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用。医疗废物应分类正确,正确使用专用包装袋和锐器盒,医疗废物交接有登记。

7、清洗包括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清洗消毒器清洗。超声清洗时间宜选择3-5分钟,不宜真超过10分钟,水温应45度。清洗时应盖好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8、干燥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温度,金属类温度70-90度;塑胶类温度65-75度,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进行辅助或95%乙醇进行处理。 9、器械检查与保养,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锈斑、水垢等残留物质,功能完好,无损坏,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 10、

纺织品包装材料为非漂白,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一用一清洗,无污渍、

血渍,灯光检查无破损、缝补。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无菌物品标识清晰应具追溯性。 11、

灭菌前物品标识齐全、摆放合理、体积与重量符合规范要求,灭菌操作

应观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 12、

无菌物品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并设置标识,一次性使用无

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和外来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3、灭菌区应清洁、干燥,灭菌柜必须离地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灭菌物品存放区由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14、执行各项工作前、后要彻底洗手,各科室使用过的器材皆视为感染性物品,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制度,要避免刺伤。使用的清洗剂必须一用一换。

1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16、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清洗消毒质量监测

A、日常监测:采用目测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应光洁,无污渍等残留。

B、定期抽查: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的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并有

记录。

C、清洗消毒器应每批次监测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D、化学消毒:应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E、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抽样3-5件进行生物监测。 2)灭菌质量监测

A、物理监测:每锅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放行,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B、化学监测:每包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

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C、生物监测:高温、干热、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每周监测,快速压力灭菌应

空锅,每周监测,环氧烷灭菌每锅监测,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至少每日监测。不合格的应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发放。 D、灭菌植入型器械及外来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E、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应进行生物监测。 3)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月对无菌区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每月对无菌区、清洁区的空气进行监测,有记录。 4)、紫外线消毒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字,新灯管使用前和使用中每半年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有记录。

17、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不少于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不少3年。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筑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感染控制要求,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

2、按功能分区:诊疗室、技工室、清洗消毒室、候诊区、生活区。 3、洗手设施完善,包括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设施、手消毒剂等,有手卫生图标,诊室内洗手池不能用于清洗污染器械和漱口。

4、清洗消毒间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污染区、清洁区分区明显,物流从污到洁单向流程设计,通风良好并有排风设施。清洁区基本设施并包括自动封口纸塑包装袋或热塑封口机、标签机,压力蒸汽灭菌器。清洗消毒间应具备必要的清洗、消毒器械设施和设备。污染区应具有流动水源及水池、蒸馏水或纯水、器械回收盒、手机清洗机、手机清洁注油机等。消毒间无可视水漏,排污系统按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5、技工室独立设置,保持通风、清洁。内设灌模区域的,洁污水池应分开设置,水池深度适宜,避免喷溅。

6、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1-2次,遇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处理。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消毒液擦拭桌面、椅子、门窗。。

7、工作人员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要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8、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9、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消毒-去污染-清洗(加酶洗涤剂)-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

6、清洗前消毒可用1000-2000MG/L含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进行清洗,干燥,分别进行消毒。

7、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先用酶制剂清洗,去除有机物,然后再消毒灭菌,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均应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

8、器械应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应配备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可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9、不耐热的物品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2%戊二醛浸泡必须注明浸泡日期及可启用时间,浸泡时间大于10小时达灭菌,每周必须进行戊二醛有效浓度的测定。

10、经化学方法浸泡消毒或灭菌的器械,在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消

毒液冲洗干净。

11、牙科手机可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132度3分钟达到消毒目的,也可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钟达消毒。

12、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必须先去污染、加酶浸泡、清洗、注油、干燥,然后再灭菌。

13、麻醉用药应注明开启日期与时间,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

14、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采用中效消毒剂消毒。

15、口内X线摄影应戴手手套操作,手套一人一换,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16、用后的敷料等废弃物置黄色袋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17、灭菌效果监测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1次生物监测。

2)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并记录。使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按要求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做好登记。 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每月1次微生物污染监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