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调发展的原则,因此,要求建立一条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实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有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有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以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以改善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制定激励措施,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要合理,应符合专业目标定期要求,适应科学、专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和教学需要。

1.年龄结构合理

教师年龄结构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2.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合理

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要占专职教师的80%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占30%以上。

3.双师比结构合理

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到企业挂职锻炼,并获取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力争达到60%以上。

4.专职比结构合理

聘请软件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议专兼比达到1:1,以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

教师知识、能力与素养

软件技术专业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应用型专业,与其他一些传统专业不同,它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获取、吸收、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软件专业的教师承担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训软件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这种技能型人才必须熟悉各种主流开发技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够随着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的消化、吸收、改进和创新。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即专职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意义上专职教师的各项素质(包括学历、学位、职称、教师资格证),对于兼职教师,如果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兼职教师,应具备教师的各项素质(包括学历、学位、职称、教师资格证);如果是以实践为主的兼职教师,应具备工程师素质(包括学历、职称、专业技能资格证)。

2 教学设施 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在“共建、共享、共赢”的基础上,按照“四化(环境建设多元化、实践场所职业化、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项目企业化)三平台(职业训练平台、教学研发平台、交流服务平台)、一目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则,以适应工学课程“教、学、做”的教学需要,建设满足课程需要的“四化”多功能专业实训

室、满足生产性实训需要的生产型教学公司以及顶岗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即“产、学、教”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基于软化技术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纽带,构建“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有利于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训管理制度,以保障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突出体现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1、 建设具有企业氛围的校内理实一体专业实训室

本着“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场所职业化”的原则,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设计、建设;理实一体专业实训室,重点加强教学功能设计及企业氛围的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接受企业操作规范。

2.、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室及生产型教学公司

依据“环境建设多元化”的方针,企业提供实训项目、管理规范、设备,学校提供场地、人员等,校企共建实训室及生产型教学公司。教学公司兼顾企业软件项目开发和学校教学双重功能,保障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有效实施,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保障。只有与企业共建,才能不断进行技术及设备的更新,才能建设技术先进、设备常新的实训室,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

3、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长效运转机制

依据“科学化、标准化、实用化”的建设原则,建立一整套实训室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可采用“校企共建、共管”模式、“产品研发”模式、“教学公司”对外承接软件开发项目或开展技术服务模式,从而真正实现“基地建设企业化、师生身份双重化、实践教学真实化”的目标。

4、校内实训室建设

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时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最重要的环节,而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应能提供企业所需的软件环境、满足软件项目开发要求的硬件设施以及模拟的企业气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素质。这些都是他们将来在就业竞争中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扩大他们在毕业时的择业范围。根据软件技术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应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针对典型工作岗位,逐步建设与完善实训室建设,每个实训室都应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教学项目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就业岗位要求并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要加强与重视实训室环境的建设,可引入规模、难度适中的企业真实项目,进行可教学化改造,组成动态更新的项目库,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配置适合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内进行

不同方向实践能力训练的项目,供实训教学使用;可将项目开发所需的关键知识、技能及技术参考资料系统化为实例参考手册,作为实训学员的参考教材;可引入企业实际应用的行业规范化项目文档,整理后形成项目文档,指导学生在实际项目开发训练中进行参考,从而提高学生项目文档的撰写和阅读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能够提供学生参加校外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校内实训的重要补充和扩充,是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校外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直接体验将来的职业或工作岗位。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 “统筹规划、 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资源共享”的原则, 紧密性合作企业与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5,松散性合作企业与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2,以保证学生的校外实训有充足的数量和质量。学校要与紧密性合作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双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与收益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实习师生的食宿、学习等安排;协议合作年限及其他。

要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协助企业事业单位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各项工作。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学生校外实训的质量。

顶岗实习环节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安排在第5或6学期,是学生步入行业的开始,应制定适合本地实际与顶岗实习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在专、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主要实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具备职业素质综合能力,达到“准职业人”的标准,从而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