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鄱阳湖湿地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为进一步提高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活动文化内涵,应当充分发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民俗文化与艺术的表演和展示项目,如地方民间习俗、地方采茶戏、灯会、曲艺的表演,民间农民绘画、剪纸、摄影、书法作品展示等等,充分领略地方人文风情。 9. 休闲度假

位于吴城镇新街外至望湖亭,为镇区制高点,小丘陵地貌(现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驻地),这里濒湖锁江,大片树木郁郁葱葱,环境清新幽静,一俟管理局迁出后,规划为休闲度假地。可充分利用原有各项设施,适当加以整治和配套完善,即可形成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旅游度假村,并提供住宿逗留、休闲度假以及会议旅游的必要设施条件,可集观鸟、湿地观光、休闲度假、民风采撷、会议旅游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一处湖滨度假胜地。

第二节 线路网络设计

一、线路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 应当适应不同来客方向进出流向的要求,并与区外区域性旅游线路相衔接,以便于纳入和组织大区域性线路径由本区进出,形成整体区域旅游网络;

2. 应满足进入本区来客在区内不同景点及活动内容的多种需求,灵活地组织区内丰富的短线游览;

3. 应适应除候鸟观赏主体项目外,其它各项活动的四季均衡性要求,尽量减小旅游淡旺季的悬殊差异,以获取最佳的旅游经济效益。 二、具体线路组织

依据上述原则和要求,对本区旅游线路的设计,分为区内线路(即\短线\)和区外线路(即\长线\)两种基本类型: 1. 区内线路(短线)

吴城是本区唯一依托城镇,既是区内最主要的游人聚集中心,也是区内各项旅游活动的组织中心。因此,区内线路的组织应围绕吴城为中心点而向区内各处辐射,形成区内以下主要游览短线: 水路 水路

l 吴城 吉山、梅西湖 松门山; 水路

l 吴城 大湖池; 牛车

l 吴城 沙湖山(观鸟、生态农业); 水路

l 吴城 水上吉卜赛

水路 水路 水路

l 吴城 中湖池 常湖 象湖;

l 吴城镇区内游览观光线路(参观宣教馆、古镇风貌、民俗 风情等)。

2. 区外线路(长线)

区外线路的组织,一是考虑密切与区域性旅游网络型大线路相链接,面向区域旅游市场,使本区成为网络线路中的一个节点;二是考虑与区域性中心城市进行市场对接,开辟直通式旅游专线。为此,可形成下列主要

线路:

(1) 区域网络线路:

l 水路:南昌--吴城--沙湖山--都昌(老爷庙)--星子--湖口(鞋山、石钟山、鄱阳湖古战场)--九江

l 陆路:南昌--吴城--德安(共青城、胡耀邦陵园)--星子(山南各景点)--庐山--九江

l 陆路:南昌--吴城--云山--柘林湖--瑞昌--九江(以上线路亦可由九江为起点,反向向南昌逆行)

(2) 城市直通专线:

l 南昌及以远--吴城(水路或陆路均可); l 南昌及以远--沙湖山 (均陆路)

l 九江及以远--沙湖山

l 九江及以远--吴城(水路或陆路均可);

今后,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各项设施的完善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应当不断地扩大和完善本区旅游线路体系,尤其是大区域性(包括整个省城及跨省城)旅游市场的积极培育和开拓,这对于形成更为完整的市场与线路网络十分重要,从而不断?quot;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这块高质量、高品位的特色风味\蛋糕\越做越大。

第三节 重点项目建设

为有效地组织本区湿地生态旅游活动,提供必需之各项游览、观光、度假及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应逐步实施下列重点项目建设: 一、观鸟设施及其配套小型服务点设施 目前保护区已建有一座观鸟塔,具有良好的高度和地势条件,但只有两个拐角式悬挑小平台,容量极小。建议在望湖亭后侧附近增建一座观

鸟塔(采用园简体不同高度多层环状悬挑平台做法),以适应游人规模增长的需要。

同时,规划考虑候鸟栖息范围广阔,而吴城镇区无法观赏到其它各湿地湖区的候鸟。可结合区内游览线路(即短线)的组织,合理增加观鸟点及有序组织与分配游人容量,充分发掘候鸟资源优势。故建议在吉山(观梅西湖候鸟)、大湖池加工场(观大湖池候鸟)、沙湖山(观沙湖、长湖、扒湖候鸟)等三处设置观鸟塔(台),(注:吉山与大湖池各仅设一处;沙湖山可按其详细规划设置)各观鸟塔(台)设置点上应配套设置小型服务点,提供简易遮阴候留和茶水服务。但这些观鸟设施的具体设置位置,既要有较好的地势条件,又要与候鸟栖息区域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人们的活动干扰影响候鸟栖息环境。 二、游船码头及游船设施

吴城现状虽有一交通码头,但主要为客、货运服务,且规模较小,设施陈旧不全。规划要求设立旅游专用码头,以不与地方交通码头混杂,便于游览组织和管理。建设在老码头上游、赣江河道内另建一座旅游专用游船码头,集中停留、停靠南北水上来往游船以及由吴城发往各水路景点游船的统一管理。

为此,为适应旅游发展及码头设施完善需要,建议必要配置专用的游览船只,其配置数量近

期考虑;由南昌至九江往返水路中型游览快艇四只(两两对开);由吴城至本区内各观鸟、观光景点(主要为大湖池、梅西湖和沙湖山乡三处)各小型游览快艇一只(往返);另,考虑提供\水上吉卜赛\采风观光专用游览船一只,并又可以在船上开展小型访谈、采风和娱乐活动。 三、宣教馆

