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和研究,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教学重点:

1.城市的地域形态; 2.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3.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

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 3.类型划分:

观察:成都、兰州、重庆的行政图,地形图 (1)三座城市的城市形态有什么区别?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3)这三种城市形态各有什么利弊?(学生讨论)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第1页 共7页

组团状

分布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地形的崎岖不平的丘等被迫沿此延伸 陵山区 我国的成都(左图)、合肥,兰州、洛阳、西宁、举例 重庆 美国的华盛顿 宜昌等。 平原地区 过渡: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

的功能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图2.1)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如,

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读图思考 图2.1 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点拨 成都 城市形态图 兰州城市形态图 重庆城市形态图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1)商业区

A、商业区的形成:

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B、商业区的分布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C、中心商务区(CBD)

分布: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功能:商业活动的中心和服务中心

第2页 共7页

读图思考(P20图2.3 纽约的CBD——曼哈顿) 纽约市曼哈顿的建筑高大密集,这是城市CBD的共同特点。这样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什么作用呢?

点拨增加了垂直方向上的利用率

(2)住宅区

城市的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到60%。

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结合P19图2.2 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a)和低级住宅区(b)分析说明 布局区位 房屋面积 环境 配套公共设施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 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 优美 低级住宅区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狭小(拥挤密集) 较差 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不齐全 等) (3)工业区

A、形成: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这些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

B、布局: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而这些功能区在中小城市里就不那么明显,但并不是说中小城市没有或不提供这种功能,只是这种职能的用地较分散或占地面积较小而已。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指明重点,让学生了解城市形态和不同功能区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联系实际,分析事例,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1.概念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3.类型划分: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等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第3页 共7页

2.功能分区

(1)形成:

(2)功能分区的特点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第二课时

一、城市地域结构 1.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 (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课上阅读的形式进行)

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形成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 扇形或楔形 图2.6c 图2.6b 形状 示意图 同心圆 图2.6a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 即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同 。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第4页 共7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