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里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发展目标

3.1总体目标

在广佛都市圈发展战略规划层面上,里水镇已列入“副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范围,在这种区域发展“分工”之下,根据相应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里水应该努力打造成为略具雏形的“智造洼地”和“生态新城”。这里包含了里水未来五年的五个具体走向:

3.1.1 智造里水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使产业结构向“微笑曲线”两边的高端跃升,逐步形成对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总部经济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洼地效应”,实现由传统制造业主导向智慧型产业主导的历史性转换。

3.1.2 生态里水

——构建与“智造里水”相适应的包容型发展的整体环境,追求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的全面优化,特别是要建立“山、水、田、园、城”和谐一体的生态城区架构与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一座“田园之上、山水之间”的魅力新城。

3.1.3城镇里水

——主体上加快演变为城市,而不是延续现有的“乡村主体结构”,也不是一般的城镇化。里水的现实是乡村主体,里水的未来应该是“城区主体”。要大力扩展城区规模,提高城区人口比重,培育城区生活方式,积累城区文化元素,逐步实现里水的城镇化转身。

3.1.4 宜居里水

——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使城乡

9

居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3.1.5 文化里水

——从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条、行为规范等方面养成里水的文化个性,努力发掘传统文化资源,营造现代文化氛围,积极培育和发展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形成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里水文化魅力。

3.1.6 数字里水

——“数字里水”是里水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即通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里水信息资源,建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科技信息系统、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等,通过发展信息家电、网上教育、远程医疗,建设信息化社区,最终实现里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信息化。

3.2经济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达到365亿元以上,人均GDP预计将超过10万元;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将达到38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约8%的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实现人民生活的更加富裕。

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文明,设计绿色发展指标,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技术、低碳新材料、低碳制造业以及低碳服务业;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同时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决关闭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3社会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加大教育、医疗、社保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的投入,把民

10

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工程,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投入,确实改善和保障民生,构建覆盖全面的民生保障网,把里水建设成为城乡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道路网络完善、社会治安良好、社会保障覆盖面广、医疗文化教育发达、社区服务完备、精神文明建设文体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健康和谐的宜居城镇。

积极扩大镇区规模,聚集镇区人口,提高辐射功能,建设绿色生态新城。力争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平均5000居民享有一个休闲公园。完善社区服务,将养老、失业、医疗、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教育、文娱、便利店、邮政、家政托幼、保安、再生资源回收等管理和服务延伸到所有社区。

到2015年,实现社区服务覆盖率100%,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100%,农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100%;学前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100%。培育居民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风气纯正、安居乐业;建设文明、安全、和谐和繁荣的规范化社区,促进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和三个文明建设成果。

4.发展战略

4.1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里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包容性增长理念为基本准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探寻新形势下的改革开放新路,以经济转型和城区发育两大引擎带动里水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一轮提速,为发展成为广佛地区强镇打下坚实基础。

4.2主要战略

11

4.2.1 以经济转型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度改变

里水传统制造业比较集中主要在制袜、制鞋、纺织、家具等产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产业低端化、竞争力低下的特征十分明显,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耗能高、污染大的企业实施调整,提高招商引资门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排放、低碳排放的绿色产业。

经济转型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更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度改变,追求的是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幸福。一个区域的转型可以用转型驱动力、转型环境、转型政策、转型执行情况、转型效果和创新力等6个指标衡量,经济转型不仅仅涉及经济层面,更要加速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实现人们幸福感提升,实现包容性增长,让民众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4.2.2 以城区发育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以城区发育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发育形成由5个左右城区组成的“城区簇群”,将城区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5万人,为“智造里水”提供必需的城区依托。

以城区发育培育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居民结构,改善居民素质,优化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新城区发育与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互为依托、良性互动。“十二五”期间加快5个模拟新城区的发育和建设,新城区是每一片区发展的增长极,而周边的实体产业是每个新城区的重要依托和产业支撑,逐步形成以模拟新城区为核心布局发展现代产业,以发展现代产业加速模拟新城区发育,形成“以城布产,以产兴城,以产造城,以城促变”的双轮驱动发展,形成产业与新城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4.2.3 强化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以及全体劳动者创造性的激发

区域发展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强化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以及全体劳动者创造性的激发,依据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快培养和吸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快中高级专门人才和技能人才里水入户,促进人才流动。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