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除三害》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除三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这册教材中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单元的配套阅读课文。课文根据《世说新语〈周处〉》改写的,是一则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情节生动,画面感强,想象奇特丰富等特点。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恶霸周处由于不明事理,作恶多端,遭人怨恨。后来有人出主意,用激将法让他去除掉害人的猛虎和恶龙。周处果然中计,杀死了猛虎和恶龙。周处的壮举非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夸奖,听到的却是人们欢呼他死的声音。人们的举动让周处决心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知道课文中的三害是指猛虎、恶龙及周处强悍暴烈、横行霸道的恶习。 2. 赏析并能转述“除恶龙”这一情节。

3. 结合课文,能发挥想象写一写周处想明白的道理是什么。 4. 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重点】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民间故事引入新课()

⒈师: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在这里呀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六一节的礼物,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故事,好不好呀?(预设:好)后羿射日大家都听过吧,今天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射日的故事,这次射日的主人公可不是后羿,而是一对布依族的兄妹——(讲述民间故事)

资料补充:布依族射太阳的传说

很古很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并排在天空。它们象十二个火球不分白天黑夜地喷吐烈焰,烤得大地都冒烟了,庄稼被晒得燃起了火。连石山也被晒得差一点要溶化了。滔滔的江河也被晒干涸了。牛羊渴死了。人们只好躲在岩洞里生活,真惨极啦!

当时,布依族中有对年老的夫妇生得一男一女。俩兄妹机智勇敢,而且有一样超众武艺:开弓射驽,百发百中。在这大干旱的年月。兄妹俩着看到人们因为饥饿死去大半,于是,恨透了太阳,决心消灭毒辣的太阳,让人们平平安安地过好日子。

一天,俩兄妹召集乡亲父老乡亲来商量,如何灭掉太阳。父老们都说:“天这么高用刀也刺不着、用棒也打不到,怎么办?”大家沉默了半天,想不出一个办法来。妹妹想出了一个很妙的办法,她用一块白布剪成一个太阳的样子(今天的布依族蜡染,太阳形花纹图案都按照这样来画的)又在上面镀上一层金粉、银粉。太阳形造好后,妹妹叫乡亲们将它去放在一座高高的山顶上。那块白布形的太阳在阳光下一照,光芒四射。

此时,在天上的十二个太阳感到好象有一股强烈的光从地下射上来,刺得他们眼睛很难睁开,于是低头仔细往下一瞧,见地上果然有一个闪金光的东西,以为是天上的一个太阳掉到地上,便一个跟着一个地下来营救。这时,兄妹俩埋伏在暗处,见到时机已到。哥哥急忙取下弓,搭下箭,“嗖嗖嗖”地连发五支神箭,紧接着,妹妹也拉开弓,“嗖嗖嗖”地连发五支神箭,把十个太阳射落了下来,有两个太阳在后面看到前面的太阳纷纷落地,吓得调转身逃回天上。有一个躲进云层里,连气都不敢出。有一个由于跑得慌慌张张,不慎掉进了天河里,怎样也爬不上岸来,在天河泡了十多天,后来发不出光,就变成月亮了。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觉得老师讲得好听吗?那你们想不想学讲故事这个本领呢?今天呀,老师就再教给大家一个民间故事,学会讲了以后要记得与家人朋友分享啊! ⒉揭示课题:《除三害》 (齐读) “除”是指——(确切地说是去掉)

释题:要去掉三个——(祸害)

⒊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新词(ppt出示词语,让学生们分组朗读,体会情感) 第一组:性格暴烈 横行霸道 欺侮百姓

第二组:上山杀虎 下河剁龙 东奔西突 惊涛拍岸 浊浪冲天 第三组:奔走相告 喜气洋洋 拍手称快 第四组:痛改前非 让学生们带感情的齐读新词 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谁除三害?

出示句子:“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

师:为什么他们是三害?(引导学生找出文章当中的句子: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3、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怎么样的人?(让学生们找到关键的词语来形容周处这个人物)

师:周处一直是这样一个坏人吗?(预设:不是)那他后来怎么样了呢?第一个“周处”是怎么样的周处,第二个“周处”又是怎么样的周处呢?他又是怎样从一个坏人,变成一个好人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事件让周处终于下定决心痛改前非的呢?

三.深入研究重难点。 (一)三害是如何除的?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的第3--6自然段,找出周处除害时最经典的场景。 具体写了周处除猛除恶龙及除恶习的经过是4——8自然段。 1. 品析“除恶龙”。

(1) 写得最详细的是——(除恶龙)。读读第五自然段,圈找你认为精 的词语。

(2)交流自己的理解

忽而??忽而??、东奔西突、三天三夜、惊涛拍岸、浊浪冲天等词语

(3)连起来说说周处除恶龙的经过。(出示关键词)师:谁能运用这些词语,合上书本,来给我说说周处杀龙的经过呢?(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4)师:接下来,老师要“请你来写故事”了,周处杀龙的过程相当精彩,可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时候啊,把周处上山杀猛虎的这一段情景给传丢了,所以,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像力,把周处杀猛虎的这一个过程给补充完整。(小练笔,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在上面写一写,并交流)

2.设定情景,让学生们连起来将除两害的情节说一说

师:周处除两害的时候啊,老师正好被村长派出去买东西了,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场景,你们都看到了,可要来和我分享一下呀,我请同学连起来说说周处是怎么除两害的。(生交流) 3.研究“除恶习”。

(1)周处冒着危险除了两害,照理说人们应该把他当英雄,可是人们非但没把他当英雄还有点离谱,你能找到有关的句子吗?(出示句子:人人奔走相告 个个喜气洋洋 并且表演一下)

(2)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再次表演体会恶习指令人深恶痛绝) (3)学习ABB形式的词语

三.写一写周处的内心活动。(10)

1.出示:“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 2.想一想:周处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四.着眼“痛改前非”,周处最后究竟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补充环节,视时间而定) 1.教师介绍:周处历任东吴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他为官清正,不畏权贵。一心为民。西晋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从刚才你看的资料得知,最后周处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2. 周处由一个百姓眼中的祸害转变为名垂青史的将军,关键在于下了决心,彻底改正了错

误。(出示卡片)即“痛改前非”。当他醒悟后,去找当时两位最有修养的名人——陆云、陆机。在他俩的指引、鼓舞下,他变了。

3. 明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板书设计】

除三害

民间故事 第一个周处: 坏人

山上的猛虎

水里的恶龙 ↓ 痛改前非 地上的周处

第二个周处: 好人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