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导弹与精确制导武器的思考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发展导弹与精确制导武器的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发展导弹与精确制导武器的思考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的变革,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场上已广泛使用,在伊拉克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比例已占到68%。近几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在精确制导武器研发和采购上的投入,精确制导武器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原有装备经过改进和改装后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升,新型精确制导武器不断涌现,使精确制导武器出现了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新时期新阶段,探讨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对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对抗模式和作战样式,获取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基本介绍

1、什么是精确制导武器(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s )

直接命中概率大于百分之五十的导弹 、 制导炮弹和制导炸弹 、 制导鱼

雷等制导武器统称为精确制导武器 。 2、精确制导武器的分类

精确制导武器主要分为精确制导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两大类 。 1)精确制导导弹

导弹是一种依靠自身的动力装置推进由精确制导系统探测处理、导引、控制其命中目标的武器。导弹是精确制导武器中类别最多 ,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现代化武器 。

(1)按作战任务分:战略导弹、战术导弹。

(2)按射程分: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 (3)按弹道特性分:弹道导弹、飞航式导弹。

(4)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 通常发射点和目标的位置有四种:地面、空

中、舰艇(水面)、潜艇(水下)。因此,导弹又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岸对舰、空对地、空对空、空对舰导弹等。

2) 精确制导弹药

精确制导弹药根据不同的作用原理可分为 2种 :

① 有寻地制导装置的称为末制导弹药 ,如制导炮弹、制导炸药 、制导地

雷等 ;

② 装有敏感器的称为末敏弹药 , 因为敏感器不能控制弹药的飞行弹道 ,

所以末敏弹本不属于制导武器 , 但因其敏感器能在飞行末段通过与战斗部的巧妙配合 , 使之达到很高的命中精度 , 所以习惯上也把末敏弹药归为精确制导武器一类 。这两种弹药自身均无动力装置 , 需借助大炮 、 飞机投掷 。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导弹有动力装置 , 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都由制导系统进行引导 ; 而制导弹药没有动力装置 ,也没有全程制导装置 , 仅有在飞行末段起作用的寻的装置或敏感器 。

二、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

1、命中精度高

海湾战争中,美军向伊拉克的重要目标发射了288 枚“战斧”巡航导弹,命达到3m ;激光制导炸弹的CEP 为1.5m ;第四代远程战术空地导弹的CEP≤1–3m。

2、可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精确制导武器和非制导武器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射程 精度”概念。含末制导的精确制导武器不因为射程的增大而降低精度。如新一代中远程战术空地导弹射程都在140-400km 范围,命中精度≤1-3m 。

3、杀伤威力大

过去摧毁一个大型综合设施经常需要大规模轰炸,或者地毯式轰炸,以便炸毁每座建筑物,而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后,只需瞄准几座关键的建筑物,甚至建筑物的关键瞄准点,用几枚弹药就能解决。根据美国海军分析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攻击机场、化学武器存储仓库等固定目标,需要投掷精确制导武器与非制导武器的数量比例为1:10 ;攻击装甲车、火箭发射载具等机动目标,需要投掷精确制导武器与非制导武器的数量比例为1:20。美国兰德公司研究表明,对大多数目标而言,1枚精确制导武器等于 35枚非制导武器的效果。

4、总体效能高

精确制导武器的效能是用精度、威力、射程、重量、尺寸、效费比、可靠性、全天候作战能力等主要战技指标来衡量的。在性能覆盖的基础上,突出一两项 指标,作战效能就能达到最佳,即最佳的效能。例如“战斧”巡航导弹在海湾战争中用于从1000km 以外发射,精确命中并摧毁了严密设防的巴格达市高价值目标,其总体效能远远优于普通的轰炸机群使用常规航弹的空袭。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影响

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使作战行动的准备及实施特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可使军人尽可能地远离战场,从而大大降低人员的伤亡;,

2、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使用使作战行动的资源消耗(时间、人员及金钱)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在火力突击中所占的比 例不超过3~5%,战役准备阶段持续了5个多月,共投送了30万名军人、200多万吨武器装备、50万吨各类物资;到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战争准备只用了几周的时间,动用了很少的兵力,投送的武器装备和物资也只有前者的几十分之一;

3、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毁伤目标时的可控性,可大大降低人们不愿看到的附带损伤——平民的伤亡和生态灾难。

