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科学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要用科学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要用科学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一种理论是否为科学,一是要看其是否存在逻辑悖论,二是要看它是否能解释现实。按照这两个标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实证经济学,其很多具体的理论和结论都存在着逻辑上的不一致,也很难对现实做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去修正和完善马克思经济学的个别理论和结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关 键 词:科学,逻辑一致性,现实解释力,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本文标题首先涉及到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检验一种理论是否为科学的标准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要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科学属性,进而讨论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面临的主要理论难题。而如何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本文最后所要阐述的基本观点。

一、何为科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对科学下了一个通俗、精练的定义:“全部科学不过是日常思考的精炼而已”。也就是说,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就是对日常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曾说,“科学就是系统地解释现象的学问”,他近期的一部颇有影响的散文式经济学著作便取名《经济解释》,意在说明经济学之所以作为科学,就是因为它能够解释经济现象。1

概况地说,科学是对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果联系)的描述,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它能客观地解释现象,准确地预测未来,这种解释和预测有可能被事实推翻而尚没有被推翻。

不可能被事实推翻(证伪)的理论不是科学,比如,套套逻辑(“四角兽就是有四只角的野兽”)、模棱两可的概念(既要有中央的积极性,又要有地方的积极性)、含糊不清的概念(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互相矛盾的概念(方的圆,圆的方)、循环论证的命题(社会主义性质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都不是科学。

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必须接受两重检验:一是逻辑检验,看这个理论的假定前提、逻辑推导以及最后的结论是否符合逻辑规则——自相矛盾、前后矛盾、循环论证的理论决不是科学理论;二是经验验证:对现实的解释力强的理论,科学性强,解释力弱的理论,其科学性就弱,没有任何解释力的理论就没有任何科学性!

这两重检验是不可或缺的。逻辑一致性是一个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是逻辑上前后一致的理论,一向被认为是科学的理论,一旦发现其内在的矛盾或逻辑悖论,它的科学性就被推翻了,

1

参见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

而这种逻辑矛盾被解决之时,也就是新的科学理论诞生之日。经验验证是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最后标准:一个理论如果不能对有关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即使它在逻辑上是完美无缺的,也只具有逻辑上的美感,而不具有科学性。总之,一个能够系统解释现实的理论一定是逻辑上前后一致的科学理论,而逻辑上前后一致的理论未必是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规范理论,还是实证理论?

在弄清了什么是科学之后,我们就来讨论马克思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而要判断马克思经济学是否为科学,还要首先判断马克思经济学是实证理论还是规范理论。这是因为只有对于一个试图回答现实是什么的实证性理论来说,我们才能判断其是否具有科学属性,至于涉及不同价值标准的规范性理论,则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性的人,就是常常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为理由的。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的范畴体系来看(见图1),从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到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家收入以及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马克思都是在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事实上是如何运行的,而不是在讨论这种生产方式的存在是否合理。2

利息 企业主收入 地租

商品

货币

资本

剩余 价值

利 润

图1:《资本论》的范畴体系

马克思的全部分析都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现实所做的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的。比如,马克思正是在考察了资本主义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这一事实后,才把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细胞放在显微镜下加以解剖,并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分析中,揭示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乃至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而正是这一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构成尔后发达的商品经济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胚芽。3不仅如此,马克思在每每做了逻辑的实证分析之后,都试图通过历史的描述对自己的逻辑分析进行经验验证。例如,在抽象地分析了价值形式的逻辑演变后,马克思紧接着就描述了商品的交换过程和货币的产生过程4;在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做了理论分析之后,马克思立即讨论相对剩余

23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3章。 2

价值生产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5

从《资本论》的结构体系来看,马克思首先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然后再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最后阐明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剩余价值分配过程,这种旨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貌在思维中再现出的逻辑体系同样也是实证性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虽然马克思的《资本论》最终得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的结论,带有一定的规范分析的色彩,但这种规范判断主要地还是建立在此前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的,所以,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实证理论,即是用来解释、回答现实是什么的理论,而不是断言现实应该是什么的规范理论。

图2:《资本论》的结构体系

资本的分配过程 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的生产过程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理论,还是意识形态?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到底是意识形态还是科学理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指导思想到理论基础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无疑带有浓厚意识形态的色彩。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代名词或主要组成部分出现在理论经济学学科目录和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经济学课程体系中,明显是作为科学理论来传授和研究的。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是空洞的教条,不能是一句空话,而应该包括明确具体的内容。或许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必须考虑的:

1) 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 2)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类理想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13章。

3

3)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平等和共同富裕 4) 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灭三大差别

5) 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充分地享受民主和自由

6) 允许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民自由民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7) 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8) 任何政党和政府,都要做到“三个代表”

9) 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0) 其他??

这些原则(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一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并写入宪法,学术界自然也就没有多大讨论的空间。

但是作为经济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它是否具有科学性,它有哪些学术价值,存在哪些缺陷,则完全应该由学术界自由讨论,百家争鸣,存同求异,而官方不应有任何干涉,不应划出任何禁区,更不能以意识形态式的大批判取代自由的学术探讨。不仅如此,如果作为科学的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某些原理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建立在这些原理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观念也必须被摒弃。

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作科学,那我们就应该首先判断它在逻辑上是否存在矛盾,然后再看它能否解释现实。

根据我多年研读《资本论》的体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包涵着如下具有科学价值的成分。 1) 经济学方法论:其中包括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矛盾分析法、中介分析法、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法,这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活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核心和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最具有科学性的成分,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这些方法。

2) 剩余价值论:撇开其劳动价值论基础,有关剩余劳动的产生、发展和作用的理论,有关剥削的一般定义(即无偿占有他人的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并非仅来自于劳动,它同时也来自于资本、土地和经营管理等非劳动要素)、有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有关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关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分析等等,都有其科学成分,是可供借鉴的。

3) 资本积累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理论,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等,都有可借鉴意义。

4) 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理论: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和科学价值。

5) 生产价格理论:如果把生产价格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式而不是劳动价值的转化形式,该理论大部分内容仍具有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6) 地租理论:撇开其劳动价值论基础,有关地租的定义、地租与租金的区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分以及各自产生的原因、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等等,都具有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对我国实行土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