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笔记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要求受众能够及时、正确地分析新闻作品结构,说明新闻文本内涵,体悟新闻发表的根据。 新闻文本分析,主要要求受众分析并显示原始文本的逻辑结构,辨别文本的主要思想与次要思想,从中析出传播者陈述该新闻是事实的主题,特别是那些不言明的判断,那些传播者欲言或不欲言的看法。只有对新闻作品进行文本分析之后,才能体悟出在客观报道手法下传播者的真正立场与观点。

新闻根据的分析,要求受众认识该新闻作品之所以成为新闻的依据,它比文本分析又深入一层。新闻根据的分析,使受众可以进一步认识该新闻信息传播的目的,从而确认自己接受该传播的态度。

6 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和影响选择性接触的因素

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指注意的指向有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受众在接触信息时,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注意那些与自己原有观念、态度和价值观相吻合的信息,或自己需要与关系的信息,也会主动避开和排斥那些同自己观念与态度相悖的信息,或那些与己无关和不感兴趣的信息。这种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称为受众的选择性接触。

要吸引受众的集中注意,可从改进新闻传播的功能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入手。

功能性因素主要指新闻传播的信息内容。从内容看,既要重视那些可能即刻满足受众需求的信息,如购物、消遣、解难等需求信息的传播,又要重视那些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传播,可能改变受众原有观念和态度的信息的传播。

结构性因素主要指新闻传播的信息形式。传播者可以通过对信息的对比、强度、位置、重复、变化等不同的配置,以期引起受众的集中注意。

7受众的选择性理解和受众的“加入行为”

选择性理解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所作的不同解释和结论。受众在理解他所接受的信息的意义时,常常会加进一些主观的东西。受众的这种“加入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有学者称受众的这种对送达的信息符号以超乎符号原载意义的译码行为为“再创造”理解。信息的实际意义不仅存在于符号载体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于受众主观的创造性理解中。

8 受众的选择性记忆和影响选择性记忆的因素

选择性记忆指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反映的取舍。选择性记忆的心理机制是出于维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需要,因此,选择性记忆在信息记忆的倾向上,不仅受着受众的态度、情绪、需要等心理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着信息传播的环境、形式和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受众的记忆是一种自主的心理过程,是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深层次心理活动,但传播者在这种自主性十分突出的受众接受活动中,仍然可以通过许多积极的工作,增强受众记忆的利己程度,使受众的记忆集中于我媒介传播的信息,对我媒介传播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

9 影响受众从众接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从众,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或按流行做法行事的现象。受众在新闻信息接受中,由于实际上或心理上的压力,而采取同多数人一致的信息取舍与信息理解,称之为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

影响受众从中接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

1)知觉情境。情境明确可辨,从众倾向较小;情境模糊不明,从众倾向较大。

2)群体力度。群体人数越多,内聚力越强,成员意见越趋于一致,对群体标准的从众倾向也

21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越强。 3)人格特征。自信心、自尊心和智力较低者,易于从众。

10 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一般心理机制

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主要有求知、求新、求同、求异、求趣、求美等六种 1)求知心理,首先是为了了解外界的变动,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以适应这一变动并利用这一机遇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其次是为了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需要。

2)求新心理,“求新”,即受众对于有新意的新闻信息的心理指向。受众的求新心理,在传受活动中体现于两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内容新,新闻报道的手法新。

3)求同心理,指人的追求赞同或追求从众的心理现象,在受众的信息接受中,表现为受众对于同自身具有某些共同性的事物,即同自己有某种共同性的新闻信息感兴趣的心理。求同心理的出现是由于受众作为认知主体,对遇到的类似过去的认知对象会产生亲切感;人的观念在被人认同之后会使已有的定势得到强化,所以受众总是主动地追求赞同,追求认同,追求从众。

4)求异心理,求异,人的好奇心理之一,有机体遇到奇异刺激物或新环境时会产生的朝向和探究反射。求异心理不是出于得益动机,而是一种无专门目的的、感受上的愉悦与满足。 5)求趣心理,是一种得益心理,指人们对于有趣味性的事物的心理指向。受众的求趣心理及其满足,在于传播者认识趣味、表现趣味,而受众则在于认同趣味、欣赏趣味。 6)求美心理,求美,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心理指向。

新闻内容的美,表现在内容的真实、人物心灵的伟大、情趣的高尚、洋溢着人类善良的情感,对受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调动他们的欣赏热情。

新闻形式的美,外在美(标题句式等);配置美(版式图片印刷等)。

11 新闻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的意义和方法 心理调谐即心理相容。心理调谐指通过对传受双方的心理定势进行协调,使之处于相对和谐与平衡的心理状况。 (1)了解受众研究受众

深入受众,了解受众,才能知道他们的需求,懂得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对受众进行了细化的研究之后,才能掌握必要的手段去激发受众的集中注意;同受众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有助于沟通受传双方的情感;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责任要求,既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又要引导受众,“在满足中进行引导”。 (2)运用心理机制进行心理调谐

