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0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2010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通过最新广东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广东中公教育整理了广东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间: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所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材料 1

上世纪80 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自1989 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

1998 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

2000 年7 月20 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7 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2001 年3 月15 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最全汇总>>>广东公务员历年真题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当年5 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自2000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

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 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猛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国债9100 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463 亿元,拉动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2 万亿元,南水北2010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得以启动,在拉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20 万至160 万个。同时,我国2001 年12 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制造业的优势凸显出来,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就业的作用。这时,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的矛盾,各地部分工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农民工初显不足。

材料 2

2004 年,“缺工”这个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为福建晋江市的大小私营企业主所提及,仿佛一夜之间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紧俏”起来。“以前招工是想要多少有多少。”晋江市一家鞋业公司主管人事的刘某说,“以前厂里如果缺工人,只要在门口竖一块‘招工’的牌子,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来求职,不到几天工夫就能招满;今年厂里准备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再招100 名工人。可招聘的牌子在门口放了一个多月,招到的工人还不到20 个。”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最全汇总>>>广东公务员历年真题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珠三角地区在 2004 年初现用工短缺之时,更多人相信,这仅仅是局部和暂时的结构性劳动力短缺,“根据推算,2003 年底,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应该还有7000 多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说,他根据已公布的统计数据,推算农民工供给量的变化。但不久后, 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用工短缺。

当年春节后,浙江一些城市的用工短缺情况更加严重。据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城市的有关数据显示,到浙江打工的民工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0%—20%左右,一些地方用工紧张的中小企业缺口更是高达三成。用工紧缺的缺口不仅出现在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富阳、象山、慈溪这样的中小城市,企业招工难现象也较为普遍。

2004 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权益保障、企业扩张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是18—25 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专家分析, 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的高流失率。

为了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情况,浙江一些地方和企业纷纷寻找对策。如在号称“童装之都”的湖州织里镇,企业老板们为了留住日益紧缺的工人,不仅为春节期间返乡的工人派专车接送,甚至还有老板在大年初八专程赶到安徽、江西,一家家给拜年。民工的月工资平均也从1200 元涨到了1400 元。与此同时,浙江省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农民工权益。全年共为24.8 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2.3 亿元,督促补缴社会保险费487.7 万元。

材料 3

2003 年10 月,重庆三峡库区的一个小山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熊德明向前来走访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出了家里的困难,她爱人有2000 多元钱的工资被拖欠一年,影响了娃儿们交学费??听完熊德明的讲述,温家宝为她讨回了工钱。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全面“吹响”了向困扰农民工多年的“顽疾”宣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最全汇总>>>广东公务员历年真题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战的号角,紧随其后的是全国各地掀起的“讨薪风暴”, 农民工的2010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权益开始得到有效保护,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6 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了“两为主”的原则要求,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明确要求流入地政府制定义务教育收费标准时,对农民工子女要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些地方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2004 年12 月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比较系统地明确了农民工的平等就业、劳动保护、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障、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上海、杭州、苏州、深圳等市通过完善农民工相关政策,依法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侵犯农民工权益现象的发生。

2005 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同年9 月,原劳动保障部等九个单位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认真调查掌握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推进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

2004 年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取消农业税,这一惠农政策,直接带动了农民耕田种地的积极性。一位在海口打工的农民叶先生说,取消农业税可谓盼望已久,取消农业税将给农民带来干劲,给农民发展带来后劲,将会为农民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良好机遇。叶先生准备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涯,回乡把荒废多年的田地重新翻种起来。据了解,像叶先生这样决定回乡种田的农民还大有人在,取消农业税后,出现了大量往年开春就外出务工的农民留家种地, 吸引了部分在城市经常“吃不饱”、岗位低薪的农民工返乡种田,从而出现了局部企业用工紧缺的现象。

材料 4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最全汇总>>>广东公务员历年真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