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中天门导游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红门-中天门导游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红门宫之名,并不是因其门红墙朱得来的,而是与西北方大藏岭的红色岩石有关。在大藏岭南坡上,红色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被垂直节理切割,其中有两块巨石垂直节理比较平整,象开启的两扇红门,叫做红门石,红门宫的名字就是由红门石而来的。

红门宫创建年代不详,明、清多有修建。这组建筑分为东西两院。东院最早为更衣亭,清代改为弥勒院;西院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中庙。两院由红门门洞之上飞云阁跨道相连,形成一组半封闭的倒凹字形空间。

(一)飞云阁

飞云阁原叫观音阁,是跨道门楼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三间为灰色筒瓦硬山顶带卷棚悬山前廊,原供奉观音大士,现在供奉着主管文运的魁星。

下层拱形门洞额镶“红门”二字,右侧有清朝吴祖芬题《经石峪看红叶诗》:“中天门外梵仙乡,枫叶初经九月霜,独倚高柯舒冷艳,不侪凡卉炫秋香。孤红莫恨荣华晚,众绿都成惨淡光。休上危桥云步迥,更高寒处更凄凉。”吴祖芬为清代光绪年间的泰山权守,在泰山上留下了多处题刻。(权守是权官的一种,是与正职官有分别但有同样权力的官员,当正官暂时不能充任时,权守可以替代正职)。

飞云阁自古还是观赏“红门晓日”奇观的地方,清代大学士赵国麟曾赋诗:“凌晨登红门,霁色明朝旭,俯视万家烟,平畴尽新绿”。

(二)弥勒院

红门宫东院为弥勒院,据赵新儒《泰山小史注》记载:“弥勒院东有亭,开轩面山临水,林木森蔚,为游人燕集之地。南亦有亭,甚轩敞,有乾隆年赵仁圃题‘溪色山声’大字。古人名联尤多。十七年(1928)时,省府在泰,搜取各庙匾联,造桌凳,为‘废物利用’,遂皆遭刀锯矣!”现弥勒院由山门、弥勒殿、更衣亭、南穿堂组成。

正殿弥勒殿三间为九檩硬山式建筑,前出厦,青布瓦屋面。殿内原供奉有精美檀香木雕弥勒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毁。1996年重建时泥塑贴金弥勒佛像供奉。殿外廊柱有抱柱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为1996年泰山高克谦所书。

东侧的更衣亭,为穿堂式、三间七架梁硬山顶,是东院的东配殿,与山门相对。更衣亭为旧时达官贵人登山时休憩更衣之处。2001年,更衣亭内泥塑了药王菩萨。在门口悬挂“溥(pu)佑苍生”额匾,两侧对联为:“造物犹资五色石,回生独普四时春”。

与弥勒殿相对的南穿堂为卷棚硬山顶,穿堂之南是一个环境优雅的小院,种植着古槐、黄杨。

(三)元君庙

红门宫元君庙由正门、元君殿、且止亭、合云亭组成。在泰山,元君庙分上、中、下三庙,上庙为岱顶的碧霞祠,下庙为蒿里山的灵应宫,这里是中庙。

石坊式山门是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创建的,门与坊相贴成为一体,为石质卷棚顶,雕有瓦筒。额枋题有“红门宫”三字,其下有“瞻岩初步”四字,坊柱有对联“万壑泉声沉宝磬,千峰云影护禅关。”正门南、北各有一侧门。

院北的元君殿是西院红门宫的正殿,为四柱五架梁重梁起架,七檩前后廊式,灰色筒瓦硬山顶。内设神台须弥座,供奉着的碧霞元君神像为1998所塑。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的说她是凡女得道,有的说她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妹妹,还有的说她是神女下凡。相传,她降临到泰山时身穿艳如朝霞的上衣和碧如青山的裙子,因此道号“碧霞”。(元君为道教中对女神的称谓,男神则称为真人)。实际上,碧霞元君的称号始于宋祥符年间。宋真宗赵恒率众来泰山举行封禅大礼时,在岱顶一池中发现了一玉女石像,于是封号碧霞并建昭真祠——也就是现在的碧霞祠供奉。此后前年中她受到帝王和百姓的推崇,成为了人们心目中上至国家安定、下达百姓福瑞的万能之神了。直到今天,她仍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有南妈祖,北碧霞之说。

位于红门宫元君殿前廊西墙内有《重建一天门碧霞元君行宫碑》,题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三月,碑首字为小篆碑文为楷书。其上有题于明代崇祯辛巳(1641)年《解围作呈诗二首》

与元君庙相对的是南配殿合云亭,灰色筒瓦卷棚顶,为出廊式建筑,现供奉着明代所铸的铜制九莲菩萨像,两侧为同时期、

同质地的侍女像。这尊菩萨像,为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母亲孝定李太后的化身。李太后生前笃信佛教,死后被万历皇帝奉为“九莲菩萨”安置在泰山天书观,后来迁至这里。“九莲”是佛家语,是“九品莲台”的简称,是佛家的居住之地,是极乐世界。这尊铜像形态优美,制作精湛,虽然头部、手部为毁坏后补制的,仍然不失精美。两侧的侍女衣饰华美飘逸,神态娴雅静谧,身姿丰润婀娜,实是塑像中的精品。现这组塑像为三级馆藏文物。

殿外廊柱悬挂抱柱联一副为:“灵应一殿享祭豆,高居莲台有众生。”

西配殿且止亭现为送子娘娘殿。为硬山顶前出廊式。殿内供奉泰山送子娘娘像。由于泰山地处东方,在五行中属木,四季中属春,是初春发生、万物交替之地,因此,作为泰山主神的碧霞元君就具有了“主生育”的功能,送子娘娘就是碧霞元君的化身,赐人以子嗣,造福万代,深受百姓的敬仰。

殿外廊柱悬挂一抱柱联为:“慈德昭垂维四级,祥光普佑育群生。”

元君庙东院墙外侧嵌有碑碣一块,为清乾隆年间韩江郑大进所书《登岱四首》:(一)、岳麓晨钟急漏催,残灯隐隐傍云隈。天门日出光显达,水洞帘寒晓未开。枫入晴岚深着色,涛声松壑乍闻雷。散花别有修真处,灵液风前切溯回。(二)、落木萧萧余素秋,峰回走马索添裘。天孙界合红尘外,岳日宵悬碧海天。何处秦灰然故劫,几人汉策得前筹。文成即死无消息,犹向家山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