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宋元考古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由龙门入谷北行约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大殿址,地面

上残存有琉璃残瓦。从殿的规模格局与祖州城内城正殿大体相仿,应是《辽史》中记载的“太祖天皇帝庙”。山谷深处有陵墓两处,一个较大,推测是辽太祖陵,另一处较小,也应是陵墓。辽祖陵黑龙门外山坡处现存一石龟趺。石龟趺残长2.8、高1.06米,十分巨大。其上石碑不存。近年,在此附近采集到70余块契丹大字和汉字残碑石,其中契丹大字残碑石30余块。从采集的带字残石碑片看,此碑一面为契丹文字,一面为汉文楷书,属于双语石碑。

通过对环绕祖陵四周山峰的实地踏查,共发现了近30处封堵豁口或筑于平缓山脊的石墙。这些石墙将祖陵陵园密封成一个独立的文化地理单元。石墙上口约宽0.8—6米、高从不足1米到9米多不等。石墙最长达160多米。石墙从形状和特点看,其性质不会是防御性的,而可能是与古代陵墓修建时遵从的堪舆制度相关。堪舆家所谓“后有靠,侧有障,前有屏,近有水” 龙脉之地

祖陵外的东侧台地上,有多处建筑基址。其中以现存石龟趺的台地最为重要。在祖陵外西侧的台地上,也有建筑基址,砖瓦残块非常丰富。附近还采集到一块残墓碑,存“……劉莫……葬依天城”的字样。与《辽史》“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的记载相印证。此墓或许是辽代以后的墓碑,但是所提及的“葬依天城”,则是研究祖陵的一条重要资料。

2005年10—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二队会同内蒙古巴林左旗博物馆对辽代祖陵陵园遗址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获得了一批较为重要的研究资料。 通过对祖陵陵园内遗迹和遗物的实地考察,基本明确了太祖陵墓的位置。从现地表看,祖陵前半部为土石混合的二次堆积,而后半部则为自然的山体。为了确认祖陵的神道位置,对半埋在现地表中的石翁仲进行了清理,试掘了1.5×2.5平方米的范围。在深1.2米左右的位置,清理出石翁仲的底座。令人惊喜的是,紧贴石翁仲西侧的原地面上还有一个石雕卧犬,无疑是当时祖陵神道两侧的石像生之一。距此不远,还有一残断的半节石翁仲个体,与清理出的石翁仲如出一辙。

13

三、怀陵

怀州城位于巴林右旗幸福乡岗岗庙村。

怀陵位于怀州城北6华里的床金沟。纠正《辽史》记载在州城西20里的错误。 太宗是太祖次子,名讳德光,小字尧骨。出生时有神光。

太宗行帐放牧于此,太宗46岁驾崩于栾城,后葬于凤山。陵曰怀陵。

怀州城长方形,东墙长524米,南墙长496米。有角楼,无马面。城内建筑集中位于西部和中部,有2组大型宫殿。城外也有大量居住址。

城内出土了大陶瓮和大长颈瓶。瓶近底部有1圆形透孔,直径1.8厘米。压印篦纹、鹿纹、水字、钱纹。火候高,是实用器。报告认为是制作酒的酒器。穆宗酷爱酒,曾经造大酒瓶,刻鹿纹,储藏酒以祭祀天。

怀陵占据整个山谷。山谷谷口和山脊低矮处用石墙封堵。谷中部修一道墙,分成2个区。后区有陵丘2个。2个陵区都有祭祀的大殿。有汉白玉柱础、莲花瓦当等建筑构件。

后来辽穆宗也葬在怀陵,所以不知道哪个是太宗的陵墓,哪个是穆宗的陵墓。

太宗的哥哥是耶律倍,太祖在位时,于公元916年立他为太子。 耶律倍喜欢读书,能

14

用汉文写诗作文,又爱好音乐,善于画画,崇拜汉族的文明,信儒学。

耶律倍不但有很高的汉族文化修养,还是一员统兵的战将。公元919年,他跟随太祖北征乌古、党项,担任先锋都统,带兵开路,一直打到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以北)。公元924年,太祖西征,命令他留守京师。公元926年正月,又跟随太祖攻灭渤海国,并改渤海国为东丹国,其都城忽汗(今吉林省镜泊湖畔)改名为天福。2月,太祖任命耶律倍为东丹王,称“人皇王”,改年号为“甘露”,镇守东丹,使这一地区成为辽的一部分,并仿照汉族在东丹国建立了不少制度。

