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 考试重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城市设计 考试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城市再开发:由城市更新、城市重建到城市复兴

1950s-1960s,urban renewal 1970s-1990s, urban regeneration 1980s-今,urban renaissance

2、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和环境保护:扭转原先的规划、建设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无力局面

3、注重公众的权利: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建设出发点,积极促进公众参与到城市环境建设中

二、现代城市设计教育的发展

1960年代,导致现代城市设计兴起的两个主要因素之一,是针对设计者的职业教育产生了变化 教育背景:分工细化、建设过程日益复杂、设计思维模式差异等

——1960s后,建筑学在高科技的发展影响下向强调单体设计的精深发展

——1950、60s,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进入学科发展的盛期,规划系“通才”化后从建筑系中独立出来,

从原先的与建筑联系密切的物质性规划、设计扩展到注重城市管理的“规划行为过程”及大众、生态等被规划的因素

现代城市设计学诞生标志:

1956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召开首届城市设计会议 1960年,哈佛大学开设研究生城市设计学位课 美国的城市设计教育 1、三种模式:

跨越型(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之间),如麻省理工学院 包容型(纳入建筑学院中),如哈佛大学

独立型(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并列),宾夕法尼亚大学 2、五类培养计划:

建筑学硕士重点在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硕士重点在城市设计 园林建筑学硕士重点在城市设计; 建筑学和城市规划联合培养计划 独立的城市设计或环境设计硕士学位

3、教学计划侧重务实,强调学以致用、与社会各部门合作

三、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

1960年代,导致现代城市设计兴起的两个主要因素之一是建设实践,以弥补都市更新工程拆迁太多,造成毫无场所和社区感的荒芜城市景观等种种不足

美国“城市更新计划” ——1949年住宅法案,目的是通过大规模的贫民窟清除活动来振兴日趋枯萎的城市中心地区

——1954年修正案,要求减少用“推土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邀请当地的居民参与完善和执行城市更新项目

——1974年终止。综合开发规划中的建筑物或者是空地取代了当地居民所居住的地带,同时城市更新将贫民窟中的居民赶向了城市的其他地区或者郊区,事实上加剧了城市更新计划原来想解决的社会问题

美国圣路易斯Pruitt-Igoe住宅区,1951年设计建造,1972年爆破拆除 住区设计

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1980年后,反对美国郊区无序蔓延

两原则:—可步行的社区 —多样化 两重点:—强大的社区中心 两模式:

—人的尺度

DPZ夫妇,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海滨城(Seaside) P.Calthorpe,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巴西,库里蒂巴,快速公交系统,BRT 新加坡 “住者有其屋”政策

中心商业区设计

美国,1954年大规模改造后,城市更新分化成两个方向:一是集中在修缮和改造现有的住宅区;二是复兴城市的中心商业区

旧金山吉拉德Girardelli广场 费城中心区更新 法国,巴黎,德方斯新中心区(La Defence),1958-1988 法国,里尔新中心,1988,“Euralille”一期,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

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的建筑基座内,把该项工程的主要建筑:里尔欧洲火车站、商业中心、城市公园、里尔会演中心串联在一条大轴线上,大量人流在此巨大的城市设施中穿流不息

“Delirious New York” 曼哈顿:“外表与行为的分离”,现代大都市生活是不定性的无序的“拥塞文化”,其最大的特点是不稳定性 英国,伦敦Canary码头再开发,1985-今,商业实用主义 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

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

政策性城市设计

美国,1960年代为解决大规模环境的特色和质量问题,许多城市都相继进行和编制了超出诸如土地使用和交通等传统规划内容的城市设计研究和方案

——1967年纽约市规划局首先设立城市设计小组,研究和管理纽约市的城市设计 ——1970年代初,纽约与旧金山相继提出了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并加以实施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1970)城市形态格局 香港城市设计导则(2001)区域高度轮廓(以新镇为例) 英国的地块规划要点

四、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

1960s以后,城市空间景观的创作过程理性化,开始引入行为、心理、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理论,尤其“环境—行为研究”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给城市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视觉艺术的范围,着重以“人、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将设计目标提高到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的高度 三方面理论贡献: ——城市认识

——城市分析,如林奇《城市意象》、卡伦《城镇景观》

——城市设计手法,如培根《城市设计》、新城市主义、J.Barnett“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韦恩·奥图和唐·洛干的城市触媒理论、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和《街道的美学》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