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范进中举》课堂实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一、导入:

上新课之前我想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愿不愿意听?据说在清朝时期,有个叫严监生的人,有一年,他病得很厉害,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医生都不下药了;他的家人,都从各个地方赶了回来,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响得一声接一声的,可总不见断气。这时,只见他努力地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件重要的事不曾交代?”他把头摇了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两个手指头却是指著不动。这时他的妻子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根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根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根;众人看严监生时,只见他闭上眼睛,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师:这个故事刻画了严监生怎样的形象?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严监生的形象? 生:动作、细节的描写,夸张的手法。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出自吴敬梓笔下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范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看看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范进中举后欢喜疯了的事。 师:你说出了文章的主要事件。

生:本文写了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事和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张乡绅对待他的态度发生的变化。

师:你概括得非常全面。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都比较到位。谁能用四个字来概括课文? 生:范进中举。

师: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最好的概括。(教师板书“中举”,把题目补充完整。) 师:这篇文章是一部长篇小说节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同学们想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刻画了那些人物?

生:范进和胡屠户。 生:还有范进。 生:还有众乡邻吧??

师:同学们说得已经够全面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描写范进、胡屠户和张乡绅最精彩的片段,仔细品读一下,体会它的妙处。 生:(跳读课文,圈画批注,用心体会。) 师:(巡视,指导。) 三、分组研讨,课堂交流

师:同学们都画完了。下面打开老师发给你们的学案,翻到第二页“学习研讨部分”的第三题“研读赏析”。 生:(按要求做。) 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听清老师的要求:下面咱们进行分组讨论和赏析,单数组集中讨论第一题,双数组集中讨论第二题,将讨论的结果简明扼要地记录在自己的学案上。待会儿同学们交流。 生:(分组讨论,简要记录。) 师:(边巡视边参与讨论。) ??

师:(看到各小组讨论得差不多了)先讨论到这儿,请同学们坐好。咱们先来交流一下第一题讨论的结果。哪个小组先来?

生:范进中举前地位低下,显得唯唯诺诺;中举时因为过度激动而疯了;中举后就挺直了腰杆儿,说话也打起了官腔。

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前:地位低下,唯唯诺诺”“时:喜极而疯”“后:挺直腰杆,打官腔”。

生:我们小组认为“范进中举时欢喜得疯了”这部分写得最精彩。 师:你能把这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吗? 生:(朗读)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范进中举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生:喜悦,高兴。 师:仅仅是一般的高兴吗?

生:喜悦极了,非常高兴。 师:致使他高兴得?? 生:疯了!

师:在这个片段中,写了范进的两句话,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看朗读的腔调一样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第一句高一些,第二句低一些。因为刚开始知道,心情应该特别高兴。 师:那你读给同学们听。 生:(朗读。)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认为第一句低一些,第二句高一些。因为刚开始知道,还有些出乎意料,像是在喃喃自语;而疯走上街,则是高兴得得意忘形,好像再向全世界宣告他中举了。 师:有自己的见解。你根据自己的感受把这两句读一下。 生:(朗读比较到位。)

师:作者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有什么作用呢? 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生: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范进的毒害。 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不满。

师:同学们的理解非常到位。那么范进的疯病是怎样治好的呢? 生:是他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给打好的。

师:多么富有戏剧色彩的情节啊,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描写啊!这无疑是作者给了腐朽的封建制度一记响亮的耳光。下面咱们再来交流一下第二题。

生: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改变了。开始称他是“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癞蛤蟆”,后来称他是“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 生:以前是骂范进,后来是赞范进。 生:开始是瞧不起范进,后来又讨好范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你看,前面写的是“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后面又写“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师:你从这两处细节描写发现了问题,这说明你是一个读书仔细的学生。哎,“腆着肚子去了”的“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挺着”的意思。

师:谁能把屠户的这种样子表演出来? 生:(有些拘谨,表演不到位。其他学生笑。)

师:(指导)把肩部拉开,挺起腹部而不是胸膛,步子迈得慢一些。 生:(表演比较形象。)

师:七个不服,八个不赖,一百二十个不含糊。一看还真点胡屠户杀猪的样子。(待学生坐下)后面胡屠户扯衣服的细节,哪两个同学试着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同学们点评一下这两位同学的表演。 生:头还不够低,腰还不够弯。 生:步子迈得大。

师:听同学们的意见,改进一下,再来表演一遍。 生:(表演比较到位。) 师:张乡绅有变化吗? 生:老师,前面没写。

师:后面呢?张乡绅到范进家干什么来了? 生:讨好来了。 生:巴结范进。

师:我觉得刚才两位同学用的“讨好”和“巴结”不够恰当,你们怎么理解? 生:讨好和巴结的人都应该比自己地位高。 师:不错。那么用哪一个词语比较好呢? 生:亲近。 生:拉拢。

师:“拉拢”这个词用得非常棒。刚才有个同学说前面没有写到张乡绅,那么我们就假设“范进进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了张乡绅,你用几句话描写他们见面的情形。

生:范进遇见了张乡绅,紧走几步,说:“张乡绅,??”只见张乡绅袍袖一甩,“哼,穷秀才。”

师:“袍袖一甩”写得真形象,只是“张乡绅”的称呼用得不够得当,可以改为?? 生:老爷。

生:范进遇见了张乡绅,赶紧走上前来,深深地鞠了一躬。等他抬起头来,“张??”眼前

没了人影。

师:通过同学们的补充,可以看出张乡绅是瞧不起中举前的范进的。从胡屠户和张乡绅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众生相? 生:势利眼。 生:趋炎附势。

师: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生:是黑暗的社会制度。

师:作者就是通过刻画范进、胡屠户和张乡绅等人物形象来表现这种社会现实,来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的。 四、拓展训练

师:中举后的范进还会有哪些变化?假如日后的范进做了官又当如何?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100字左右的文字表述自己的想法。 生:(动手写作。)

师:同学们写完了,咱们来交流一下。哪位同学先来?

生:“我以前受了那么多苦,受到那么多的歧视,今天我也成了老爷,我也当官了,也该轮到我享受了。”所以,后来做了官的范进一定是一个贪官。

生:当了官的范进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把自己养得肥头大耳,就是不理政事。有人来告状,那也是“有理没钱”进不来。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说的主题理解还是非常到位的。后来的范进究竟变得怎样呢?预知后事如何,请听?? 生:下回分说。

师:1、请设计一个场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反映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并且用到本文运用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300字左右)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的其他文章,感受名著魅力。听清老师布置的作业了吗? 生:听清了。

师:这节课就学习到这儿,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