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导论 社会福利概述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 二、考核目标 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

概念:狭义-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广义-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面向全体国民的、旨在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社会政策)

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

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社会福利体系:a职工集体福利;b特殊社会福利;c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第二节 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启示 二、考核目标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理解:世界社会福利的五个发展阶段

a剩余型社会福利:b制度型社会福利;c福利国家;d福利国家危机;e福利多元化和发展型社会福利。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

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识记: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重新思考政府和公司的社会福利责任,哪些是政府的职能,什么又属于个人及家庭的义务:哪些工作交由市场和第三部门办理更有效益?只有

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既满足人的基本福利需要,又不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福利包袱,从而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病重社会价值观的福利发展道路。(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理解:三点启示:a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b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c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

第三节 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思想(指人类旨在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切构想。)与社会福利制度(一定形态下的社会,根据有关社会福利思想和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制订出台的一系列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理解: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联系:都是一家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立在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因此,两个均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福利思想往往是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前提,而一定社会的福利制度的实行,又必然引发思想家们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区别:思想不等于制度,而一定的制度也不完全等同于某一流派或综合所有流派的思想。 (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识记:(1)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阶级斗争理论和逻辑学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

(2)具体研究方法:阶段法;国别法;人物法;学派法;文献法

第二章 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考核目标

(一)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识记:原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实行财产公有,每个成年氏族成员都尽自己所能创造社会财富,老人、小孩都能得到氏族的关怀,不幸成员如鳏寡的老人、无父母的孤儿及生

理有缺陷的残疾人都能得到氏族的供养。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思想1.识记:(1)先秦;(2)先秦社会福利制度体系

先秦是指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最初历经的几个朝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统一以前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 制度体系:a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b社会救灾;c就业保障;d轻徭薄赋;e诸子百家的社会思想。

2.理解:先秦诸子百家福利思想学说

管仲:管理社会首先要“定民之居,成民之事”;《管子》把恤民和赈穷做为施政纲领中的重要一目;强调道德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主经以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组织生产,备战军事。

老子常说:理想社会;寡欲、无知、知足的政治主张;

孔孟之儒学:孔--礼治;正名分(明确社会分工,元宝社会职守);贫富不均及其解决办法;理想社会形态。

孟--仁学;仁政;小康社会。

墨子:民之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抨击小盗为“盗”,大盗为“义”的社会怪象;提出兼爱说。 第二节 古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考核目标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 *** 识记:《理想国》的主要福利思想 社会阶级结构;“共产”制度;共妻制;男女平等。

(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 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公民的幸福生

活为目标,以善德教育为基础,以法治手段,以中产阶级为主要社会力量,在维护奴隶制的前提下,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改良,把公民引入幸福生活的境界。

(三)两种社会模式的比较****识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模式比较

第三节 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考核目标 (一)原始基督教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识记:(1)原始基督教的主要内容;(2)原始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1)a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宣扬“信徒因基督的牺牲而得救”。

(2)随着奴隶制经济的逐渐衰落,出现了早期基督教的经济社会思想,基督教出现于公元1世纪-2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管辖下的今巴勒斯坦地区。公元1世纪内,奴隶举行的几次起义都被血腥镇压,他们对在物质上解放已经彻底绝望,因而转向寻找精神安慰。

(二)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理解:为什么基督教会成为罗马国教?

原始的基督教是非法的,并遭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迫害。但到公元2世纪下半叶,随着有产者的逐渐加入和统治阶级政策的改变,基督教日渐为统治阶级利用、改造和支持,成为统治阶级欺骗和麻醉劳动人民的工具。公元392年,狄奥多皇帝颁布法令,禁止基督教以外的其他一切宗教的合法存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第三章 中世纪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托巴斯·阿奎那 识记:阿奎那的主要福利思想

