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4.下列句式与“此亡秦之续耳”同类的一项是(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止坐

【解析】 B项与题干中的句式相同为判断句,由“……也”构成。A项为一般疑问句;C项是被动句,“于”为表被动的标志词;D项是承前省略句,即“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之)止坐”。 【答案】 B

15.从句式的角度看,同类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均为被动句。①“不拘于时”的“于”;②“为……所”是表被动的标志词。B项①是判断句,判断词为“是”;②是被动句,“感”理解为“被感动”。C项①是状语后置句,即“伐薪烧炭(于)南山中”;②是被动句,标志词“为 ”理解为“被”。D项①为“……者,… …也”式的判断句,②是被动句,标志词“见”表被动。 【答案】 A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D项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虽有否定词“不”,但无前置宾语,故不是宾语前置。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B项分别有否定词“莫”“未”“不”“未”,其代词宾语“之”“之”“自”“之”分别前置。C项因为疑问代词“安”“何”作宾语,故前置。 【答案】 D

17.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卿欲何言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 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解析】 D项①④⑦句是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何”前置,②⑥句是判断句,③⑤⑧句是被动句。 【答案】 D

18.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 )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解析】 A项是一般的疑问句,因为“何”不在宾语的位置上,故不前置。B、C、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C项是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余”“之”前置,D项是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谁”前置。 【答案】 A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校置狱 ,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解析】 题干中“唯巫言是用”用“是”把宾语提前,构成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用巫言”,译为“听巫师的话”。选择项中只有D项为宾语前置,“何厌之有”是“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答案】 D 【参考译文】

孙沔征讨侬徭(北宋时壮族首领),请侯可参与军事,建立功绩得到官,作巴州化城县知县。巴地的风俗迷信鬼神而不信医道,只听信巫师的话,娶媳妇必要女人家的财物,穷人家的女孩子到老不能出嫁。侯可制定规章,订立法度,违反的人有罪,差不多改变了当地的风气。由调任华原主簿。有个富人不占有田籍却抵押人家的人田券到一万亩,每年索取地租。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当地的衙役赵至诚贪婪狡诈凶蛮专横,掌握太守以下很多人的把柄,前前后后没有谁能除去他。侯可揭露他的罪行,让他戴上重枷,投入大狱。报告给上一级官府杀了他,大快人心。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妹许某,家敌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下列各句句式与“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一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在其不辱也 B.君何以知燕王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而如姬最幸

【解析】 A项为主谓倒装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与题干中句子句式相同;D项为被动句。 【答案】 C 【参考译文】

鹅笼夫人,是毗陵某户人家的女儿。小时侯,父亲知道女儿肯定会显贵,慎重地选择女婿,当得到鹅笼写的文章,马上定他为女婿。她母亲问:“家庭情况怎么样?”(父亲)回答说:“我把他的文章看做他的家业。”果然,鹅笼家里十分贫穷,几年还不能施行一礼。她妹妹许配给某户富豪人家,很快就行聘礼。头戴高帽系丝带的僮仆将近百人,装聘礼的筐筐连绵一里路左右。亲朋好友压肩围观,有人又 问:“你的姐姐家也像这样吗?”家里的女佣们都围着 她妹妹,发出吃吃的笑声。夫人仍平静地坐在那里做她的针线活,一点也不为之动容。

2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

思摘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为治,于单赤务加恩,而御豪

猾特严。讼者,抶不过十。诸所催科,预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九思节公费,甃以石,行旅便之。朝廷

③④

数遣中贵醮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九思搜故牒,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民无所扰。岁侵,谷涌贵。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永利。(节选自《明史·徐九思传》) 【注】 ①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②催科:催收租税。③中贵:有权势的太监。④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B.不许, 于是人人惴恐 惴恐:恐惧 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雪:下雪 D.甃以石,行旅便之 行旅:行走旅游

【解析】 D项的“行旅”是“行人旅客”之意,名词,而不是动词“行走旅游”。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D项前句的“则”相当于“就”或“那就”,表示假设的推断或结果;后句的“则”,可译为“早已”或“早就”,不表示假设的推断或结果,而表示由它领起的事情(后一分句)发生在前一分句所述的事情之前。A项的“为”都是介词,“替”;B项中的“以”都是介词,“用”,而且它们后面都省略了宾语“之”;C项的“而”都是表顺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B.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 C.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 D.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

【解析】 C项中的“就”是“靠近”之意。A项的“袖”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义为“袖藏”;B项的“食(sì)”,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给……吃”之意;D项的“全活”也是使动用法,“使……(得到)保全”。如“臣活之”(《鸿门宴》)的“活”,译为“使……活”。 【答案】 C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九思为民谋利的一组是( )

①九思摘其奸,论如法 ②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 ③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 ④巡抚发仓谷数百石 ⑤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 ⑥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解析】 此题考查对内容的选取、概括和对信息的把握能力。③⑤⑥句所述均体现徐九思为民谋利的品德。①句是表现徐执法严,不徇私情。②句是表现他严正执法。④句是表现巡抚勤政爱民。 【答案】 C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来

A.徐九思吏治严明,坚决处罚违纪官吏,尽管郡中上司求情也不赦免。治理百姓,则尽力施恩于孤苦无依的平民,严加管束邪恶奸猾的势力。

B.徐九思关心百姓疾苦,他翻修道路以方便交通,又在朝廷祭神扰民的情况下,请求动用府库中的盐税收入赏赐百姓,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C.徐九思处理政事灵活变通,灾荒年份巡抚平价卖粮,他认为只有富豪才有能力买粮,因而动用部分粮食无偿周济濒于死亡的饥饿贫民。

D.徐九思注意水利建设,为避免河水泛滥淹没良田,他兴建工程沟通漕河、盐河,使水溢时能泄水入海,水少时又不致干涸,使百姓永久得利。

【解析】 A项中的“郡中上司求情”是对原文信息“郡吏为叩头请,不许”的歪曲,“郡吏”即郡中差吏,显然不是上司。此项的后半“治理百姓……奸猾的势力”可在“为治……特严”中找到依据。B项可从“县东西通衢……民无所扰”一段文字中找到依据。C项可从“岁侵……全活甚众”。D项可从“积九载……遂为永利”中找到依据。对这种无端的歪曲概念,淆乱是非,考生只有准确理解原文信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答案】 A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隶莫敢至乡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 (1)中的“隶(衙役)”“莫(没有谁)”“乡落”(村落)”为关键词。(2)中的“不能”是个古今异义词,理解为“没有能力(财力)”,而不是“不可以”。(3)中的“乃(于是)”“直(通“值”,引申为价钱)”。(4)的关键词有“称力” 和“负(负荷、背)”。

【答案】 (1)衙役中没有谁敢到乡村中去 (骚扰百姓)。 (2)贫苦民众即使是平价也没有能力买进。

(3)于是按时价卖出其中一半,把钱交入官府。 ( 4)稻谷多,就让民众据自己体力分取背走。 【参考译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