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习指导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国际贸易学习指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1、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分工的概念和类型;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以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贸易研究的对象以及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方法。 2、自学课时安排:6 3、知识点:

A、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的相关基本概念与分类,并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即指标做出了分析; B、阐述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变化及其呈现的许多新特点;

C、论述了国际分工这已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以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D、介绍了国际贸易研究的对象以及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在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专用名词,并通过对国际贸易分类,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进行全面分析。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是各国国内贸易的延伸,是跨越国界的货物、服务和知识的交易活动。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从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服务和知识的交易活动。

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是以货币金额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又称贸易值。分为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金额表示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

贸易量(Quantum of Trade)是指在消除价格变动影响后所反映的实际贸易规模。由于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额常常受到价格变动因素

的影响,所以将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进行比较并不准确,不能真实地反映一国贸易发展的实际规模和水平。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以某一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方法,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近似值。这个数值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仅反映对外贸易的量,所以称其为对外贸易量。从国际贸易角度按此方法计算得出的国际贸易实际规模,称之为国际贸易量。计算公式为: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100%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即一定时期内一国一单位出口商品能与多少进口商品相

交换的比例。也称“进出口交换比价”。计算公式为: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净贸易条件(N)=(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x/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m)×100 N=(Px/Pm)×100

收入贸易条件(I)=(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出口数量指数(Qx) I=(Px/Pm)×Qx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S)=(Px/Pm)×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S=(Px/Pm)×Zx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D)=(Px/Pm)×(Zx/Zm)×100(Zm表示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D=(Px/Pm)×(Zx/Zm)×100

如果一国在某一时期的贸易条件指数上升(大于100),表明其贸易条件改善。即出口同等数量的商品可换回比原来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

国际贸易条件指数下降(小于 100),则表明交换比价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全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它包括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

结构两个方面,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 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各国(地区)、各洲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

反映的是各国、各洲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国别和地区间的分布,一般以各国贸易额占该国进出口贸易总

额的比重来反映。又称对外贸易国别和地区构成,可分为出口市场构成和进口市场构成,分别表示一国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地的分布。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与范围。

外贸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

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国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指标。其公式为:

X +M

Z= ——————×100% GNP(或GDP)

式中,Z为外贸依存度;X为出口总值;M为进口总值。

外贸依存度可以进一步分为进口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公式为:

M X

Z= ——————×100% 与 Z= ——————×100% GNP(或GDP) GNP(或GDP)

即一国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占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反映的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

度。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1. 按商品形态可划分为: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以实物形态表现的商品交换活动。也称货物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将种类繁多的有形商品共分为10大类,前5类称之为初级产品,后5类称之为工业制成品。有形贸易商品的进出口必须通过关境办理海关手续,因此为一国海关统计所反映,构成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项目。

无形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非实物形态表现的服务交易活动。又称劳务或服务贸易。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定义为:(1)过境交付。在一成员国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在一成员国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国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存在。一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通过商业性存在提供服务;(4)自然人存在。一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

《服务贸易总协定》在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下,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相比有其特殊性:第一,服务贸易多数为无形的、不可储存的;第二,服务提供与消费一般是同时发生;第

三,无形贸易的发生不经过海关,所以不体现在海关的统计资料中,但却是构成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2.按商品流向可划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和复出口与复进口。 3. 按国境和关境可划分为: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4. 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贸易可划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5. 按贸易的清偿手段可划分为:现汇贸易与易货贸易。 6. 按参与贸易的国家数目可划分为:双边贸易与多边贸易。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与深化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受生产方式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国际贸易在商品种类和规模、范围上仍然有限。国际贸易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二、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国际贸易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并真正具有世

2

界性,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有重要地位。

三、当代国际贸易发展

当代国际贸易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半个世纪,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经济地位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西欧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亚、非、拉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纷纷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中解放出来,相继独立并开始致力于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建设,其中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中的格局。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发生了如下的变化并呈现出这样一些新特征: 1. 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不断增多,国际贸易的重要功能日益扩大增强。

2. 国际贸易已经从过去工业发达国家垄断的时代,逐步转变为各种类型国家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时代。00 3.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提高。 4. 服务贸易一枝独秀,发展极为迅速,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经贸集团化趋势日益增强。

6. 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国际贸易方式日趋多样化。

上述这些特点和趋势在21世纪仍将得到延续和发展。 第三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

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产生的基础。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一)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

(二)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三)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二战结束) (四)深化阶段(二战结束至今 )

国际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 1. 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类型有所变化 3. 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4.国际分工的形式日趋多样化

5. 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扩展到服务领域 6. 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二、国际分工的基本类型

根据参与分工的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际分工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垂直型国际分工(Vertic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表现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与农矿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分工;

第二,水平型国际分工(Horizont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即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既

可表现为部门之间的分工,也可以是部门内部的分工。

第三, 混合型 国际分工(Mixed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即以上两种基本类型的结合形式。

三、 影响国际分工的基本因素

(一)自然条件是影响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 (二)生产力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 3.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内容

4.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3

5. 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四)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上层建筑也是影响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二)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主体及流向的变化 (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四)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五)国际分工影响着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五、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实现的条件

1. 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纽带

2. 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制约着国际分工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3. 国际贸易引导着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

4. 国际贸易实现着参与国际分工各国的分工利益

第四节 国际贸易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国际贸易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运动的一般规律.。

2. 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3.贸易政策与措施。 4.国际贸易格局。

5.世界贸易组织。

上述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国际贸易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有其独特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三、研究方法

4、难点:国际贸易的相关基本概念:贸易量 (是指在消除价格变动影响后所反映的实际贸易规模。)、贸易条件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着重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了解服务贸易的种类:贸易条件的计算;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系数变化的情况。 5、章节同步习题(客观题):

(一)名词解释

1、贸易量 2、贸易条件 3、对外贸易依存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假如进出口价格指数不变,如果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在同期内高于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则贸易条件( )。 ①将会恶化 ②将会改善 ③保持不变 ④无法确定 (三)多项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进口的有 ( ) ①外国使节带入境内的生活用品 ②外国政府的无偿援助 ③外国企业带入境内的展品 ④出口转内销产品 ⑤进口的生产原料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