(现世的社会和国家只是为人达到至善境界提供某种可能,世俗统治者也只能及自己的权力和权威来适当地促进社会福利,而不能使人们过上永恒幸福美满的生活。)社会幸福除了世俗的财富、健康、荣誉、技能和学问等等以外,还有一个最高和最后的目标:与上帝同在天国享受永恒的快乐。

第二节 重商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考核目标

(一) 理解: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城市工场手工业日益扩大,生产日益发展,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美洲大陆的发现,绕道非洲好望

角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开始在全世界传播,巨大的市场刺激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大量的货币资本)

(二)识记: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a国家主义;b奖励增加人口;c管制食品价格;d尽力积累贵金属;e对外贸易是财富增殖的源泉;f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g殖民地理论。 第三节 资本主义早期的济贫思想及其制度 二、考核目标 理解:世界上第一部《劳工法》对济贫的积极意义

一是法案包含了对劳动力的使用与安排进行统筹调控的思想;二是法案第一次提出了有工作能力的乞丐这个概念。虽然其本意是控制劳动力的

流失,但这却在福利思想的发展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即尽量减少国家和政府的福利负担,特别是那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人。

(二)识记: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

贫民救济由地方教区举办,教区每周向地主和房产所有者征济贫税,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中央政府亦设臵监察人员。

(三)新《济贫法》

理解:新《济贫法》与旧《济贫法》的对比

一是旧的有院内和院外救济,新的只做院内求助,二是新的有三个苛刻的条件-丧失个人尊严,丧失个人自由,丧失政治权力,而旧的没有这条

规定。

(四)理解:对《济贫法》的评价

一是济贫法以立法的形式将社会福利制度化,为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愚人节 参照的样本;二是政府通过征税救济贫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成为福利制度形成的标志;三是强调救济对象要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救济。四是规定了家人亲属有救济贫困家庭成员的责任,这是对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家庭福利的一种有效应用。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考核目标 (一)文艺复兴的涵义和背景

1.识记:文艺复兴的涵义:文艺复兴是与宗教神学、经院哲学和封建文化不同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世俗思想文化运动。 2.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成长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用自己的世界观来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并由此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和思想运动。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放任主义和享乐主义,具体三个方面:一是反对教会权威,强调人的理性;二是反对封建等级桎梏,要求个性自由和平等;三是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伦理。

第五节 宗教改革运动 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a主张以《圣经》最高权威论反对教会和教皇最高权威论;b主张以“因信称义”说取代“事功赎罪”论; 三是主张以“政教分离”观代替“政教合一”论。

(二)识记:托马斯·闵采尔的宗教改革主张(恩格斯评价:认为它已接近共产主义) 一是理想社会:千年天国(共和、平等、博爱的社会);二是认为千年天国的建立,不是由谁的恩赐平安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要通过政治革命才

能建立;宗教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要推翻现存制度,让人民起来消灭压迫者。

第四章 空想社会主义第一节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托马斯·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的乌托邦思想

(向往的是一个没剥削、没有压迫、财产公有、分配公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政治上实行民主选举(全部官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官员为民勤政,

百姓尊敬官长);经济上实施城乡一体(互通有无,所有的人亦工亦农,劳逸结合);家庭和睦,生活充实。老人是一家之主备受尊敬,社会对老人给予特殊照顾;妇女与儿童受到社会保护;医疗服务费用全免;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学习娱乐,追求身心健康,特别是精神上的高雅文明。)总之没有当时英国社会的一切负面的因素,人人以享受正当高尚的快乐为生活目标。这种正当高尚的快乐是被道德所引导的一种自然本性趋向,是“符合于自然的生活”,这种快乐和幸福观,要求人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以实现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快乐。

(二)识记:康帕内拉《太阳城》的主要内容

一是按照自然,一切都公有;二是不仅经济上平等,政治上也是人人平等;三是和谐的劳动分工;四是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太阳城的居民过着

一种协调一致的生活;五是在婚姻家庭观上康帕复活柏拉图的主张,坚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实行共妻制。

