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解答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作业解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固溶体中的含B量始终高于原液相中的含B量。

(3)固溶体合金按匀晶相图平衡结晶时,由于不同温度下结晶出来的固溶体成分和剩余液相成分都不相同,所以固溶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

答:(1)错误。因为A、B两组元能组成匀晶相图,说明两组元在液态时为无限互溶,在固态度时也无限互溶。能形成无限固溶体时,两组元的原子半径相接近,不一定相等,而两组元的晶格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正确。因为A、B两组元,其熔点TB>TA,在结晶过程中由于固相成分沿固相线变化,相图中的固相线与液相线都是由左下向右上,故结晶出来的固溶体中的含B量始终高于原液相中的含B量。

(3)错误。因为固溶体合金按匀晶相图平衡结晶时,由于不同温度下结晶出来的固溶体成分和剩余液相成分是变化的,最后,由于原子的运动,固溶体的成分是均匀的。

第4章习题

4-1 试画出Fe-Fe3C相图,填出各相区的组织,说明图中的主要点、线的意义。

答:(Fe-Fe3C相图中包晶部分可以不画出,此图见下面的图)

Lc?AE?Fe3CC:共晶点1148℃ 4.30%C,在这一点上发生共晶转变,反应式:,当冷到1148℃时具有C点成分的液体中同时结晶出具有E点成分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两

相混合物——莱氏体?Le???AE?Fe3C?;

E:碳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1148℃ 2.11%C; G:??Fe???Fe同素异构转变点(A3)912℃ 0%C; H:碳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495℃ 0.09%C;

J:包晶转变点1495℃ 0.17%C 在这一点上发生包晶转变,反应式:LB??H?AJ当冷却到1495℃时具有B点成分的液相与具有H点成分的固相δ反应生成具有J点成分的固相A;

N:??Fe???Fe同素异构转变点(A4)1394℃ 0%C; P:碳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0.0218%C 727℃; S:共析点727℃ 0.77%C 在这一点上发生共析转变,反应式:

As?Fp?Fe3c,

当冷却到727℃时从具有S点成分的奥氏体中同时析出具有P点成分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珠光体P(

Fp?Fe3c);

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又称Acm温度线,随温度的降低,碳在奥化体中的溶解度减少,多余的碳以Fe3C形式析出,所以具有0.77%~2.11%C的钢冷却到Acm线与PSK线之间时的组织A?Fe3CⅡ,从A中析出的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

GS线:不同含碳量的奥氏体冷却时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称A3线,GP线则是铁素

5

体析出的终了线,所以GSP区的显微组织是F?A;

PQ线: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降低,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减少,多余的碳以Fe3C形式析出,从F中析出的Fe3C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Ⅲ,由于铁素体含碳很少,析出的Fe3CⅢ很少,一般忽略,认为从727℃冷却到室温的显微组织不变;

PSK线:共析转变线,在这条线上发生共析转变AS?FP?Fe3C,产物(P)珠光体,含碳量在0.02~6.69%的铁碳合金冷却到727℃时都有共析转变发生。

4-2、什么是共析反应?什么是共晶反应?

答:共析反应:冷却到727℃时具有S点成分的奥氏体中同时析出具有P点成分的

????F0.02+Fe3C6.69 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γ0.77?727共晶反应:1148℃时具有C点成分的液体中同时结晶出具有E点成分的奥氏

????γ2.11+ Fe3C6.69 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L4.3?1148

4-3、分析C的质量分数为0.45%、1.2%、3.0%、5.0%的铁碳合金从液态缓冷至室温的平衡相变过程和室温下的平衡组织,写出转变表达式,画出显微组织示意图。

答:

1、0.45% C:合金在1~2点间按匀晶转变结晶出A,在2点结晶结束,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到3点时开始析出F,3-4点A成分沿GS线变化,铁素体成分沿GP线变化,当温度到4点时,奥氏体的成分达到S点成分(含碳0.8%),便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此时,原先析出的铁素体保持不变,称为先共析铁素体,其成分为0.02%C,所以共析转变结束后,合金的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铁素体

