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1)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五章 颜色设计

色彩是人体视觉的生理特性以及人的心理属性的综合反映。好的色彩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或避免差错,提高人对信号、标志的辨别速度,且可加快恢复人的视觉能力,减少疲劳等;而坏的色彩环境将影响人的心理情绪和视觉功能,影响工作效率。驾驶室的色彩配置一般以较低明度的偏冷色,使驾驶员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柔和安静的感觉,以愉快的情绪驾驶汽车保证安全性。

5.1 驾驶室内的色彩设计

对于轿车驾驶室内色彩,考虑到驾驶员的驾驶是一个较长时间的高注意力的作业过程,所以要求车内色彩应平缓、柔和、无强烈刺激,仪表板上的各种文字、刻度、符号应清晰、易辨,以使驾驶员能够保持一个较为平静、舒适的心情进行驾驶。

由于冷色(蓝色、浅蓝色等)和淡浅颜色(如白色)能够使人有宁静感,并能促进人的注意力集中,因此这些色彩适用于操作者停留时间较长、注意力较集中的环境场所。考虑到色彩的这一特性以及驾驶对车内色彩的要求,所以在轿车内宜选用冷色和浅淡颜色作为其主体色彩,另外考虑到车内色彩亮度不能太高,以免造成对视觉刺激过大而产生疲劳,因此建议在轿车驾驶室内使用中明度、中纯度的浅色调作为主体色彩,如乳白色、浅蓝灰色等。

5.2 轿车内显示装置的颜色设计

在视觉显示装置的设计中,色彩对显示的效果、识别的清晰程度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视觉显示装置的色彩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传达性、记忆性、舒适安全性和联想性。

汽车内部显示装置的色彩设计,应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用不同的色彩。在驾驶室内,要求色彩无刺激、无强烈的反光,仪表板上的各种文字、刻度、符号应清晰、易辨。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可知,人在对不同颜色进行辨认时,通过视力的辨别,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从远处对前方的不同颜色进行辨认时,其易辨认的顺序是红、绿、黄、白,即红色最先被看到。对于不同颜色搭配的识别,表5-1列出了人眼对不同颜色搭配进行辨认的能力高低的顺序。

18

表5-1 颜色的匹配及清晰程度

序号 清晰的配色 背景色 主体色 序号 模糊的配色 背景色 主体色 1 黑 黄 1 黄 白 2 黄 黑 2 白 黄 3 黑 白 3 红 绿 4 紫 黄 4 红 蓝 5 紫 白 5 黑 紫 6 蓝 白 6 紫 黑 7 绿 白 7 灰 绿 8 白 黑 8 红 紫 9 黑 绿 9 绿 红 10 黄 蓝 10 黑 蓝 在汽车内部视觉显示装置中,仪表和显示器基本安装在仪表板上。为了使驾驶员能够清晰、舒适、有效地识别信息,不仅要求单个仪表的颜色搭配好,而且多个仪表安装在一起时的颜色也要搭配好,也就是总体颜色协调、明快、稳定,在配色上既满足显示装置的功能要求,又满足使用者的认知和审美要求。

汽车的驾驶过程中,它的安全性是首先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在汽车仪表显示的要求中,可辨性就成为其色彩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为了使盘面部分清晰、显眼,以及盘面、指针和字符等统一,要求运用人机学研究提供的清晰色彩搭配方法来进行设计。

在汽车的仪表设计中,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驾驶员在进行仪表认读时,一般是将视线从车外转到车内,然后又要快速转回车外,其所需时间非常短,因此,如果按照一般仪表的认读方式来进行设计,指针使用黑色,其显示会不够醒目,不能让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做出判断。所以,在汽车仪表的指针色彩上需要使用比较醒目的颜色,如黄色或红色等。在现行轿车中,仪表也基本都是黑底、白字和红色指针的搭配。

19

第六章 结论

本设计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在驾驶室的设计中一直“以人为本”,努力做到“机宜人”。同时,又结合我国轿车驾驶室设计的基本情况,对轿车设施与配置、显示和控制装置、车身内部布置、以及颜色设计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针对国情,从人-机关系和人-环境关系等两个方面对轿车驾驶室进行分析设计,使人不再去被动地适应轿车,而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的机体因素,通过减小驾驶疲劳,从最大限度去适应用户,不仅提高了人与机的结合性,还提高了轿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从而把车祸对人员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通过本次的安全人机学课程设计,对于书本学习的人机学课程和安全知识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与系统其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技术科学,这门科学是研究人在工作过程中如何做到省力、省事、安全、正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机工程学也在不断发展,所涉及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早期主要研究生产系统中人、机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发展成为研究所有包含人存在的系统中人与系统其它元素之间的关系。

20

参考文献

[1] 张力,廖可兵. 安全人机工程学.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2] 国家技术监督局.GB10000-88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8

[3] 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13547-92 工作空间人体尺寸.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4] 周美玉. 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 郭付,钱省三. 人因工程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 黄国松,色彩设计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