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讲解 句子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语法知识讲解 句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刚过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2)车夫毫不理会…….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 (3)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4)(热烈)庆祝青藏铁路通车。 (三)多层状语

状中短语整体加上状语,就形成多层状语。多层状语的语序问题比较复杂,哪种在前,哪种在后,取决于谓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需要。大致的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 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词前。

六、补语

(一)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取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 (二)多层补语

中补短语整体带上补语就形成多层补语。例如: 青年们-走散到各个革命根据地去。 散到:结果补语

各个革命根据地:处所补语 去:趋向补语。

多层补语大多为两层,只有少数是三层。能作多层补语的只有四种,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最外(远)一层是趋向补语,其次是处所补语或数量补语,紧靠动词中心语的是结果补语。 例如“打翻在地”,“翻”是结果补语,“在地”是处所补语,“叫醒两次”,“醒”是结果补语,“两次”是数量补语,“走向溪边去”,“向溪边”是处所补语,“去”是趋向补语。

分次多层补语的手续是由外(远)到内(近),层层分析,与分析多层定语、多层状语的原则相同。

七、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有的中心语是短语。最后一层中心语即中心词可叫“中心”,如主语中心是指主语里的中心词,余可类推。中心语根据同它配对的成分性质的不同可分三种: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和补语中心语。 (一)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指与定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如“(学术界)的(主要)注意力”一语里,两层中心语都是名词性的。谓词性词语也可以进入定语中心语的位置。例如:

(1)经济的(振兴)要靠科学技术。 (2)要始终十分重视智力的(开发)。 (3)放纵的结果是使孩子堕落下去。

“振兴、开发”和“堕落下去”都是定语中心语。是动词或动词短语进入“定+的×”这个名词性框架中获得指称性,即名词性,成为借用名词或短语。正如“两船人”的“船”,是名词,进入了“数+×+×”这个框架的量词位置中,临

时获得计量功能,成为借用量词。“振兴、开发、堕落下去”本是动词、动词短语,它们被放进定名框架里,又处于主语中心或宾语中心这些名词常驻的位置,也就成为定语中心语。 (二)状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与状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五种谓词性词语充当,例如:“他(已经)来了-(昨天)他来了-他(的确)经验丰富-他(很)有道理-他(已经)很疲倦了-(刚)粉刷装修过-(已经)好多了”。但在名词谓语句里,状语中心语可以由名词充当。例如,“现在已经深秋了-屋子里就我们俩-台湾海峡狭窄处才135千米”。

(三)补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指与补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以由谓词性短语充当,例如“粉刷装修得很好看-自命不凡得厉害-惊慌失措得像个孩子-吊死在一棵树上-他比我有经验得多”。

八、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叫做独立语。所说“独立”,不是在句子之外独立存在,而是在句内独立于别的句法成分之外。独立语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句末。从表意作用看,有下列四种:

(一)插入语

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表意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主意。

有的插入语表示肯定或强调的口气,表明说话者那种不容置疑的态度。有时又点明特别值得注意的内容,以加深听话者的印象。通常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例如: (1)(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2)(毫无疑问),周恩来总理必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载入史册。 有的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口气比较委婉,对所说的事物的真实性不作完全的肯定,留有重新考虑的余地,通常用-“看来-看样子-说不定-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例如: (3)(我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4)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有时候,为了表示消息来源会使用“听话-据说”一类字眼。例如: (5)(据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与湖之间。

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一类字眼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例如: (6)(你瞧),西面山沟里那一片柿子树,红得多么好看。 (7)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还能不管?