第二节 十八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二、考核目标 (一)理解:梅叶的主要社会思想

理想社会社会是一个公有制的社会,平等劳动与平等享受是其原则。

(二)理解:摩莱里的主要社会思想《自然法典》 大家各尽所能,共同劳动,共同分享成果。 (三)理解:马布利的主要社会思想

坚持理性论,认为人类社会开始的时候,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然界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它给我们制订了一条规律:为了成为幸福的人而工作。”因此,他认为原始社会就是最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第三节 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圣西门的实业制度:所谓的实业制度是由实业家和学者,而不是由新旧贵族和军人掌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公益事业等方面

权力的一种社会制度。

(二)识记:傅立叶的法朗吉

意指“古希腊步兵的方阵”,引申为”内部团结一致的整体“,用以表示和谐制度下有组织的生产消费协作组合,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致命弊端。 法朗吉既组织生产又组织生活。分配原则:按比例分配或均衡分配。

(三).识记:欧文的和谐公社(按需分配)

剩余产品归大众所有,因此人人都可以无忧无虑地获得一切生活必需品。

欧文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实行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保有财产和权利均等。公社取消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

2.比较:法国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异同

同:一是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对立,看到了统治着的社会本身中的破坏因素的作用,但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二是社会的活动就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就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就要由他们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三是他们要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善,甚至生活最优裕的成员也包括在内。

第五章 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第一节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威廉·配第的经济学思想

a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最早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学说;b分配理论;c租税学说;d资源和劳动力利用学说

(二)识记:《国富论》的主要内容(是为了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

一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以及生产品在各阶层人民间的分配;二是论资本的性质、蓄积和运用。三是论各个国家财富的不同发展过程,即经济史;四是论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即经济学说史。五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即财政学。 亚当斯密福利思想的核心内容:利己主义、自由放任主义和利益和谐

(三)识记: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思想

a劳动价值论;b劳动工资论;c增进国家财富论;d自由竞争论;e国家职能论;f自由贸易论;

第二节 英国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二、考核目标 (一)边沁

边沁学说的两个基础是心理学和伦理学其两个重要概念是“联想原理”和“最大幸福原理”。

一是功利原则—所谓功利,是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由于这种特性,该外物就趋于产生福泽、利益、快乐、善或幸福,或者防止对利益攸关之当事者的祸患:痛苦、恶和不幸。

二是福利最大化:社会利益是组成社会之所有单个成员的利益之总和

三是进行立法改革:趋乐避苦既是道德原则也是立法原则。--在社会经济方面,他提倡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取缔信贷自由,反对国家干涉私人企业经济活动,要求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原由等。

(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识记:功利主义

一是自由论:个性=人的价值=首创性=社会福利=国家进步

二是政府论:首先政府是人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建立起来的;其次检验政府好坏的标准是社会利益的总和;第三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三是功利论:功利主义就是承认功用为道德基础的信箱,换言之,最大幸福主义,主张行为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不行为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

边沁与穆勒的功利主义学说,都是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一切人的集团利益”等增进社会总福利的、超阶级的功利主义口号下提出的,其实质是为资产阶级自由竞争、自由剥削做辩护。但他们的政府职能的定位、国家立法原则等对后人还是颇有启示。

第三节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二、考核目标 (一)西斯蒙第的生平与著作

理解: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不同的历史条件

18世纪的法国还是一个农民占社会总人口80%以上的封建农业国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虽有所发展,但比重小,且多为国家所办。1789年年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生产关系,使产业革命在法国得到迅速推进。

(二)识记:西斯蒙第的主要福利思想

a政治经济学的贡献;b相对人口过剩理论;c国家干预;d劳动立法;e实行劳动保险;

第六章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和历史学派第一节 国家主义学派 一、考核知识点 二、考核目标

(一)国家主义学派: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对立 识记:国家主义学派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是古典经济学派从个人角度去观察国家,认为国家财富乃个人财富的总和;国家主义则认为个人是附属国家的,个人财富不仅依赖、而且必

