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题答案2011(个人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财政学复习题答案2011(个人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收入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后,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而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以农民为主导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只能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既然是政府起主导作用。自然也就是财政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可参见讲义P30

要点简答:农业的特殊性:需求弹性小“谷贱伤农” 实践: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不稳

2、历史上农业曾支持工业,现需工业反哺农业 3、农村市场潜力

4、保证农业的发展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特征:1、立法保证 2、投资范围明确 3、注重农业科研

13、财政投融资的意义与特征? P150~151

答:⑴意义:①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财政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了基础。我国尚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还不长,“市场失灵”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因而运用财政投融资手段调节资金的运行,是必不可少的。②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如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瓶颈”制约;如若完全依靠企业本身筹资或银行融资,因准公共物品“外部性”,又会出现供给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财政投融资填补了财政无偿投资和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填补了准公共物品投资的空白。③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数量的增加”,更表现为长期内“质量的提高”。

⑵特征:①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②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由严格限制。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融资。③计划性与市场性相结合。④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是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⑤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见讲义P32

14、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意义? P157~158

答: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在初次分配领域干预收入分配,但可以采取收入再分配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雨伞”。⑵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社会保障支出随经济周期而发生反向变化,可能弱化经济周

9

期的波幅。⑶弥补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②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 “免费搭车”的问题;③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抵御系统性风险;④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4】收入分配手段。 讲义P34

15、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 P181~184

答:就刺激经济活动和调节社会生活的税收支出而言,其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等。

讲义P36

税收支出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形式有:

⑴税收豁免:指在一定时期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⑵纳税扣除: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⑶税收抵免: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⑷优惠税率:指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比一般较低的税率;

⑸延期纳税:也称“税负延迟缴纳”,指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

⑹盈亏相抵:指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是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的部分税款;

⑺加速折旧: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多的折旧。采用这种折旧方法,可以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早一些得到折旧费和减免税的税款;

⑻退税: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缴纳税款的退还。退税的情况有很多,诸如多征误征的税款、按规定提取的地方附加、按规定提取代征手续费等方面的退税。这些退税都属于“正规税制结构”范围。

16、税收中性的内涵? P227~228

答: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只要国家征税就必然对商品购买、劳动投入以及储

10

蓄和投资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完全税收中性是不可能。因此,提出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

17、税收的超额负担? P228~229

答: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超额负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另一方面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税收超额负担是哈伯格运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提出的,所以称为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这一理论使用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概念,并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作为衡量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获得净福利的多少,如下图所示。

P F A B C D E S+T S D O H G

图:税收的超额负担

如图:一种商品市场,D为商品的需求曲线,S为商品的供给曲线。征

11

Q

税前的均衡点为E,产量为OG,价格为OB。假定政府对这种商品课征FD的从量税,供给曲线S将向左上方移动至S+T,税收均衡点为F,产量减少至OH,价格上升至OA。这种税的税收收入是CD(销售量)乘以DF(税率),即ACDF的面积。消费者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ABEF的面积,生产者因课税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BCDE的面积。这两种损失合计为ACDEF的面积,显然大于政府的课税收入(ACDF的面积)。二者的差额FDE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这说明,纳税人的负担不仅是向政府纳税ACDF,而且因政府课税带来价格上升导致产量(消费量)的减少,即带来纳税额之外的超额负担。这里的税收超额负担理论,以消费者剩余为根据说明超额负担扭曲了课税商品与其他关联商品的消费选择,对此,提出减少超额负担的三种方法:对需求弹性为零的商品征税;对所有商品等量(从价)征税;对所得征税。

18、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的一般规律? P231~233

答:税赋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赋转嫁的程度还受供求弹性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标准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企业所处行业地位的制约,但也存在一般规律:

⑴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⑵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⑶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⑷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⑸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19、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P239~241

答: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来表现:

⑴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⑵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⑶税收对劳动供给的这两种效应,如果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它促使人们增加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担,人们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20、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P243~246

答: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而且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通过替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