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文本-桐梓县蟠龙新区控规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00-文本-桐梓县蟠龙新区控规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桐梓县蟠龙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

第三章、 土地使用规划

(2)社区配套服务设施

居住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配置,根据用地规模,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的标准设置。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临近、地块规模较小的住宅用地,可直接利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第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

第十条、 居住用地布局 居住模式:居住空间包括居住小组团、居住小区以及混合用地居住模式等多种居住组织模式。

用地指标:规划二类居住用地134.86公顷,占总用地的34.58%。 混合用地功能分配比例指标参照“混合用地功能构成表”。

第十一条、 居住社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 (1)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用地规划

共规划1所高中、2所初中、3所小学、7所幼儿园。幼儿园用地面积合计为2.86公顷。小学用地面积合计6.65公顷,在校生规模可达到3500人。中学占地面积分别为12.36公顷,在校生规模可达到6000人。幼儿园可与住宅整体设计。在保证幼儿园日照、通风、交通安全等条件下,允许其位置在街坊内适当调整。

幼儿园(含托儿所)按30人/千人,30人/班配建,平均每所用地面积约为0.4公顷。小学按60学生/千人, 45人/班配建,生均用地约18平方米/生。中学按30学生/千人,50人/班配建,生均用地约20平方米/生。

规划共设置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3所,幼儿园7所。

表:规划社区及中小学、幼儿园配套一览表

学校类别 高中 初中1 初中2 小学1 小学2 小学3 幼儿园(7所) 班级数(班) 学生数 用地面积(公顷) 4.43 4.28 3.65 1.59 2.72 2.75 2.86 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十二条、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沿竖向干道规划布置,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分布。公共设施中心与交通次干道重合,与公共绿地一同贯穿各居住片区,形成富有经济活力、满足居民交往休闲生活需求高效的工作与公共空间。

(2)用地指标。规划公共设施用地76.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9.64%。 (3)混合用地。规划三类混合用地,即商住混合用地、商办混合用地和商办住混合用地。商住混合用地中商业功能占建筑空间为15%,住宅85%。商办混合用地中商业功能占建筑空间的20%,办公功能站建筑空间的80%;商办住混合用地中商业、办公、酒店式公寓各占建筑空间的15%、20%和65%. 各类混合用地功能空间比重参见“混合用地功能构成表”。在各片区的公共设施服务中心,商办混合用地分散均衡布局,利于增强城市的有机性和功能的平衡。商住混合用地分布在官渡河两岸。在燎原大道通往市区的磨盘路交汇处将形成蟠龙新区的公共综合服务中心。在其余三个居住片区的中心,与官渡河一道成为各片区空间的焦点,应成为城市景观节点和标志之一,规划商办住混合用地。

(4)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空间由纯办公用地和商办混合用地中的商务办公空间构成。在燎原大道/盘龙路地块规划的行政办公用地。在各居住片区服务中心规划3处商办混合用地。

(5)商业金融业用地。规划商业与金融用地主要分布于各片区公共设施中心。混合用地中商业空间比重参见 “混合用地功能构成表”。

(6)文化用地。规划一处位于燎原大道与磨盘路交叉点西南侧,在公

- 5 -

桐梓县蟠龙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

共综合服务核心中。

(7)医院。规划2处医疗卫生用地,在燎原东路-官渡路东北侧设置综合性医院;在燎原西路-凤凰路东北侧设置专科医院。

(8)教育科研用地。按照各学校的服务半径统筹规划、设施共享。

第四章、 土地使用管理 第一节 土地使用管理

第十三条、 用地性质分类及控制

(1)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按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定义了两类混合功能用地:即商住综合用地(C2/R)和商务办公用地(C1/C2)。

混合用地类型 C2/R C1/C2 混合用地功能 商业 居住 商业 办公 比重 0.15 0.85 0.20 0.80 (2) 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使用性质按图纸标定的性质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 用地性质适建性规定与调整

(1)为适应城市发展的特殊情况,体现土地使用的弹性,经由桐梓县建设局批准,可以根据“桐梓县蟠龙新区土地使用适建范围规定一览表”(见表2),变更某些地块原定土地使用性质。性质变更后地块的控制指标须参照类似用地性质地块进行相应的调整。

(2)、规划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不得改变用地性质,如确需变更,应征得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并对规划进行调整。

绿地率规定值为实施最低限值,实际开发时不可低于该值。

第十六条、 容积率的奖励补偿与调整。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可以相应增加建筑面积,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总建筑面积的5%.