解决传受双方在传播活动中出现的心理错位问题,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受众的需求与意见之后,还要运用受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谐。如: 首因效应即第一传播效应——改进传播时效性差的弊病。 从众心理:强化典型报道

求知心理:深化文教科技报道,提高知识含量 衰减心理:加强节目编播、排版

逆反心理:改进传播者撰稿口吻、播音神态等。

在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中,新闻传播者的自我心理调节时十分重要的。这种心理调节,是传播者利用心理机制,从心理冲突向心理相容转化的内化过程,即自我实行心理调谐的过程。

12 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与责任 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

22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终端,有权要求传播者尽到信源的责任,向作为信宿的他提供所承诺的服务。受众的权利有: ●传播领域的公民权利; ●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 ●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权利; ●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 新闻传播受众的责任 ●传播领域的公民责任; ●付酬阅听的消费者责任; ●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责任; ●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责任。

第九章 新闻传播效果

1 新闻传播效果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闻传播的效果问题,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它始于传播之前,显现于传播之后。所谓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受众接受信息之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新闻传播效果的意义: 1)新闻传播效果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

2)为使传播致效,对新闻传播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设定了具体的、必要地要求。 3)传播效果问题是新闻传播研究最集中的领域,它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纲。

2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

从宏观上考察新闻传播效果,可以发现新闻传播效果是由下列八个方面构成的: 1)信息共享; 2)情趣养成; 3)知识承传; 4)情绪宣泄;

5)审美感受; 6)价值认同; 7)态度改变; 8)行为转化。

3 新闻传播效果的类型

(一)按效果显现状态分:显态效果和潜态效果

显态效果:从受众情绪变化、态度转变、行为改变中可以感觉到的效果。

潜态效果:思想上有所触动,但在情绪、态度、行为上暂时尚无流露,需过一定时间,继续接受同样信息传播以后才会公开显现的效果。 (二)按效果显示时间分:即时效果和延缓效果

即时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即显现的效果。

延缓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进行一定的选择、消化、思考以后才出现的效果。 (三)按效果存在时间分:暂时效果和持久效果

暂时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即显现,不久又消失的效果。

持久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即时或略过一段时间后显现的效果,由于信息作用力持久,或受众留下的刺激印痕深刻,这个效果可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四)按效果社会作用分: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

正面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效果。

负面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消极作用甚至阻碍作用的效果。

(五)按信息内容和指向分:规范效果、确认效果、共鸣效果、理解效果、享用效果

23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规范效果:受众接受社会规范性和惩戒性信息后出现的对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的效果。 确认效果:受众接受权威性和提示性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行为具有评价作用的效果。 共鸣效果:受众接受情感色彩强烈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产生共鸣作用的效果。 理解效果:受众接受知识含量大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表示理解的效果。 享用效果:受众接受实用性强的信息后出现的直接受用的效果。 (六)按信息的社会冲击力分:个别效果、一般效果、社会效果 个别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只对个别人产生的效果。

一般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有一定反响但力度并不很大的效果。 社会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的效果。

(七)按信息社会影响所在领域分:沟通效果、宣传效果、教育效果、艺术效果 沟通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使该信息得以扩散的效果。 宣传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表示理解和接受劝服的效果。 教育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思想上 触动的效果。 艺术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得到审美享受的效果。

4 实现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条件

传播致效,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最终目的,传播致效原则对于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具有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这些经验和原则主要有: (一)信息必须利于受众集中注意

信息能够刺激受众集中注意才有可能取得效果,才有进一步影响受众行为的可能,受众对所接收的信息有三种行为定势:拒绝信息,歪曲信息,接受信息。

(二)目标必须利于受众行动

信息提出的目标明确,才有可能促使受众采取行动。受众采取行动的条件是:信息目标同受众心目中原有目标相符;达到目标的途径简便、具体、直接;时间紧迫,不容受众有过大选择余地。

(三)来源必须利于受众改变态度

信息来源即新闻信息发布者,有权威,有声望,有助于受众态度改变。同自己地位相似的来源,也利于受众接受来源地影响。 (四)方式必须利于受众理解劝服

用不同方式重复要点,在开头或结尾提出观点,明确说出自己的观点,坚持“两面说”避免“一面说”,都有助于受众理解劝服性信息。 (五)环境必须利于受众接受劝服

改变不利的传播环境、集体背景和团体关系,可以减少受众接受信息和转变态度的阻力。 (六)针对个性利于受众听从劝服

传播中的受众个性对于接受或拒绝劝服有一定关系。针对个性进行传播,有助于克服不良个性带来的阻力,增强传播效果。

5 新闻传播对传播致效的意义 新闻传播的来源指生成、制作和发送信息的源头活起点,其直接和能动地作用人是传播者。一个称职的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传播效果的获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应具有良好的形象和素质。

(一)新闻传播者的形象

新闻传播者的社会地位、资格阅历、业绩荣誉等外在形象,对于塑造美好的职业形象、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十分重要。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