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医儿科学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简述“疳”的含义。 2.疳证与厌食如何鉴别?

3.*疳证和食积的治疗原则有何不同? 六、论述题

1.疳证属脾胃病,为什么又有五脏疳之名? 2.疳和积的治疗原则有何不同? 3.*试述疳症的辨证。

4.*如何应用资生健脾丸治疗疳症? 5.*治疗干疳为什么要重视顾护胃气?

6.*治疗疳症除了药物以外,还有哪些辅助的疗法? 7.*疳症如何预防和护理? 七、病例分析

1.*谢某,男,2岁,2000年9月初诊,证见:体重(Wt)10Kg,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食欲不振,精神欠佳,好发脾气,大便时干时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代表方药

2.*一名5个月小儿,人工喂养,体重4kg,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易烦躁,睡眠不宁,腹部皮下脂肪0.3cm,皮肤弹性差,肌肉明显松弛,两眼近角膜外绕有结膜干燥斑,,舌淡,苔薄腻,脉细数。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代表方药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2.E 3.C 4.D 5.B 6.E 7.E 8.E 9.E 10.A 11.E 12.D 13.D 14.A 15.C 16.A 17.B 18.D

(二)多项选择题

1.DE 2.BE 3.CE 4.AD 5.AB 6.ABCDE 7.ACDE 8.ABCDE 9.ABCDE 二、填空题

1.疳者甘也;疳者干也

2.喂养不当;疾病影响;先天禀赋不足 3.脾胃虚损;津液消亡 4.疳气;疳积;干疳

5.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干疳以补为主 6.木香槟榔丸;小儿香橘丹 7.病因;轻重;兼证 8.眼疳;口疳;疳肿胀

9.舌淡,苔薄白或微黄,脉细;舌淡,苔薄腻,脉细数

10.面色恍白,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回阳救逆固脱;独参汤;参附龙牡救逆汤生脉散 11.气血皆干,络脉不固 三、改错题

1.错误:多发于冬春季 正确: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2.错误:《活幼心书?疳症》正确:《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 3.错误:主要指乳食喂养不足 正确:一指太过,二指不及

4.错误:出自《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正确:出自《活幼心书?疳症》 5.错误:导赤散

6.错误:都在脾胃,不可能传至其他脏腑 正确:主要在脾胃,并不局限于脾胃 四、名词解释

1.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疳者干也。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和症状。 2.疳证的初期阶段,由喂养不当引起脾胃运化不健。

3.疳证的中期阶段,脾胃虚弱,兼有虫积食滞,元气受伤,虚中夹实。 4.疳证的晚期阶段,脾胃气阴俱伤,元气衰竭,出现干枯赢瘦的证候

5.眼疳是疳证的兼证之一,见于疳证后期,脾病及肝,肝阴不足,精血亏耗,不能上营于目所致。症见:夜盲,入暮暗处视物不明,甚或眼角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浑浊,白翳遮睛。 6.口疳是疳证的兼证之一,见于疳证后期,脾病及心,心火上炎,熏蒸口舌所致。症见:口舌生疮,口腔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唇红,烦躁哭闹,惊悸不安。 五、简答题 1.“疳”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疳者干也。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和症状。

2.厌食是由于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主要症状为;长时期食欲不振,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一般病在脾胃,不累及他脏,预后良好。疳证由喂养不当,久病失治或禀赋不足所致。脾胃虚弱,津液消亡是其主要病机变化。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常累及他脏,出现眼疳、口疳、疳肿胀等兼证,不及时治疗,预后良。

3.疳证是由于脾胃虚弱,气液耗伤所致,临床往往虚实兼见,所以其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为主。根据脾运失健,脾虚挟积,脾胃气阴俱伤的不同阶段,采取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干疳以补为主的治疗方法。食积是由乳食停滞不化,气滞不行所致,治疗以消导为主,对于脾虚挟积者,当以健脾益气,佐以消导。 六、论述题

1.答: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常,影响气血津液的生化,脏腑百骸失去滋养而致病。病变部位在脾胃,故有“诸疳皆脾胃病”的论点。脾胃受损虽属疳证的主要病变因素,但病久气血虚衰,诸脏失养,必累及其他脏腑。脾病及肝,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目窍失养,可见两目羞明,白翳遮睛,形成“眼疳”,古人也称之为“肝疳”。脾病及心,舌为心之苗,心阴不足,心火上炎,可见口舌糜烂生疮,同时还可见五心烦热,面赤唇红,惊惕不安,称为“口疳”,古人又称为“心疳”或“惊疳”。脾病及肾,气不化水,水湿泛滥,产生全身浮肿之“疳肿胀”。故“诸疳皆脾胃病”,又有“五脏疳”之论述。

2.答:疳证是由于脾胃受损,津液内亏所致,且发病缓慢,临床上往往虚实并见,所以其治疗原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兼顾他脏;治疗方法要攻补兼施,按壮者先去积而后扶胃气,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积滞是由乳食停滞不化,气滞不行所致,治疗以消导为主,对于脾虚积滞者,则当以健脾益气,佐以消导,即消补平行,辨证用药当分清标本缓急,权衡寒热攻补,力求祛积滞而不伤正,扶脾胃而不恋邪。

3.答:疳证的临床表现,往往虚实夹杂,一般初起大多偏实,中期虚实并见,晚期属虚证居多,根据证候可分为三型;①疳气;病之初起,饮食不节脾胃受伤,仅表现脾胃不和,运化失健的证候,患儿形体略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稍稀,食欲不振或厌食,精神不佳,易发脾气,舌苔薄或微黄,脉细滑,指纹滞。②疳积:疾病的中期,积滞伤脾,表现虚实夹杂证候,患儿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或青筋暴露,面色黄暗,毛发稀黄如结穗,精神不振或烦躁易激动,睡眠不宁,咬指磨牙,大便干结或溏泄臭秽,小便黄浊,舌苔厚腻,脉濡细而滑,指纹淡滞。③干疳:疾病之晚期,病久气血俱虚,津液亏损,声现极度消瘦,大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