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以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抄写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以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抄写指导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抄写指导,不应失落的世界

——以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抄写指导策略 【摘要】抄写,是一种练习,是一个学习过程,是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抄写需要教师训练指导。语文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明白教材课后题关于“抄写”的编写意图,使自己和学生懂得“为什么抄写”;要研究教材语言特色,词句归类呈现,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抄写什么”;要依据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散抄写练习,思考并实践“怎样抄写”能使学生受益最大化。

【关键词】 抄写 三年级 课后题 把握 归类 分散 【正文】

抄写,“写”的引申义之一。古文中的“写”是一个会意字,其上是房屋之

形,其下是一只喜鹊,表示喜鹊把喜爱的物品衔回巢中造巢。两形会意的“写”,表示把东西搬回屋内。《说文》解释为“写,置物也。”“写”由“放置”之义引

申为“仿制”,又由“仿制”之义引申为“描画”和“抄写”。

从“写”的古今之义演变中,清晰地显示“抄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完全符合加涅学习过程理论的前四个阶段:动机阶段——造巢,选择阶段——喜爱,获得阶段——仿制,保持阶段——放置。学生经历“抄写”这样一个强化了的学习过程,就把有价值的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以表象和概念的形式贮存在长时记忆之中,在头脑里保持下来。这样,“抄写”就能为规范合理地表达和运用语言作有效的积累。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抄写”是一种练习。抄写练习不是简单的反复,抄写的效果不单取决于抄写遍数的多少,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组织有效的抄写练习。

目前,“抄写”更多被归入“机械作业”。教师根据课后题的要求,视学生情况布置多遍数的抄写作业,天经地义,还可美其名曰“分层教学”;学生因老师的布置和课后题的要求,麻木抄写,习以为常;许多家长不见孩子阅读,只见孩子抄写,忧在心间,徒叹无奈,或帮孩子抄写。被社会认为“抄写”是“机械作业”的根由在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对课后题中的“抄写”认识不到位,操作不合理,势必减弱“抄写”的真正功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许多课后题都设有“抄写”练习。各册课后题,各篇课后题,有关“抄写”的表述略有不同,其中心词都是“抄写”。笔者结合人教版三年级小学语文课后题中的抄写练习,略述抄写练习策略。 一、整体把握,瞻前顾后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和“写话习作”块面中的部分目标体现了“抄写练习”目标。目标表述清晰,梯度分明。具体见下表:

块面 抄写目标 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识字与写字 养成正确的 能使用硬笔 硬笔书写楷写字姿势和良好熟练地书写正楷书,行款整齐,有的写字习惯,书写字,做到规范、端一定的速度。 规范、端正、整洁。 正、整洁。 阅读 结合上下文 积累课文中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的优美词语、精彩和自己的积累,推课文中的词句意句段。 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写话或习作 在写话中乐 尝试在习作 于运用阅读和生中运用自己平时活中学到的词语。 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透过上表分析得知,不同年段的抄写练习目标是有所侧重的:第一学段侧重在字词的书写、积累和写话运用;第二学段侧重在词句段的书写、积累和习作尝试运用;第三学段则侧重在书写速度、理解运用上。

三年级介于第一学段和第三学段之间,承上启下,抄写练习亦如此。在教材的编排上和课后题的设计上,都体现了三年级抄写练习的重要性。

三年级全册(两册)教材共有精读课文44篇(不含诗歌),其中课后题明确有抄写练习的精读课文共占28篇。这28篇课文的抄写练习题表述不尽相同,有要求明确的,有要求模糊的,有只抄词语的,有抄写句段的。其中,抄写练习要求十分明确的有12篇,如,《爬天都峰》课后题“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抄写练习要求模糊的有10篇,如,《掌声》课后题“课文中有一些让我感动的句子,我要抄下来。”抄写练习要求介于明确和模糊之间的有6篇,如,《秋天的雨》课后题“我把下面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在这28篇课文中,要求抄写句子有18篇,要求抄写段落的有3

篇,要求抄写词语的有4篇,要求抄写词句的有3篇。(具体见附表)

