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课堂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构建自主课堂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构建自主课堂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一、问题溯源 (一)教师的求解:

? 课堂上教师讲得热情洋溢,学生却沉闷而无趣,如何将课堂舞 台的主角由教师转换成学生?

? 课堂上常常会有一些学生游离在教学活动之外,优秀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如何使这两部分学生各得其所?

? 小组合作中较强的学生独占话语权,比较弱的学生参与不进 来,我们该如何引导?

? 虽然老师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总是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业成 绩提高不上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到底该如何落实? (二)对现象和问题的探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分析纬度 学生自主 学习行为 学生自主 学习策略 学生自主 学习意识 主动思考提问 学习动机意识 学习目标确立 学习计划制定 主动拓展学习 主动寻求解决途径 学生个体学习时间管理 学生自我学习行为监控 学生个体与群体合作策略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现状调查

(三)问题分析: 结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1 、 学习目标多由家长和教师制定。

6050403020100由家长制定由教师制定自己制定系列1 学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主动学习的意识相对薄弱。

学习目标由谁来制定,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自主行为。

2、学生学习反思意识薄弱,自我监控能力还比较低。

454035302520151050能有时能不能系列1 学生缺乏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

2

3、教师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普遍低估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学生潜能的发挥缺少足够的空间。

4、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对自主学习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更多的注重自身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弱,能力较低。

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训练上,投入不够。

5、教师评价导向的偏颇。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是死学还是活学,是接受还是自学,哪个更有价值? 二、开展自主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确立三个意识:

1、实施自主教学的前提是要正确地把握自主教学的内涵,处 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辨证关系。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而具有主体地位。新

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将自主、合作和探究作为三种学习方式予以倡导,对此逐渐达成的共识是,合作学习意味着师生及生生之问知识的分享和权利的分享,即教师以特定的形式与学生分享着曾经为教师所垄断的权力,教师必须放弃原有的主导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促进者。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在师生一起学习与研究、建构与创生的过程中,教师是否仅仅充当“协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放弃原有的主导地位”?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教学活动效度

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教师的实体地位和价值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与教学效度存在怎样的关系,是课程教学必须追问的问题。 (一)教师主导地位的弱化会使学习活动变为自流

作为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在学习化课程文化主体性:的彰显之下,“学”成为整个课程和教育的中心,学生在与学习情境的互动中通过体验和反思进行着知识的建构、经验的形成和意义的生成;“教”通过对学习情境的建构为学服务。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服务”并非“仆从式”层面的服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获得主导地位,才有可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选择学习内容、设置学习情境、组织学习形式、提供学习咨询、

3

引导学习进程,这里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求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的主导作用。确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对他们在职业活动中自主权利和教学个性的认可,也是对同样作为生命个体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自我发展需求的尊重。

教学活动中主体的生成与存在,是在具体的、现实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情境中实现的。现实的教育机制仍然以考试作为重要乃至唯一的评价手段和价值取向,加上传统教育的惯性作用,使得在基础教育中全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具有相当难度。而出于对“学生是教育主体”的理解、期盼与渴求,人们对于学生大多满怀美好的愿望,抱持一种超前于学生发展水平的应然判断,将学生看作是现实的、完成了的“主体”,多数理论解说都是“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应该怎样,而较少关注学生究竟怎样、需要怎样和能够怎样。从生成的和建构的观点来看,日常的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非现成的、成熟的、理想的或者完善的和永远是目的的主体之类的“终结性主体”。为此,在强调和追求教育主体的主动性的时候,不能忽视主体的客观制约性和受动性,应该明确主体的相对性、过程性和未完成性。对于处于发展过程的学生来说,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特定身份构成了他们的受动性,知识和能力的缺乏给他们造成了客观制约性,而目标达成的渐进过程使其成长活动具有“未完成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同样属于发展的主体,但并非与学生处于同一层面。作为相对成熟的参与者,教师要努力将学生的这种客观制约性和受动性转化为能动性和主动性。因此,将教学活动视为主导性主体的教师和发展性主体的学生交互作用的过程,确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交互作用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是更切合教学活动实际和师生现实地位的。否则,有可能给教学活动附加过于理想的成分,不仅会使理论解说缺失实践意义,也会使教学实践脱离现实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可能使学生的活动由自主有序变为自流无序。在缺失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变得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合作学习可能出现相互排斥、不当竞争;探究学习可能导致漫无边际,空泛无果。因此,在倡导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不可缺位,东方国家传统教育的严谨和有序比之西方国家当代教育的宽松和自由,仍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

(二)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会使教学活动变得低效 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课程目标,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子目标,其达成都是一个渐进过程。这样的目标设定,要求课堂教学摈弃为应试而对学生生命发展实为低效的做法,而倡导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

教育的职能性质与教学活动的特殊要求,使教师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成人”、“专家”、“教育者”和“掌权者”。一方面,他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拥有者;另一方面,他又应该是将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变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转化者。正是为了实现这种“有效”,教师的“介入”必须充分关注自身与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的关系,并努力使这种关系协调和优化。这种协调和优化的需求,是教师主导地位生成的动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则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 在当前课程改革实践中,课堂气氛的活跃已成为师生互动状态的一个重要表征,但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则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正如教育部新课程教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