公元926年7月太祖病死后,原应由耶律倍继位,但是,太后述律平不喜欢他,而中意于次子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当时又位居大元帅,手握重兵,已先后镇压了一些反对他继位的贵族。耶律倍自知无力和他抗争,只得对述律太后说:“大元帅众望所归,应该继位。”述律太后自然同意, 并于公元927年11月由耶律德光继位为帝。耶律德光担心耶律倍仍会和他争夺皇位,就将他迁到东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派人监视着。耶律倍愤懑难忍,意欲离开契丹。后唐明宗李嗣源知道了他的处境,秘密派人来请他去后唐,他欣然答应。临走前,他还写了一首诗以抒发自己委屈出走的心情: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他把诗刻在一块木牌上,竖在海边,然后避过监视者,乘船浮海逃到后唐的都城洛阳。李嗣源热情地接待了他,供给食宿,并赐以节度使的官职。他为了表示对汉族文化的崇敬,又改名为李赞华。射骑图台北故宫藏.

公元936年4月,后唐的李从珂发动兵变攻陷了洛阳,夺取了帝位,并派人谋杀了闵帝李从厚。耶律倍反对李从珂篡位,又为他故国的利益考虑,便秘密派人送信给耶律德光,建议耶律德光迅速出兵攻伐后唐。

公元936年闰11月,原后唐亲契丹的节度使石敬瑭统兵攻打李从珂。李从珂兵败,走投无路,决定自焚。他这时忽然想到了耶律倍,马上派人去召他前来与他一起自焚。耶律倍拒绝前去,李从珂立刻派力士李彦坤赶到耶律倍的住处杀死了他,尸体后由一个和尚草草收葬。石敬瑭攻入洛阳后,为了讨好契丹,亲自为耶律倍服丧,以王礼重葬于洛阳郊外,由耶律德光迁葬于医巫间山。太宗驾崩之后是世宗即位,世宗是人皇王耶律倍之子。夺回帝位,即辽世宗,追封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葬在辽宁北镇市富屯乡的琉璃寺,;

世宗登基5年,在36岁被刺杀,葬于显陵。可能在北镇富屯乡新立村的董家园子。

穆宗是太宗长子,世宗被害,他即位。残暴,酗酒,经常杀掌管动物的人。如:天禄十三年--近侍卫伤獐子,杖杀侍卫。杀鹿人,枭首以示掌鹿者。到怀州时获双熊,欢喜喝醉酒,回行宫时被近侍、盥人、庖人所杀。39岁。葬于怀陵。

景宗是世宗的次子,即位13年,35岁狩猎时突病而死。葬于显陵旁,称乾陵。辽宁锦州市的北镇市。

乾陵的主要皇陵的位置则是在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当地人称此处为“大土包”,据说是辽景宗耶律贤和睿智皇后(俗称契丹萧太后)的合葬墓。

没有确认,也没有列入国家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庆陵

[1]庆陵的墓主人

庆陵位于巴林右旗王坟沟,是辽圣宗、兴宗、道宗的陵墓的总称。

...庆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北约十五公里的瓦林乌拉山地狭谷中。

辽圣宗名:隆绪,小字:文殊奴。是景宗的长子。12岁即位,母萧太后(承天皇后)摄政。61岁驾崩于行宫。葬于永庆陵。

辽初该地建黑河州,其地苦寒,山谷险峻,百兽聚集。圣宗统和八年,重新建州,号庆州。圣宗秋天在此射猎,爱其奇秀,曰“吾万岁后,当葬此。”兴宗遵遗命,建永庆陵,有望仙殿,御容殿,置蕃汉守陵三千户。

辽兴宗名:宗真,字:夷不仅,小字:只骨。40岁驾崩于行宫。圣宗崩于太平十一年六月(1031年),六月改元景福,在当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葬于永庆陵。

道宗,名:洪基,小字:查剌。70岁驾崩于行宫,葬于永福陵。

15

三陵合称庆陵。

墓内所出哀册为石质,墓志是方形。与其它辽墓墓志形制相同,但庆陵所出皆自称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哀册,哀册盖上有龙纹。根据哀册可知,永庆陵是圣宗和仁德皇后、钦哀皇后的合葬墓。 仁德皇后,小字:菩萨哥。是圣宗正妻,被册封为齐天皇后,死后追谥为仁德皇后。生2子皆早卒。