四、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从技术和性能的角度分析 ,精确制导武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

1、采用新的制导技术 ,提高命中精度 ,缩短任务规划时间和增强目标选择能

力 。未来的巡航导弹可能采用惯性加 GPS 加红外成像制导 ,这样可取消地形匹配和景像匹配系统 ,进行任务规划就不需要大量的电子图像信息 。 激光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和毫米波寻的技术将来也可能用于巡航导弹的制导 。 2、 采用新型发动机和高能高密度燃料 ,大幅度增加射程 。研制隐身性能更好的制导武器 , 进一步提高突防能力 。通过综合利用雷达 、 红外和声学等隐身技术 ,未来巡航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 、 红外信号特征和噪声将进一步减小 , 使防御系统对其进行探测和跟踪更加困难 。 3、 研制新的计算机算法 , 提高制导武器的进攻能力 。 如通过在任务规划系统采用新的计算机算法和建立导弹之间的通信链路 ,未来的巡航导弹能够利用通信链路在飞行中进行数据交换 , 识别特定目标和进行毁伤评价 ,如果原定目标被摧毁 ,能够重新选择航线攻击备选目标 ,从而显著增加作战效能 。

4、 采用模块化设计 , 提高不同军种间的通用性 ,即一弹多用 , 可降低研制费 , 缩短研制周期 ,并且有利于使用和维修保养 。 5、 今后还要研制巡航导弹的领弹 , 领弹在攻击时提供开路先锋 ,对目标定位 导引后续导弹对目标实施攻击 。 领弹可回收和重复使用 。

五、介绍几种精确制导导弹 1、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发展始于50年代 ,当时主要用于要地防空 ,攻击对象是高空侦察机和轰炸机 。 如前苏联的 SA21 、SA22 、SA23 , 美国的“ 奈基” 、“波马克” 防空导弹。当时的防空导弹制导方式单一,都是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技术 ,抗干扰能力差 、导弹笨重 、地面设备大、使用维护不便、机动性差 。

70 年代出现了一批性能较好的防空导弹 ,如前苏联的 SA26 、SA28 、SA29 ,法国的 “响尾蛇” , 美国的 “霍克” 等典型的野战防空导弹 。此时的防空导弹采用的制导技术种类较多 ,有微波 、激光 、红外或光电复合制导技术 ,抗干扰能力强 ,自动化程度高 ,维护使用方便 ,机动性能好 。由于制导技术的发展 ,此时一些国家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已构成远 、中 、近程 ,高 、中 、低空的火力配系 ,成为地面防空火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

80年代以后防空导弹又有了很大发展 ,出现了第 3 代防空导弹 , 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大大提高了导弹控制设备的性能 , 加上计算机具有高速处理信息的能力 ,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具有对付多目标的能力 。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 “爱国者” 防空导弹和俄罗斯的C2300 防空导弹 。

爱国者导弹(Patriotmissile)

2、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是攻击水面舰艇的导弹,根据发射平台不同,分为空舰导弹、舰舰导弹潜舰导弹和岸舰导弹 ,至今已发展了3代 。第1代反舰导弹飞行速度低 ,容易防御 ,加之导弹采用波束制导或无线电指令制导 ,制导精度较低 ,性能不够理想 。随后很快研制出具有自动寻的装置的第2代反舰导弹 , 如以色列的“迦伯列”、法国的“飞鱼”、美国的“鱼叉”等多种反舰导弹。前苏联的反舰导弹突出优点是速度高 ,多为跨音速和超音速 ( 113~2.5倍的音速) ,但导弹笨重 ,制导精度较低 ,飞行高度较高 。而西方反舰导弹的优点是轻小 ,精度高 ,可在10~15m高度掠海飞行 ,在飞行末段甚至可降至2~3 m的高度对目标进行攻击 ,尽管西方反舰导弹的作战综合性能较好,但飞行速度低 ,导弹的飞行速度和高度直接影响到突防性能 ( 速度高 ,掠海飞行突防性能就好) 。

现代舰艇不断地改变它的防御系统 , 配置先进的电子战装备 ,组成严密的火力防护 ,对反舰导弹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海战要求 ,一些发达国家从 80 年代初就开始研制第 3代反舰导弹 ,如法国的“安斯”、意大利的“奥托马赫 2”、美国的“先进反舰导弹”、英国的“海鹰”和以色列的“迦伯列”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