须服从整个民族的福利与权利。

(二)识记:李斯特的主要思想

一是经济史的教训;二是生产力说;三是经济发展阶段说; 第二节 历史学派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旧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继承了国家主义学派的观点,反对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演绎。认为古典学派过于重视经济规律的普遍性,它事实上受各国时空及历史条件的限制,仅具有相对的价值。主张用所谓历史的方法代替科学的抽象法,从研究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入手,才能找到适应自己需要的经济原理和规律。

(二)识记: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他们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普遍性经济规律,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宣扬阶级利益调和,主张社会改良主义,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以此来与马克思主义相对抗。

(三)理解:新、旧历史学派的比较

一是新历史学派不再否认经济规律性的存在,但认为探究这一规律必须运用历史归纳法;二是新历史学派特别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意识形态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并且以此来解释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三是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四是新历史学派不同于旧历史学派的一个特征还在于:它不仅在理论上为德国容克资产阶级辩护,而且还提出了实际的政策主张,为普鲁士帝国出谋献策。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二、考核目标 识记: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

一是马、恩早期对平民福利的关注和对私有财产的批判;二是马、恩早期对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剖析;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四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剥削本质的揭露;五是两次有效扣除学说;

第二节 列宁的社会福利思想二、考核目标 列宁主义学说识记:列宁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是工人阶级的保险形式;二是帝国主义论;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第八章 美国的制度学派

第一节 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及其主要特点 二、考核目标 (一) 理解: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

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较晚,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才最后在美国确立。其后,资本主义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到了

20世纪初,美国已完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成为世界上典型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在美国千万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不仅带来了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而且使广大劳动群众日益贫困化,国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资产阶级需要用新的理论来对现代资本主义做出合乎其利益需求的解释。制度学派从德国历史学派吸取“营养”,采取历史主义和制度分析方法,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宣传社会改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二) 识记:制度学派在理论内容和方法论上的特点

他们既不把资本主义社会 看成是抽象的“经济人”组合,也不把资本主义经济看成是“自然的”规律起作用的后果。他们采取的是历史归纳方法和历史比较方法,强调每一个民族或每一种经济制度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活动或发展起来的,从而使他们的学说带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征。

(三)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凡勃伦 识记:凡勃伦的主要思想

一是论有闲阶级;二是论社会制度的演变;三是反驳传统经济学;四是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五是社会改革方案。

第二节 新制度学派的主要思想 二、考核目标

(一)新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 理解:新制度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制度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该学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有较大的发展,它的前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凡勃仑、康蒙斯、米切尔为代表的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美国是加尔布雷思、博尔丁,在瑞典是缪达尔。

(二)识记:新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是新制度学派认为资产阶级经济学正统理论惯于使用数量分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种数量分析只注意经济中的量的变动,而忽视了质的问题,忽视了社会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心理文化因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是它主张必须有一个“信念的解放”,(即从正统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者)制造的“增长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增长”的错误思想下解放出来,)建立新的价格准则,(即以个人的“独立性”和以“公共目标”为衡量惊讶的经济学的新观念。) 三是它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改变权力分配的不平等。

四是它在批判资本主义现行经济制度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的同时,把实行改革的政治责任放在科学教育界的立法机构肩上。

(三)识记:加尔布雷思的主要观点(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加尔布雷思)反映在他的《丰裕社会》、《新工业国》、《经济和公共目标》

这“三部曲”中

第一部书否认市场机制是分配资源的有效手段,否认经济增长是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要人们重新高速价值标准,重视卫生、健康条件的培养;第二部书描述了由企业“技术结构阶层”所支配的社会经济运转概况,认为利润最大化已不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或者说已降到了次要的地位;第三部书论述了通过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有化的计划经济,使经济朝着公共利益的方向前进,并实现收入均等,权力均等,消除二元体系,进入“新社会主义”。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边际效用学派 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变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