6

的溶碳量沿PQ线变化,析出三次渗碳体,同样Fe3CⅢ量很少,可忽略。

所以含碳0.45%的亚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F+P L?L?A?A?A?F?P?F

2、1.2% C:合金在1~2点间按匀晶转变结晶出奥氏体,2点结晶结束,合金为单相奥氏体,冷却到3点,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Fe3CⅡ,Fe3CⅡ沿奥氏体的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3-4点间Fe3CⅡ不断析出,奥氏体成分沿ES线变化,当温度到达4点(727℃)时,其含碳量降为0.77%,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此时先析出的Fe3CⅡ保持不变,称为先共析渗碳体,所以共析转变结束时的组织为先共析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忽略Fe3CⅢ。

室温组织为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

L?L?A?A?A?Fe3C?P?Fe3C

3、3.0%C: 合金在1~2点阶段结晶出A,此时液相成分按BC线变化,而奥氏体成分沿JE变化。温度降到2点时,剩余的液相成分达到共晶成分,发生共晶转变,生成高温莱氏体。在2点以下,先析出的奥氏体和高温莱氏体中的奥氏体都析出Fe3CⅡ, 随着Fe3CⅡ的析出,奥氏体的C的质量分数沿着ES线降低。当温度到达3点时(727℃),所有奥氏体都发生共析转变而成为珠光体。

室温时组织P+Ld′。

L?L?A?A?Ld?P?Fe3C?Ld'

4、5.0%C: 合金在1~2点阶段结晶出Fe3CⅠ,此时液相成分按DC线变化,温度降到2点时,剩余的液相成分达到共晶成分,发生共晶转变,生成高温莱氏体。在2~3点阶段要从莱氏体中的A内析出Fe3CⅡ(与莱氏体中的渗碳体混在一起),继续冷却到3点时(727℃),莱低体中的奥氏体都发生共析转变而成为珠光体。

室温时组织L?L?Fe3C?Ld?Fe3C?Ld'?Fe3C

7

4-4 简述C的质量分数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答: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其中铁素体是较软的相,渗碳体是硬而脆的相,所以,随着C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的数量减少,渗碳体的数量增加,钢的强度增加,塑性降低。亚共析钢随着C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珠光体的数量逐渐增加,因而强度、硬度上升,塑性与韧度下降。当C的质量分数为为0.77%时,钢的组织全为珠光体,此时,钢的性能也就是珠光体的性能。过共析钢除珠光体外,还有渗碳体,其性能要受到二次渗碳体的影响。若C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时,由于二次渗碳体一般还不会连成片,当C的质量分数大于1%时,二次渗碳体数量增多,并呈网状分布,故钢具有很大的脆性,塑性很低,强度也会下降。

第5章习题

5-1 简述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几个阶段,并说明亚共析钢,过共析钢奥氏体形成的主要特点。

答:共析钢加热时有四个阶段:

奥氏体形核:在铁碳体相界面处形核; 奥氏体长大:由于铁和碳原子的扩散作用,奥氏体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长大。 残余渗碳体溶解:铁素体首先消失,残余渗碳体随着加热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不断地溶入奥氏体。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刚形成的奥氏体的碳浓度是不均匀的,在继续加热和保温过程中,通过C原子的扩散,能使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趋于均匀。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形成的主要特点:

钢加热到Ac1以上时,钢中的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其过程与共析钢相同),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时,过共析钢加热到Accm以上时,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过共析钢中的渗碳体,才会溶入奥氏体。

5-2 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将其奥氏体化后立即随炉冷却,空气中冷却、油中冷却和水中冷却,各得到什么组织?力学性能有何差异?

答:

1、随炉冷却:奥氏体A发生珠光体P转变,性能:170~220HBS; 2、空气中冷却:奥氏体A发生索氏体S转变,其性能:25~35HRC;

3、油中冷却:奥氏体A发生托氏体T+马氏体M+残余奥氏体A′,其性能:45~55HRC;

4、水中冷却:奥氏体A发生马氏体M+残余奥氏体A′′转变,其性能:55~65HRC。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