因此,在总体把握12册教材关于抄写的编排体系,特别是把握三年级教材课后题的基础上,进行三年级抄写指导时要在字词抄写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在进行以句为重点的抄写指导时,要思考如何指导段的抄写,做到瞻前顾后。 二、归类呈现,诱发“喜欢”

三年级语文课后的抄写练习题,经常这样表述,如,“我要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我想把感人的句子抄下来”,“课文有一些生动的语句,我要抄下来”。在这些言语表述中,“喜欢”“感人”“生动”都是模糊性词语,这给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带来一定的麻烦。

毫无理由的“喜欢”“感人”,觉得“生动”,这是不存在的。事实上,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不是光靠自己读、自己悟抄写什么,他们也往往需要教师指导。因此,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指导、在何时指导、指导什么。“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这种处置方式实际上是使语文课程内容直接融化为语文教学内容。”“指导抄写什么”全凭教师依学生所遭遇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在教学现场的产生,“指导抄写什么”的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诊断能力。这无疑为优秀教师创造了最广阔的空间,本质上也能产生最贴切学生“喜欢”“感人”“生动”的语文抄写内容。然而,这有一个致命的软肋,那就是对语文教师个体的完全依赖。如果教师的语文能力和教学能力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和诊断能力,甚至根本就不能把关注点放在对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实情上,那么就不可能产生适当的抄写内容。

为避免抄写内容的选择过分依赖教师个体语文教学素养,笔者试着从语言文字归类的角度,把“喜欢”“感人”“生动”这些模糊性词语具体化,从而给教师进行抄写指导一条路径,也给学生适度的选择词句的自由。 1.分类呈现词语,诱发学生“喜欢”某类词语的感情。

什么样的词语值得学生去“喜欢”去积累去抄写?这是令学生困惑的问题。在备课时,教师要努力发现和归类课文中的词语。在教学时,依据教学的推进,学生的需求,及时分类呈现,引起学生有意注意,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词语的归类,主要是词性的归类。如:常见叠词归类:(1)兴冲冲、胖乎乎、金灿灿;(2)绿绿的、高高的、暖暖的;(3)干干净净、开开心心;(4)研究研究、修理修理。同义词归类:(1)使劲、用劲、加把劲;(2)高兴、愉快、快乐;(3)嚷、吼、嚎、啼、鸣、嘶。反义构词归类:生死、来往、多少、成败。近义构词归类:思想、温暖、寒冷、死亡……

词语的归类,可以根据用法的不同归类。如:表示“想”的词语:思考、左

思右想、琢磨。“说、走、笑、哭、叫、拿、时间短、绿、红”等都有不同的词语表示。人体名称妙喻:手足(兄弟)、须眉(男子)、首脑(国家政府领导人)、耳目(探听消息的人)……

词语的归类,还可以含同一个字进行归类。如:含“然”的词语:果然(完全意料之中)、居然(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忽然(发生急促)、坦然(心里平静)、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含“笑”的词语:冷笑(无情的笑)、嘲笑(挖苦人的笑)、奸笑(虚伪狡诈的笑)……

2.指出表达方式,诱发“喜欢”某种句子的感情。

那么,什么样的句子值得学生去“喜欢”去积累去抄写?同样令学生烦恼。笔者教学实践证实,如果以下四种句子在课堂中进行重点学习和训练,学生面对“抄写你喜欢的句子”就会有的放矢。哪四种句子呢?

一种是含义深刻的句子。这种句子往往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这类句子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社会现状,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其含义。

一种是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句子常常是用词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有的还使用了某些修辞方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荷花》中写“我”观赏荷花时产生的想象:“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些句子点出“我”看荷花看得入迷,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这么富于想象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我”的入迷。对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问句等,可以让学生改成普通说法,再与原句比较,从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一种是表现中心的句子。如《给予树》中的“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句话让学生看到了金吉亚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礼物——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这样的中心句,联系全文谈谈感受,体会句子流淌着的思想情感。

还有一种就是地位重要的句子。这类句子是指在文章结构层次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分别有这样几种类型:提纲契领的总起句,如《花钟》第一段“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提起本段内容;收束全段的小结句,如《秋天的雨》第三自然段用“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概括本段意思;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如《赵州桥》中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对这样的句子,教师可以在梳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