如果是客观叙述一件事,也会用一定的词语来表示突出某一点,例如: (8)虎姑娘一向,(他晓得),不这样打扮。 用插说突出“一向”和眼前的不同。

除此之外,有的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例如: (9)(总之),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还有一些是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例如:

(10)在那段日子里,(也就是一起在山西时期),我对他多少也关心过。

有的表示对语意的附带说明,常用“严格地说”-一般地说-不瞒你说-说句笑话“。例如: (11)他呀,(不客气地说),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 (二)称呼语

用来呼唤对方,引起注意。例如:

(1)大师傅,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见怪。

(2)他们跳了一辈子红绸舞,留下什么啦,老师! (三)感叹语

用叹词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 (1)啊呀。老孙,想不到是你来了。

(2)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3)唉、太沉不住气了,为什么不等靠近些! (4)嗯,我这就走。

独立语后面如果用上了句末点号,就成了独立句中的一种。感叹词后面如果用逗号,不是一个复句中的分句,而是独立语中的感叹语。 (四)拟声语

由拟声词构成,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例如: (1)砰,砰,我正在擦枪的时候,响起了敲门声。 (2)呼-呼-狂风夹着砂石扑来了。

要区分感叹语、拟声词和叹语句、拟声词句的不同,也就是区分独立语和独立句的不同

(3)哈哈,太幼稚了!---”哈哈“,是感叹语,独立语。 (4)哈哈!太幼稚了-“哈哈!”是感叹句,独立句。 (5)哗哗,流水了!---“哗哗,”是拟声语,独立语。 (6)哗哗!流水了!-“哗哗!”是拟声词,独立句。

独立语或独立句,都与前后的句法成分或句子不发生语法关系。因为它们在结构上是独立的。

八、句法成分小结及例解

怎样才能辨认出句法成分呢?首先在掌握好五中基本短语内部五中语法结构关系,即陈述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补充关系和联合关系。认识句法成分的配对性,陈述关系是存在于主语与谓语这两个配对成分之间。过去,与宾语配对的是动词,与状语、补语配对的是形容词,与定语配对的是名词。现在是成分对成分,与宾语配对的成分叫动语或述语,与补语配对的是补语中心语,定语、状语与各自的中心语配对。

其次要记住主、谓、宾、定、状、补这些成分能回答什么问题。下面以及物动

词“做”为例子。画一个汉语基本句式的“太阳系图”来打个比方,恒星太阳是核心,行星主语、宾语环绕太阳转,可以易位。少数状语、补语也可易位。它们各自能回答下列问题。 做(核心动词)

状语(何时、何地、怎样?) 主语(什么、谁?) 补语(《做得》怎么样?) 宾语(什么?谁)

主语和宾语在动词前后能回答“什么”做“什么”的问题,状语在动词前(或主语前)能回答:“何时做、何地做,怎样做”等问题,不予在动词后能回答“做得怎么样、做多少次、做多久”等问题。

再次,通过这个太阳系图可以让人记住四种向心成分的固定位置,即主语、状语在谓语动词前,宾语、补语在谓语动词后。如果主语、宾语易位,转到另一成分的位次,成分名称就要跟着变。这是汉语语序固定的表现,变式句是语用的需要。

末了,记住各种配对成分常用哪些类词语充当。比如记住主语、宾语经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是有条件的,应记住哪些条件。谓语经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是有条件的。补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个别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例如“来了(一个月)”。它是限于表时段的时间词,前头必须有数量短语修饰。

常见的句法失误

学习语法,不仅要从正面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律,知道句子应当怎样组织,还应该从反面知道句子不应该怎样组织。因此,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训练,了解造句时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培养理解语言、语用语言的能力。

下面谈谈句法方面的语病。 一、 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1、由于不理解词义的配合或粗心大意而造成主语和谓语在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如:

(1)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实用外,还向南京、上海等地输送。 (2)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检查句法失误,经常用拨开枝叶先看主干(1)后看枝叶的压缩法。例(1)拨开附加成分之后,剩下主干,就容易看出主语中心“发电量”和谓语中心“输送”搭配不当。因为“输送”的是“电”,而不是“发电的数量”,所以“发电量”应改为ie“发的电”。例(2)也是主语中心和谓语中心不能搭配。“总产量”不能说“发展”,可以说“提高”,因为“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的变化,而总产量的递增不能说由小到大,只能说由少变多,因此这种数量比原来多的变化,应该说“提高”。应当把“大踏步地向前发展”改为“大幅度地提高”。 (3)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