暗——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槛上的声音——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那该多好。”他想。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到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

“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头抬起来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着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起了一阵寒颤。

他又滑下来恢复到原来的姿势。“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人是需要睡觉的。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定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不过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1.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写出墙上挂的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方面这是格里高尔确定自己变成甲虫不是做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写出他内心不知所措的惶恐。

2.从选段看出格里高尔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压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精神压力很大,债务压力,职业累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有失业威胁。

3.格里高尔为什么不辞掉令他厌烦的工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格里高尔必须替父母还清欠债,为了照顾好父母和妹妹,他情愿忍受令他厌烦的工作。

4.从选段可以看出格里高尔有着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勤奋工作,责任感强,他为还清债务而忍辱负重;又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还清欠债就辞职,争取一身轻松的自由生活。 二、语言运用

5.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删词语) ①《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小说。 ②荒诞派小说《变形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

③卡夫卡认为《变形记》的创作动机是要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 (1)《变形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卡夫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根据主语的不同,确定表达的主干,然后把这三句话的内容融合到句子中。注意语句流畅且不要遗漏信息。

答案:(1)(《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

(2)(卡夫卡是)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变形记》的作者。 6.“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寂寞。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手法;不超过30字。

示例:孔子是一驾孤独的马车,寂寞的车轮碾过多少晨昏与冷漠的脸。 (1)卡夫卡 (2)曹雪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中的“因人而异”,要写出孔子与曹雪芹不同的寂寞,同时还要注意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修辞。解答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对诸如孔子、曹雪芹等人物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答案:(示例)(1)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比喻)

(2)曹雪芹如雪的寂寞,是黛玉的葬花,是宝玉的悲歌,是十年的血泪。(比喻、排比)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偌大/若非 妃嫔/濒临 埋单/埋没 ......B.搭车/褡裢 夫婿/须臾 纤维/纤尘 ......C.殷红/胭红 诀别/角色 押解/解差 ......D.栏槛/门槛 犒劳/镣铐 创伤/开创 ......

解析:选C。A.ruò,pín/bīn,mái;B.dā,xù/xū,xiān;C.yān,jué,jiè;D.jiàn/kǎn,kào,chuāng/chuàng。

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近日,在河南省和黑龙江省接连发生两起让人难以置信的报复社会的恶性刑事案件,共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正常的社会状态、人际关系,应当是平静的、安定的、和谐的,人们为了各自的生计,谨小慎微地劳作,从容地取得一份相应的物质报酬,一般不会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但这样那样的“报复社会”的案例频发,让民众叹为观止! A.难以置信 B.谨小慎微 C.莫名其妙 D.叹为观止 解析:选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没有这个意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B.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纠正和揭露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

C.如果给让座者以起码的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让座行为的价值所在,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D.科学家计算过,鲣鸟从发现猎物收缩双翅,到俯冲扎入水中把猎物叼住,仅仅只需要820毫秒的时间。

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在“文明”后加“的意识”;B项,语序不当,“纠正”和“揭露”互换位置;D项,赘余重复,应删去“仅仅”或“只”。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总会招来许多质疑或嘲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沈从文。 ①以证明评委的有眼无珠

②托尔斯泰、卡夫卡等无缘该奖的大师必然被再一次提起 ③在马悦然对当代中国作家有些吞吞吐吐的评说中

④而这个时候,评委中的汉学家马悦然照例会通过中文媒体说说话 ⑤又总会牵出一个已故作家的名字来

⑥以满足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爱恨交加的情结 A.②③④⑥①⑤ B.④⑥②①③⑤ C.①②③⑤⑥④ D.②①④⑥③⑤

解析:选D。使用排除法解题。根据语段最后一个分句的提示,最后一处填⑤合适,故排除C;⑤应在③后,故排除A;②①从世界范围谈质疑,④⑥转向谈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根据后文提示,②①应在④⑥之前。最后确定答案为D项。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法律门前 卡夫卡

在法律门前,站着一个门卫。一个农村来的男人走上去请求进入法律之门。但是门卫说现在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想了想,问是否以后可以进去。门卫说:“那倒有可能,但现在不行。”看到法律之门像往常一样敞开着,而且门卫也走到一边去了,于是那男人弯下腰,想看看门内的世界。这一切被门卫看见了,他笑着说:“如果它那么吸引你,那你倒是试试冲破我的禁锢进去呀,但是请记住,我很强大,而且我只是最小的一个门卫。每道门都

有门卫,而且一个比一个强大,那第三个门卫就连我也不敢看他一眼。”困难如此之大是那农村男人始料未及的,他以为法律之门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的,但是现在当他仔细观察了那穿着皮大衣的门卫,看见他那尖尖的鼻子、黑而稀疏的鞑靼式的长胡子,就决定还是等下去为好,直到获准进去为止。那门卫递给他一只小板凳,让他在门旁边坐下。他坐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了很多尝试想进去,并不厌其烦地请求门卫放行。门卫只是漫不经心地听着,又问他家乡的情况以及许多事情。他这样不痛不痒地提问着,俨然一个大人物似的,而最后却总是说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为这次旅行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他用一切值钱的东西来贿赂门卫。门卫虽然接受了所有贿赂,但却说:“我接受礼物只是为了使你不致产生失去了什么的错觉。”多年过去了,这期间,那男人几乎是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门卫,他忘记了其他门卫的存在,似乎这第一个门卫是他进入法律之门的唯一障碍。他咒骂这倒霉的遭遇,开始几年,他的举止还无所顾忌,说话嗓门很大,后来日渐衰老,就只有咕咕哝哝、自言自语了。他变得很幼稚,由于长年观察门卫,所以连他皮衣领子上的跳蚤也熟识了,于是他也请求它们帮忙,以改变门卫的态度。最后他目光黯淡,搞不清楚是四周真的一片黑暗呢,还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不过他现在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亮光,它顽强地透过法律之门照射出来。现在他命在旦夕,临死之前,过去的所有经历在他的脑海里聚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他至今还没有向门卫提出。他示意门卫过来,因为他身体僵硬,已经不能站起来。两个人身高的变化使那男人相形见绌,矮了一截,所以门卫必须深深地弯下腰,然后问道:“现在你究竟还想知道什么?”又说:“你太贪得无厌。”那男人说:“大家不是都想了解法律是什么吗?为什么多年以来除了我再无别人要求进入法律之门?”门卫发现那男人已行将就木,为了能触动他失灵的听觉器官,就吼叫着对他说:“其实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从这里进去,因为此门只为你一人而开。现在我要关门走人了。” 5.小说中的“门”,它的浅层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深层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重要物象的把握。“门”在文中是一种象征,表面上看是阻止农夫进入的障碍,而深层意义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

答案:阻止乡下人进入的关卡,不可逾越的障碍 宗法制度统治机构的缩影

6.作品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两个人物的性格,揭示两种社会势力的对比,请根据小说列出三个方面的对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人物的不同表现即可。

答案:①守门人站着守护法律之门,乡下人弯下腰想看个究竟。②乡下人把贵重物品都送给了守门人,守门人却用漠然的态度询问他。③守门人对乡下人大声叫喊,乡下人只有咕咕哝哝、自言自语。

7.结合卡夫卡小说的特点,你认为这篇小说有什么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卡夫卡的小说多以变形的手法、荒诞的情节来表现现实生活,可根据这一特点分析小说的主旨。

答案:鞭笞统治阶级的权力机构、官僚制度、法律的冷酷和虚伪,对小人物寄予同情,也指出他们不敢斗争的缺点。 三、语用创新

8.请看下面一幅公益广告图片,根据要求答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