钦哀皇后,黝面,很视。母曾经梦见金柱擎天,诸子欲上不能,她到了能爬上去,异之。圣宗立之为宫人,因生子而受宠,其子被仁德皇后收养为太子(仁德之子早卒)圣宗亡后,钦哀皇后发动政变自立皇太后,临朝摄政,并囚仁德皇后于上京,逼其自杀。以生辰日定为应圣节。后来又与小儿子重元商量,准备废除兴宗。兴宗收回符玺,把她迁到庆州七括宫思过,后来又迎回侍养。她总是闷闷不乐。兴宗死,她“殊无戚容”。皇后悲泣如礼,她说,“汝年尚幼,何哀痛如此!”追谥钦哀皇后。

兴宗仁慈,不思加害养母仁德皇后而被钦哀斥责,钦哀皇后亲赴执政。 钦哀亡于清宁三年(1057年),四年(1058年)迁葬于永庆陵。

大康七年(1081年)从祖州西主寝迁附于永庆陵。哀册由道宗撰写。 《全辽文》收录了汉文哀册全文和契丹文哀册的拓片图版。

陵址位于山凹深谷之内的山之南坡,三座陵东西排列,俗称东陵、中陵、西陵。陵之间相距2公里。沿山脊筑陵区的城墙,凹口筑墙封堵。陵区内也有神道、祭祀殿堂等建筑。这些建筑今天所能见其残基。神道皆东南向。

东陵是兴宗陵、中陵是圣宗陵、西陵是道宗陵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2期是巴林右旗专集,计连成发表了《辽庆陵又有新发现》:根据东陵1997年夏新发现的陪葬墓的墓志和哀册中有“附葬于兴陵,礼也。”的记载,确定东陵是兴宗的永兴陵,则推测出中陵是永庆陵,西陵是永福陵。

《庆陵》报告中确定东陵是永庆陵,中陵是永兴陵,西陵是永福陵,影响很大,以后出版的所有书都是根据《庆陵》的推论。所以,新的发现纠正了重要的失误,证实ミュヮノ曾经提出鸟居龙藏同意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认为东陵是兴宗陵、中陵是圣宗陵,西陵是道宗陵(《庆陵的壁画》第50页)。 [2]、庆陵之东陵的主要发现

陵墓的地宫(地下墓室)为多室的大墓,庆陵的三个陵都是三主室四耳室的七室墓。 东陵为仿木雕砖壁画墓。东陵全长21米,前室方形,其余墓室为圆形,中室最大,为主室。 墓室内遗物被盗一空,保存较好的是墓室内的壁画。

墓道:在靠近墓门处,墓道两壁均有排列整齐面向墓室站立的契丹侍卫,15人,手持骨朵。有一马夫牵鞍辔俱全的马。近年的发掘在墓道还发现有高轮大车图像。这些图像是墓道仪仗出行图的一部分。

前室:前室的前甬道两壁画门卫、侍卫人员立像,前室的前半部分画汉装的乐队人物,手拿乐器。前室的后半部分,东西甬道,和左右侧室,都是大臣们的立像,有肖像之特点在人物肩之上有榜题,契丹人物所代替真身的官僚的名字,笔法不一,可能是自书其名。有的为汉臣,有的则是契丹装束。有的叉手而立,有的持表示身份的物品,如肩扛鱼网,手臂挽巾。

髡发者是契丹人。 中室绘四时捺钵图。

捺钵之制:辽皇帝四时游猎,避寒署,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四时捺钵时,百官随行,处理重大政务。

春捺钵,在鸭子河(长春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旗的他虎城),正月上旬,起牙帐,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鹅至,则纵鹰捕鹅,得头鹅之臣受赏,并设饮宴通宵。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兴乐,相酬酢,致贺语。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戈猎网钩,春尽乃归。

夏捺钵:无常所。多在吐儿山(在庆州北300里)卜吉地为纳凉所。5月末六月初至与南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7月

秋捺钵:在伏虎林(永州西北30里)射鹿及虎。

冬捺钵:在永州东南30里。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时出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