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总 论

告。实验报告应写的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数据完整。交待清楚,结论明确,有讨论、有分析,得出的图线或公式有确定的适用条件。报告的格式,一般应包括下面各项内容:

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报告人班级和姓名、同组实验人、指导教师、实验地点。

2、实验的目的和内容 3、实验原理

4、实验装置的流程示意图,主要设备,仪表的名称及设备参数。 5、实验操作和仪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6、原始记录数据表。

7、整理计算数据表。应包括与最后的实验结论有关的全部数据,若数据不多,则整理计算数据表可与原始记录数据表合在一起。

8、数据整理计算过程举例(列出一组数据的计算过程,作为计算示例)。 9、实验结论。逐条列出实验结果。

10、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内容有1)分析误差的大小和原因。2)影响实验的根本因素。3)提高与扩大实验结果的途径。4)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分析讨论。5)将实验结果与前人和他人的结果对比,说明结果的异同,并解释。6)提高测量精度和研究水平的设想。

11、实验指导书中思考题的回答。

在以上11项内容中,第1~6项内容应在实验前写出、称预习报告。第7项以下的内容在实验完毕后再接着写。其中第8、第9、第10项是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最实质性的内容,应尽力写好。总之,实验报告必须写的简单、明了、确切,并且有实验者个人的见解。

1.2实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一、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一)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我们需要去测定它。但严格来讲,出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序等,都不能做到完美无缺,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为了使真值这个名词不致太玄虚,我们这样来定义实验科学中的真值:设在测量中观察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

3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平均时,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值,故真值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求得的平均值。(或是载之文献手册的公认值)。平常我们观察的次数都是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称为最佳值。我们称这一最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定义为:

式为:x1,x2……xn------各次的观测值(一下各式含义均同);

n------观测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定义为: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由不同人去测定。亦即不等精度测量的每个测量值的可靠程度均不同,计算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wx?wx2?2????wnxn?定义为: W?11w1?w2??????wn?wx?wiii

式中:w1,w2,…..wn-------各观察值的对应权,各观察值的权数一般凭经验确定。

(4)几何平均值 定义为:

(5)对数平均值 定义为:

(6)中位值

指将一组观测值按一定大小次序排列时的中间值,若观测次为偶数,则中位值为正中两个值的平均值。中位值的最大优点是求法简单,而与两端的变化无关。

4

第一章 总 论

中位值在设计上属于一种次序统计,只有在观测值的分布为正常分布时,它才能代表一组观测值的最佳值。

以上介绍的各种平均值,目的要从一组测定值中找出最接近真值的那个值。平均值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一组观测值的分布类型,在化工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数据分布较多属于正态分布,故通常采用算术平均值。

(二)误差及误差分类

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无论所用仪器多么精密,方法多么完善,实验者多么细心,所得结果常不能完全一致,而有一定的误差或偏差,严格来讲,误差指观测值与真值之差,偏差指观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但习惯上常将两者混用而不加区别。 根据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疏失误差三种。 1、系统误差:

又称恒定误差。是指因为:

1)仪器不良:如刻度不准,砝码未校正等;

2)试剂不纯,质量不合要求;

3)周围环境的改变,如外界温度、压力、湿度的变化等;

4)个人的习惯与偏向:如读数常偏高或偏低,记录某一信号的时间总是滞后,判定滴定终点的颜色程度各人不同等所引起的误差。

此种误差在同一物理量的测定中为一定。根据仪器的特点,外界条件变化影响的大小,个人的偏向、分别加以校正后,可以清除掉。 2、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在测定中,如果已经消除引起系统误差的一切因素,而所测数据仍在末一位或末二位数字上有差别,则称之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的大小,正负方向不一定,其产生原因一般不详,因而也就无法控制。但在同一精密仪器、同样条件下,可发现随机误差,它完全跟从统计规律。因此,误差与测量的次数有关,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将更接近于真值。这种误差的发生完全出于偶然,受或然率所支配,因此可以用或然率理论来处理。

随机误差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平常我们所注意的只是我们认为影响较大的一些因素,其它还有一些小的影响,不是我们尚未发现,就是我们无法控制,而这些影响,正是造成随机误差的原因。 3、疏失误差

又称过失误差。疏失误差是一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它主要是由于粗枝

5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大叶,过度疲劳或操作不正确等引起。例如读错刻度值,记录错误,计算错误等。此类误差无规则可寻,只要多加警惕、细心操作,疏失误差就可议避免。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了疏失误差,便应及时纠正或将所得数据弃去。

系统误差和疏失误差总是可以设法避免的,而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最好的实验结果应该只含有随机误差。

(三)误差的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分为测量点和测量列(集合)的误差。它们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1. 测量点的误差表示 (1)、绝对误差D

测量集合中某次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的绝对值称为绝对误差。 它的表达式为::

式中:X------ 真值。常用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代替; x ------测量集合中某次测量值。

绝对误差的单位与被测之量是相同的,绝对误差的大小与被测之量的大小无关。

(2)、相对误差Er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

它的表达式为:

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因此不同物理量的相对误差可以互相比较。相对误差与被测之量的大小及绝对误差的数值都有关系。 (3)、引用误差

仪表量程内最大示值误差与满量程示值之比的百分值。引用误差常用来表示仪表的精度。

2、测量列(集合)的误差表示 (1)、范围误差

范围误差是指一组测量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以此作为误差变化的范围。

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