(1)核定建筑容积率小于2时,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1.2平方米;

(2)核定建筑容积率大于等于2而小于4时,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1.5平方米;

(3)核定建筑容积率大于等于4时,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2平方米。

提供的公共开放空间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建筑投影面积内、沿城市道路或广场设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终日开放、能自由便捷直接进入且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的广场、绿地等。

第十七条、 成片开发地区,在不超过本规划确定的建筑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区内地块可按各项控制指标规定,重新划分地块并确定指标。

第十八条、 对于混合类型用地,其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性质分类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的建筑基地和综合基地,按不同性质建筑面积比例和相应的环境容量指标,换算建筑容量指标。

第二节 土地使用强度及环境容量规定

第十五条、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各地块规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详见各地块分图则指标。 规定建筑密度、容积率取值均为最大值,实际开发时不可超过该值。

- 6 -

桐梓县蟠龙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

表 1: 桐梓县蟠龙新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一览表 用地性质 建筑类型 1 2 3 4 5 6 7 8 9 低层居住建筑 多层居住建筑 高层居住建筑 教育设施 商业服务设施 文化设施 医疗设施 体育设施 市场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R1 √ ○ ○ √ √ √ √ √ √ √ ○ √ R2 √ √ √ √ √ √ √ √ √ √ √ √ A1 A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 ○ ○ ○ ○ ○ √ ○ ○ ○ √ ○ √ A4 × × × ○ ○ ○ ○ √ ○ √ ○ √ A5 ○ ○ ○ ○ ○ ○ √ ○ × √ ○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B1 ○ ○ ○ ○ √ ○ ○ ○ √ √ √ √ B2 ○ ○ ○ ○ √ ○ ○ ○ √ √ √ √ S1 × × × × × × × × × × × × S2 × × × × × × × × × × × × S3 × × × × × × × × × × × × U1 × × × × × × × × × × × × U2 × × × × × × × × × × × × 绿地与广场用地 G1 ○ ○ × × ○ ○ × × × × × × G2 × × × × ○ ○ × × × ○ ○ × G3 ○ ○ ○ ○ ○ ○ ○ × × ○ ○ × 10 办公建筑 11 旅馆 12 商住综合楼 对环境基本无13 干扰、污染的工厂 对环境有干14 扰、污染的工厂 15 普通储运仓库 16 危险品仓库 17 社会停车场 18 加油站 19 中、小学,幼儿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适建;×不适建;○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

- 7 -

桐梓县蟠龙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

第五章 建筑管理

第十九条、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只能小于或等于分图则各地块建筑限高的规定值。

住宅按照檐口高度控制,公建按照总高度控制。烟囱、屋脊装饰、避雷针、旗杆、风向器及防火墙在屋顶上的出头部分等屋上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

第二十条、 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的控制管理按《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年)中第四

(6)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客运站等有大量人

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其主要出入口面向城市道路的,在符合道路后退规定后,根据道路的等级再退6-10米。

后退城市绿线的距离为:多层建筑后退绿线距离一般不小于5米。高层建筑后退绿线距离不小于10米。

本节未包含的其它情况,建筑退界距离按《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年)中第五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

第二十一条、 道路系统规划

章相关规定执行。 本片区道路系统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表2)。

主干路为“三纵两横”。包括:燎原大道(46米),燎原西路(40米)、磨盘路

第二十一条、 建筑退界距离

(40米)、凤凰路(40米)、狮子坡路(40米)。

建筑物后退用地边界的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

次干路包括:燎原东路(30米),火炬路(30米),洞天路( 30米),桐子路

(1)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的外墙面与拆迁范围线或用地边界线

(30米)、盘龙路(30米)、云起路(30米)。

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与界外建筑间间距的0.5倍。

城市支路包括:官渡河路(18米)、官渡北路(18米)、官渡东路(18米)、

(2) 边界外是五层以上(含五层)建筑物的,除须符合第1项退界距离的规

燎原中路(18米),燎原北支路(18米)。

定外,须同时符合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

在官渡河两岸滨河绿地中设置为步行与自行车专用道。

(3)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的地下部分与用地红线的距离,必须

满足安全的要求,并不得小于3米。

第二十二条、 道路红线控制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应按下列规定控制:

1、主干路、次干路道路红线原则上不允许任意变动,支路红线可结合具体情

(1) 多层、低层建筑物主楼(24米以下),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为:主干道3

况作局部调整,但不得影响整体路网格局和降低路网密度。各规划道路红线控制

米,次干道、支路2米;

宽度见表2。

(2) 建筑高度在35米以下时,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为:主干道5米,次干道、

设置公共交通站台时,可局部拓宽道路红线,采取港湾式公交站。

支路3米。

2、交叉口控制

(3) 建筑高度大于35米小于或等于50米时,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为:主干道

交叉口形式:规划范围内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口形式,其中燎原南路与电

8米,次干道、支路5米;

信路交叉口采用环岛形式。交叉口红线控制采用切角形式。切角距离为主干道与

(4) 建筑高度在大于50米小于100米时,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为:主干道10

次干道为12米,支路与主、次干道相交时控制为10米, 支路与支路相交时为8

米,次干道、支路8米。

米。道路缘石线转弯半径控制为切角距离加上相应人行道宽度,最大不宜超过18

(5) 建筑物后退道路道路交叉口规划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

米。

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8-10米(均自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接点连线算起)。

交叉口展宽:交通繁忙的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应设置展宽段,增加车道条数,

- 8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