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建南平凶杀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浅析福建南平凶杀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上海政法学院 2009-2010年度春季学期 《犯罪学》课程论文

浅析福建南平凶杀案

内容摘要: 南平校园血案在瞬间剥夺了无辜儿童最为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像内心发生的地震一样不断地触动着人们的神经,随即而来的是对凶犯的谴责、诅咒,是对人身安全恐惧、担忧,是对社会明天的观望与祈祷。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一双本该救死扶伤的手,却为何挥起了凶器?本文运用犯罪学原因和社会控制理论对该案件分析案件的社会和个人原因。

关键词:郑民生 校园血案 生命 犯罪预防

引言:

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前凶杀案震惊全国,罪犯郑民生家境贫寒受歧视、辞职尚未就业,又屡遭失恋打击,短短55秒,挥刀刺杀无辜的孩子,造成了9死4伤。

学校本应该是平安的地方,然而在福建南平却发生了如此惨绝人寰的校园血案。随即而来的是对凶犯的谴责、诅咒,是对人身安全恐惧、担忧,是对社会明天的观望与祈祷。

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有人说是校园安全不到位,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有人说是犯罪分子有心理疾病,精神错乱杀人。有人说是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过大、贪污腐化等社会问题长久积累的怨气导致的极少数底层民众的理性风干,变得丧心病狂,报复社会,大开杀戒。本文尝试从犯罪学的角度,运用紧张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对案件进行分析。

案件回放:

3月23日,福建南平小城沉浸在悲怆的气氛中。上午7时20分,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重大凶杀案。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连续砍死砍伤13名等待入校的小学生,凶手当场被几位南平市民、教师合力抓获。这起凶杀事件造成8名学生死亡,5名学生重伤。当天中午,警方公布了初审结果。现年42岁的犯罪嫌疑人郑民生原是南平马站社区诊所医生,无精神病史,去年6月辞职,受审讯时称其作案动机是报复社会。

上海政法学院 2009-2010年度春季学期 《犯罪学》课程论文

4月8日上午,福建南平“3·23”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郑民生在福建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合议庭审理后当庭宣判,犯罪嫌疑人郑民生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郑民生当庭表示上诉。

4月20日,福建省高级法院在南平市中级法院审判庭,依法公开审理郑民生故意杀人上诉一案。经过2个小时的审理,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当庭作出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裁定。并根据法律规定,对郑民生的死刑裁定将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月28日上午9点6分,持刀杀死8名小学生的郑民生被执行枪决。1

1

http://baike.http://www.china-audit.com//view/3039885.htm

上海政法学院 2009-2010年度春季学期 《犯罪学》课程论文

案件分析:

通过对案件的了解,我们很难以想象,在短暂的55秒内郑民生何以残暴地伤害了如此多脆弱的生命。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我们就不得不透过现象去探究案件发生的本质问题。本文尝试结合郑的个人情况运用犯罪学原因和控制理论来分析案件的社会及个体原因。

郑民生的个人概况:

1) 郑民生,南平市区人,1968年4月30日出生,家里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五,他的父亲原来在工厂工作,家境不是很好。

2) 2009年年中,郑民生提出辞职。据了解,在卫生服务站郑民生月薪只有1000多元。辞职后,郑多处求职不成。

3) 郑和哥哥一家居住在两室一厅的房子里,约60平方米,异常杂乱。郑辞职后,经常骂母亲,结果把母亲骂走到其他地方住了。今年2月左右,邻居曾听他们哥俩吵了起来,原因是谁交水费、电费的问题。

4) 女友迟迟不与其结婚。辞职后女友与其分手。

5) 郑民生对别人都怀有疑心,一旦有人在他周边说什么,他如果没有听清楚,他便觉得别人是在说他的工作和婚姻,就会很不高兴。即使是他的亲人,他都会如此猜疑。他不敢与别人建立深度的关系,别人也不愿意和他建立深度关系。

紧张理论(strain theory):紧张理论是社会结构理论的一个分支。社会结构理论是指利用不同人群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来解释犯罪原因的一类犯罪学理论,其把下层阶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不利的经济阶级地位,看成是犯罪的首要原因,认为在下层阶级的社会环境中起作用的一些力量,推动他们中的一些人进行犯罪行为。而紧张理论是用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分配、挫折、获取成功的替代方法等来解释犯罪行为的产生。2

从郑的个人资料我们得知:郑民生不仅出生贫寒,家境不济而且个人收入能力有限,经济状况不佳。虽然郑身为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有着人们羡慕的神圣职业,但他确是市场经济中的低收入人群中的一员。他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有着仇富心态。在这个社会中郑没有获得他理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 这是触发他犯罪的一个主要原因,他把对社会的不满通过侵夺别人的生命发泄出来。他选择了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下手,试图证明这些孩子比自己更卑微,通过事件来获得他期待的社会关注,伤害到那些无视他存在的人群。在刺杀孩子时,郑喊着:“你们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们活。”这些都表明了他强烈的报复社会的心理。郑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下层阶级,长期的不良处境导致他做出了破坏社会的行为。

2

张远煌:《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P68

上海政法学院 2009-2010年度春季学期 《犯罪学》课程论文

文化冲突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文化冲突,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对抗现象。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文化传递常常使特定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在传递过程中,文化的规范意识会逐渐演化为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渗透到每个人的个性行为中,影响着人的观念、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当不同的文化在传播中相遇,便会因冲突和对抗而引发犯罪现象。社会上有两种文化冲突:一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二是同一时期内由于两种文化规范对立而产生的冲突。文化准则的冲突必然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犯罪就是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表现。3

文化是变迁过程的自然结果,社会变迁导致产生无数的社会群体,每个社会群体对于生活情景都有自己的定义,对社会关系也各有各的解释,而对其他群体的社会价值却全然无知或每有误解。根据塞林对文化冲突的分类,文化冲突可分为外部的文化冲突和内心的文化冲突,所谓外部的文化冲突,是在社会分化过程中,某种同质的文化和价值系向异质性转化时产生的副产品。当某种同质的文化价值体系变为不同质的若干文化和价值体系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冲突,引起犯罪行为。所谓内心的文化冲突或心理冲突,是指个人从具有相互冲突的规范的不同群体中获取自己的行为规范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冲突就被人格化,深入到人的人格中,变成了一种心理现象。这种被人格化了的、互相冲突的行为规范之间的矛盾,具有最强的犯因作用。

通过周围人对郑的评价,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没有人理解和认可他。他的行为与别人格格不入,没有办法建立深层的人际关系,更谈不上沟通。与家人激烈的矛盾,工作不如意,婚姻不顺利,这些都让这个失意的中年人背离了社会主流的文化认知。在大众的社会认知里,中年男人正当时风华正茂,可是郑却落魄潦倒,可以说一无所有。在这种冲突里,郑民生无疑是出于弱势的。在多重挫折之下,他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被击垮了,内心的绝望、愤恨积攒到一定程度,就迸发为犯罪行为。郑长期的生活不顺已经使得这种文化冲突人格化,演变为他的一种心理疑心现象。他总是怀疑周围在议论批评他,这其实是在担心自己被别人质疑和否定,担心他在于周围人的冲突里处于劣势,受到攻击。这是他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惨案发生后,郑说“让世界注意到我的存在”,这恰恰表明了他在寻求在这种长期的冲突中征服别人的意识。

社会控制理论(social control theory):社会控制理论也是社会过程理论的一个分支。这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变为犯罪人,但是,大多数人由于受他们与社会的联系的控制,而没有变为犯罪人。犯罪是社会控制减弱或崩溃的结果。

3

张远煌:《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P20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