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十章共价键与分子结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说明:

a.诱导力的产生: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 子间,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间,甚至极 性分子和离子,离子和离子之间也有。 b.极性分子的极性越大,诱导力越大; c.被诱导分子的变形性越大,相互之间的诱导力也越大。(半径较大的分子容易变形)

+-++.---+

+-+-取向力 +-+--+诱导力-+3.色散力:

每一分子内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产

生瞬时偶极,

相邻分子之间瞬时偶极定向排列(异级

41

相吸) 产生的作用力。

说明:a.色散力普遍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

b.与分子变形性有关:分子的变形性越大,色散力越大。

由色散力的产生不难预知,在不同的分子间均应有色散力。实验表明,在绝大多数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间力(范德华力)都是以色散力为主的。只有极少数极性特别强的共价分子间才可能以取向力为主。H2O、NH3等少数分子间的取向力超过色散力,其它象HCl、HBr、HI、CO等分子间的作用力都是以色散力

42

.+-.+-+--++--+瞬时(1) 瞬时(2)

为主。可粗略地根据分子量的大小来比较不同物质分子间色散力的强弱。分子量越大,分子结构越复杂,分子间的色散力越强。无论哪种分子之间,诱导力总是占据次要地位。一般地,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强,相应物质的熔沸点越高,故在比较非极性分子共价化合物的熔沸点相对高低时,可定性地由色散力的大小来判断(离子晶体用晶格能比较)。当然,分子间有氢键存在时,不能只考虑色散力,此时,氢键的作用力会越升至第一位。

分子极色散力 诱导力 取向力 性 非-非 √ 非-极 √ √ 极-极 √ √ √ 4.分子间力的特点:

43

(1)分子间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统称为范德华力; (2)分子间力无方向性、饱和性; (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距离有关,f ∝ 1/r,因此,在液态或固态的情况下,分子间力比较显著,而在气态时,分子间力很小;

(4)分子间力的大小约几个或几十个kJ/mol

5.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对熔沸点的影响:

F2 Cl2 Br2 I2

聚集态 气 气 液 固 非极性分子,只存在色散力

分子量 → 增大, 变形性 → 增大

44

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