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替换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及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的例1与“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应变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游戏,教师和学生换笔,初步体会交换的条件。 2、故事引入,激活相关经验。

师:有谁知道《称象》这则故事?故事里面的曹冲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称大象的体重这个难题呢? 生:略

师:曹冲用一堆石头替换了一头大象解决了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用替换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事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问题: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替换策略。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学生读题后师提问:1、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2、能从已知条件中直接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吗?2、那一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师: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

师:能不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思考的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2、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3、替换后720毫升都倒入了什么杯子里?

1

(生画图、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讲台汇报演示解题过程,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

生1: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样就有9个小杯,720÷9=80(毫升),可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大杯:80×3=240(毫升)。

生2:我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这样就有了3个大杯??(师结合学生汇报,逐步形成板书)

替换 依据

①1个大杯————3个小杯,共9个小杯 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 ②6个小杯————2个大杯,共3个大杯 三.回顾解题过程,凸显替换价值。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师: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使用替换这个策略有什么好处?(使问题简单化)替换后与替换前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替换中总量不变,但杯子的数量变了) 师:要知道我们的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怎么办? 生:检验。

学生检验,教师强调检验要符合题目中的所有条件才是正确的答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四.灵活应用,巩固替换策略。 1.变换条件。

师:如果我把题中的1/3变成1/2,你们会替换吗?

读题,弄清题意:集体分析,说出不同的替换方案;尝试口头列式解答,并反馈。点名回答,教师板书。

2.巩固练习。出示练习1:3枝铅笔和1支钢笔共10、8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每支铅笔的6倍,每支钢笔和每支铅笔的价钱各是多少?(生独立解题) 3.拓展练习。

①如果:△+○=20, ○=△+△+△ 那么:△=( ),

○=( )。 ②☆比○多1,☆+○+=10 ○=( ),☆=( )

③出示练一练: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球,每个大盒和每个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1)师:这道题能否也可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

因为此题与例题有所不同,所以先安排学生画,在巡视中发现问题,从而在汇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

2

指点。

(2)生独立解题后交流解题思路。

教师质疑。你是怎样替换的?替换以后,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4.比较例1与“练一练”。

师:这题中小盒与大盒之间是什么关系?这题目与刚才的例题在替换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①替换的依据不同,例1的两个数量是倍数关系,“练一练”的则是相差关系。②替换的总量不同。) 师:是啊!由于替换的依据不同,替换后的总量会不一样。如果我们观察两道题替换前后杯子和盒子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五、总结反思,优化替换策略。

今天学习了一种新策略是什么?运用替换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总结反思)

总结:数学就是这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板书设计:

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依据

① 1个大杯—3个小杯,共9个小杯 ① 小杯:720÷(6+3)=80(毫升)

大杯:80×3=240(毫升)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②大杯:720÷(1+2)=240(毫升) ②6个小杯—2个大杯,共3个大杯 小杯:240÷3=80(毫升)

3

《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课我分别在中心校和村校各上了一次,在中心校上时课堂气氛较活跃,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在时间上安排得不够合理,本来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本来是想先举一些简单事例,在拓展练习中应先列举一些与例1相接近的题目,再变换面与“练一练”的题目效果显著会更好。但是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强,课堂容量太大,“练一练”的题目还没作完就下课了。所以在村校上时把“练一练”的题目省去,只教学倍数关系的替换策略。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倍数关系替换策略的数学内涵。通过课堂效果来看,

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觉不足的地方有:

1、由于直接去到学校就上课,师生之间还比较陌生,学生是新奇而紧张的,课前也没有进行交流。由于课前对学生不了解,有的问题学生明明会作却不敢举手发言,显然是不好的一个方面。

2、老师讲的太多,没能完全的放手让学生来回答讲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关键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要让学生在做题时尽量的提出新的问题,

3、个别地方处理的速度过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在教学速度上有点过快,个别学生没能跟得上教师的进度影响学习效率。不应只关注一两个学生的举手就马上让学生回答。

4、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机会很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一堂课气氛过于紧张。

我的困惑: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热烈而且有效?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