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常规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计划生育常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产后42天恶露已净,会阴伤口已愈合,子宫恢复正常者。 6、剖宫产半年后放置。

7、剖宫产或阴道正常分娩胎盘娩出后即时放置。 8、用于紧急避孕,在无保护性性交后5天内放置。 【术前准备】

1、询问病史、做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做血常规、凝血谱、血型、不完全抗体、阴道分泌物与传染病原检查。特别要了解高危情况,如哺乳、多次人流史、近期人流或剖宫产史、长期服避孕药史等。

2、做好术前咨询,受术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3、测血压、脉膊、呼吸、体温(术前两次体温相隔4小时以上,均在37.5℃以上者暂不放置)。

4、术前排空小便。

5、检查手术包和节育器的有效灭菌日期。 【放置步骤】

1、手术者穿清洁工作衣、戴帽子、口罩。常规刷手后戴无菌手套。

2、受术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冲洗、消毒外阴及阴道。 3、常规铺巾:套腿套、垫治疗巾、铺孔巾。

4、阴道双合诊检查:仔细查明子宫大小、位置、倾屈度及附件情况后,换手套。

5、窥阴器暴露阴道和宫颈,拭净阴道内积液。 6、消毒液消毒宫颈及穹窿。

7、子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或后唇。 8、拭净粘液后,用棉签蘸消毒液消毒颈管。

9、子宫探针沿子宫方向探测宫腔深度,遇有剖宫产史和宫颈管异常时,宜探颈管长度。

10、根据宫颈口的松紧和选用节育器的种类与大小,决定是否扩张宫颈口。如宫腔形节育器、γ型节育器、金塑铜环、药铜环165等,需扩至5.5-6号。

11、取出选用的节育器:撕开节育器外包装袋,取出节育器。有尾丝者测量尾丝总长度。如使用消毒液浸泡的节育器,需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冲洗。

12、将准备放置的节育器,告知受术者,并示以实物。 13、缓缓牵拉宫颈,拉直子宫轴线。 14、置入节育器。 【术中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在放置IUD的过程中,避免进入宫腔的器械和IUD等与阴道壁接触。

2、遇宫颈较紧或使用需要扩张宫口的IUD时,均须扩张宫口,不能勉强行事。

3、操作轻柔,以防止心脑综合反应。对高危的妇女更宜小心,以防子宫损伤。

4、放置时如感到IUD未放至宫腔底部时,应取出重放。 5、放置环型IUD时,放环叉应避开环的接头。

6、手术过程中,如遇多量出血、器械落空感、宫腔深度异常、受术者突感下腹疼痛等,应立即停止操作,进一步检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术后处置】 1、填写手术记录表。 2、发宫内节育器随访卡。 3、告知受术者注意事项:

(1)放置后可能有少量阴道出血及下腹不适感为正常现象如出血多、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应及时就诊。

(2)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三个月内,在经期及大便后应注意宫内节育器是否脱出。

(3)放置带尾丝节育器者,经期不使用阴道棉塞。 (4)一周内不做过重的体力劳动。

(5)两周内不宜房事和盆浴,保持外阴清洁。 (6)告知放置IUD的种类、使用年限、随访时间。 [定期随访]]

了解主诉和月经情况。做妇科检查及节育器定位检查(尾丝判断检查、B超检查、X线检查等)。如有异常,给予相应处理。

第二章 宫内节育器取出

【适应证】

1、因副反应或并发症需取出者。

2、带器妊娠者(包括带器宫内妊娠或异位妊娠)。 3、要求改用其他避孕方法或绝育者。 4、围绝经期月经紊乱、闭经半年以上者。 5、到期根据实情需要更换者。 6、计划妊娠或不需继续避孕者。 【禁忌证】

1、全身情况不良或处于疾病急性期者暂不取,待好转后再取。 2.并发生殖道炎症时,需在抗感染治疗后再取节育器,情况严重者可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取出节育器。

【取出时间】

1.以月经干净后7天内为宜。

2.如因子宫出血而需取出者,则随时可取,并酌情同时做诊断性刮宫,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3.月经失调者,也可在经前取器,并作诊断性刮宫,同时取内膜送病理检查。

4.因带器早期妊娠需做人工流产者,应取出节育器,可根据节育器所在部位,先取器后吸宫或先吸宫后取器。带器中、晚期妊娠应在胎儿、胎盘娩出时检查IUD是否随之排出,如未排出者,可在产后3月或转经后再取。

5.带器异位妊娠,应在术后出院前取出节育器。并发内出血、失血性休克者可在下次转经后取出。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