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拴马桩艺术特征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陕西西安拴马桩艺术特征考察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陕西西安拴马桩艺术特征考察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

摘要:“拴马桩”是广泛流传于陕西渭南乡村的民间石雕

品,也称“拴马石”。在农家宅院,门前用以拴马、牛等牲畜的石雕桩。雕刻精美的拴马桩称“样桩”、“看桩”。 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对陕西西安的拴马桩做了考察取证,将这些拴马桩的造型,图案、结构和艺术特征方面做了分析。

关键词: 拴马桩 雕刻 图案 造型 艺术特征

一、 概述

拴马桩,作为陕西三大民间艺术(拴马桩,皮影,剪纸)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民间时刻的瑰宝,自大宋以来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拴马桩的实际使用价值就是拴马,所以它们出现在渭河以南富庶的冲击平原那些家境殷实的庄户人家。虽然作为拴马用,但在农民心里这却是富裕的象征。拴马桩石雕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宽厚相当,约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农家民居

建筑大门的两侧,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作用。 二、考察记录

陕西西安的拴马桩一般大型的通高约300厘米,中型的约260厘米,小型约230厘米。石桩分四部分:桩头是石雕的主要部位:桩颈(台座)承托桩头,一般为上圆下方,其上浮雕莲瓣、鹿、马、鸟、 兔、 云、水、博古等图案;桩身,少数刻串枝纹、卷水、云水纹;桩根则埋入地下。桩头圆雕,有表现人物,人与兽和多人物组合形象,也有表现神话故事人物如寿星、刘海、仙翁等。动物形象则有狮、猴、鹰、象、牛、马等。较精彩的是人骑狮,多在石狮子前肢或人臂腕间镂凿穿系缰绳的孔眼,石狮子突出其扭转身躯的动态,骑者则表现为俯身前冲,或驼背卷伏的动态,颇为生动。人物五官及衣饰刻划细致,所持物件如烟斗、如意、琵琶、月琴都很逼真。所以说拴马桩源远流长,我们对拴马桩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特别是带有纪年款式的拴马桩。主要从桩首与桩颈的雕刻变化特征入手,基本掌握了雕刻的时代,现在对其造型特征、雕刻艺术风格进行再探讨。现选具有代表性的拴马桩介绍如下:

①人物训狮拴马桩

尺寸:通高229cm,桩截面27×27cm。

造型特征:人物训狮,头戴毡帽,侧头瞪目竖眉下视,宽鼻,嘴闭留短胡,身着交领长袍,脚蹬长靴,俯身骑于狮背上,一只手抓狮耳朵,另一只手抓狮口咬的彩带。狮子宽眉凸目,口咬彩带转头,前撑立,后腿曲卧,不受训教,呈现训狮时的坚持场面。人物为胡人相,将人突出刻画头、两手与须眉之间的特征,将人物性格典型特征表现的真切。桩上雕刻比桩头粗,四周雕刻吉祥图案,花草有松、竹、梅、兰、莲、水仙、牡丹等随意搭配。织锦有回纹,万字不到头几何图形,丁字诸多样式,和窗花,砖刻画像石四面纹饰近似,此外还有琴、棋书、画、暗八仙,柱颈下四周各刻一垂柱。 ②狮子拴马桩

尺寸:通高105cm,桩截面38×32cm

造型特征:狮子头身紧连,颈部不显著。双耳下耷,脸短而阔,粗眉突兀,铜铃巨目斜视右前方似欲旋动全身,宽鼻,海口,口含长绶带,前腿踞立,后腿半蹲,头微后转,气势凶猛。台座绕有长带,鼓钉清晰。上桩正面浮雕对花,右鸳鸯,后奔鹿,左蕉叶。下桩正面浮雕双鸟,右并蒂花,后为折枝花,左面对花。两桩四角垂柱相对平短。 ③人物骑狮拴马桩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