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关于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关于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从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省县域经济呈现出新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全省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然而,从总量上来看,县域经济仍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我省经济发展城乡差距大,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不到40%。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横向比较,我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都存在较大差距。我省一些县与全国百强县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差一倍,财政收入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主要是因为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所至。目前,我省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文件过程中,仍存在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不够的问题,需要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共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支持。

1、整合财力,调整体制,加大资金投入方面的支持力度

2006年,省财政对县区财力性补助资金增长40%,投入之大,前所未有。据有关部门匡算,“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将推出高达628.5亿元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省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存在过于依赖省财政增加投入的问题,存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存在县一级自身增加投入的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建议,一要总结推广大连市每年给北三市和长海县3亿元基础建设费的作法,进一步发挥市带县的作用,使每个县都能较大幅度地增加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二要清理和压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取消不合理的专项,归并重复、零散、效益不高的专项,通过整合财力资源,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在省市对县乡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的同时,政府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以确保财政一般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切实为发展县域经济起到“输血”乃至“造血”的作用。三要进一步调整省市与县区的财政管理体制,适当向县区下放收入规模和权限,使县区财政真正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使其积极培植财源,组织收入,发展经济。 2、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大政府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省直、市直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基层的思想,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实实在在地为基层办实事,切实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省财政厅、省农委等一些省直、市直部门认真加以落实,深受基层的肯定和欢迎。但是,基层反映,目前基层和群众到政府部分有关部门,特别是县一级政府部门办事,仍然存在“办事难”的问题,这对发展县域经济是非常不利的。无论从我省的海城等百强县(市)看,还是从江苏、浙江、山东等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看,民营经济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我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把放活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一条必由之路。而要做到发展民营经济,就必须切实改进对民营企业的

服务方式,坚持并不断完善和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政府部门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服务基层的工作态度和水平,热心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基础和原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足够的、为基层和群众所认可的政府服务方面的支持。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对县一级政府部门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新的统一要求,并将其作为对县级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三、提高认识,知难而进,加大综合改革方面的支持力度

我省目前县域财政状况,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县域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28%左右,财政供养人口却占全省的57%左右,“吃饭财政”仍是老大难问题,制约县域经济发展。据对我省某县的调查,县财政供养人口一是编制较多,这主要体现在机关编制上;二是超编较多,这主要体现在事业编制上,全县共超编3000多人。又据对该县某乡镇的调查,该乡镇存在严重的人浮于事现象。乡镇领导反映,取消农业税以后,乡镇机关工作量大幅度减轻,精简人员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但精简人员是涉及上级部门和干部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作为乡镇自身来讲是无能为力的,只好一方面维持现状,一方面想方设法解决开资问题。其人员工资有三分之一靠转移支付资金来解决,这就对县域经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建议省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联合对县乡机构编制及其开支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研究解决进一步精简县乡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整合事业站所的问题。

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加大产业发展方面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省各县普遍认同工业强县战略,但对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表现出的能力、办法、效果等却各不相同。这里既有县域历史、自然、基础条件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工作思路、习惯、方法等主观方面的因素。有的县工作联系本地实际不够,缺少认真调查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我们在调查中,有的县乡领导反映,现在县乡发展工业,一是因缺少自主权,发展思路受到过多限定;二是因缺少规划,影响到项目的规模和效益。比如什么项目只要税收额高,污染不污染也要上。项目投产后,老百姓种地、饮水方面又出现了新问题,又增加了新的社会矛盾。呼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发展县域经济,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因地制宜,做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发展县域经济,不能重管理而轻引导,要重视用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来引导县域工业发展,这也是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支持。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议请省政府组织力量编制完善县域工业发展规划,以更好地引导县(市、涉农区)从实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引导县(市、涉农区)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工业的重点全力抓好,以工业园区吸引招商引资项目,培植县域产业集群。

五、全面动员,对口支援,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支持力度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目前县域社会事业发展中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为保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动员和整合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县域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此,建议政府组织城市区的教育、卫生等系统,加大对县(市、涉农区)的对口支持力度;动员有条件企业单位、金融部门和社会机构,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在支持农村发展中多办一些好事、实事,包括帮助县域完善基础设施,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改善发展的软硬环境等。还要加大对发展县域经济重要意义的宣传,使全省各行各业都能充分认识到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确保我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发展县域经济事关全省人民福祉,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