保护区忠呀ǔ尚坦荩淮诓可枋┖托棠谌莩锉覆贾猛瓿珊蠹纯墒褂谩?/p>

四、古镇风貌保护及部分历史景观 吴城古镇风貌犹存,但现状破坏较为严重。规划建议应结合城镇建设发展和充分考虑适应旅游发展需要,尽早着手全面编制新一轮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合理城镇功能布局,加强对外交通,提高城镇各项基础设施水平,配套和完善城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强化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城镇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为保护好吴城古镇风貌,还建议在开展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同时,认真做好古镇保护专项规划,并有选择地修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历史景观,如古街区、古民居群(点)、近代外埠会馆、老式茶楼酒肆、古戏台等等,从而使具有悠久历史及人文内涵的古镇风貌得以再度展现,为现代经济建设和文化生活服务。 五、望湖亭改造

现有的望湖亭,为一座较大型的(三层)楼式了望亭,其座落位置极佳,瞩目观望,江湖景色尽收眼底,成为吴城临湖的一座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但现有建筑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基台由于局部沉陷而出现明显陷裂,对楼亭安全造成严重隐患;二是二、三层亭檐设计中高度不够,造成人在亭栏处眺望时的视线障碍,直接影响眺望观景效果。考虑到望湖亭地位的重要性,规划建议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整修改造,使其展现出它庄重、英威的雄姿。 六、修复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为吴城镇重要历史名胜,曾是镇区的一处近代园林景观,不幸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完全破坏。但这里地处临湖一丘坡高地,地理形势十分优越,现状仍保存有部分古树林木,环境幽静而宜于休息。规划建议进行全面修复建设,既可以使这一古镇名胜得以重现,为古镇增添景色,又可成为镇区人民及游客提供一处优美的休息和游览去处,成为古镇重要的代表性景点。

七、旅游商品街

1998年特大洪水后,吴城镇区在地势较高的新区已建成一条新街道,均为下店上宅型行列式临街建筑。但由于新区目前仍人气不盛,开业店面无几,依旧街道冷落。规划考虑以已建成新街道为有利基础,扩增开业店面,完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增建部分文化、娱乐设施),将新街建设成一条集餐饮、购物、文化娱乐、游览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商品一条街,既为镇区人民生活服务,也为游览区增添一道靓丽的城镇建设景观,为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服务。 八、游览牛车及站点

根据规划对本区不同特色游览线路的安排,牛车游览作为一种特色游览方式和辅助性游览交通工具,颇具浓郁的乡土田园气息。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游人规模和牛车需求量实际要求,分批分期组织实施,先少后多,逐年增加。牛车形式应古朴而清雅,简洁而舒适,不可豪华雕琢。牛车游览线路的始终端(吴城至沙湖山)应设置必需的停车场站(点)(具体位置由现场勘察确定)。

九、度假村及旅馆建设

规划拟待保护区管理局迁离后,利用其良好的用地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建为度假村(详见\开发产品策划\一节),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设施条件。同时,考虑到镇区现有多家旅馆的住

宿接待基础,但其房屋装修陈旧落后,内部设备老化,卫生条件较差,均不能适应现代旅游需要。规划要求应对其进行内外装修与设备的全面改造,提高设施和卫生标准,逐步实行旅游接待开放。鉴于今后度假村的改建和镇区现有旅馆在数量及床位规模上的足够余地,规划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无必要新建专用宾馆和旅馆,已基本能够满足旅游住宿接待需要。 十、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试验区标识物

规划建议除世界级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规定标识(徽标)外,作为湿地生态特种旅游试验区,也应创立不同于其它旅游项目的品牌标识。标识物可做成两种形式:其一,可设计为佩戴式徽章(作为旅游小纪念品向游人出售),同时也可将其设计嵌入牌楼之上,成为本旅游区的形象标识;其二,建议在修复的中山公园内或望湖亭邻近处,修建一座寓意候鸟观赏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大型主题雕塑,成为本区游览的鲜明标识物,也作为镇区富有城镇建设特色形象标志的主题城雕,将城镇装点得更具特色、更加靓丽。

综上所述,本试验区重点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既要有一个统筹的总体规划,又应根据财力的可能分步加以实施,逐步完善提高,并从实际发展需要,不断有所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从而不断推进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 综合保育规划 一、保育原则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复杂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环境支持系统,资源支持系统,同时还涉及政策与决策支持系统。为使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提出以下保育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整体、协调、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将这项原则运用于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综合保育,就是要做到\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治穷必须治愚\,使整个生态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完整性得到保护和治理。

--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并重\是我国保护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的基本方针。因此,必须坚决制止掠夺式经济活动行为和\先破坏,后整治\、\先污染、后治理\等现象的发生,应在全面管护,重点治理的同时,把加强预防,监督管理工作放在首位。

--寓治于用原则。湖区由于洪水、灾害性天气、地方病、交通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更快发展。为了保证湖区经济稳定发展,必须努力做到寓治于用,用养结合,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最大绿色原则。增加林、灌、草植被覆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措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开发生态旅游的依托性资源。最大绿色原则就是要提高公众绿化意识,强调凡有土的地方,都要因地制宜植树、种草、种农作物,让各种植被最大限度地把大地覆盖起来,达到绿化和美化。

--环境容量原则。生态旅游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旅游的新的旅游方式,因而生态旅游区也不同于一般的风景名胜区和其他旅游区,不能采取以游人舒适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游客容量,而应以生态环境因子的可承受限度,即环境的承载力作为环境容量的主要依据。无论是旅游旺季或是旅游淡季都应严格控制游人数量在环境容量的限度之内。 二、环境监测与调控

湖区湿地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由于交通、景点等的开发建设活动,以及大量旅游者的光顾,不可避免地会对旅游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物和景观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监管不当,处理不力,甚至会对生态平衡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在规划中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