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陈慧琳—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云南师范大学—陈慧琳—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人地关系

1.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2.人地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地域为单元,着重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3.人地关系论 :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观讨论。

4.协调:是指各种物质运动过程中内部各种质的差异部分、因素、要素在组成一个整体协调一致时的一种相互关系和属性,表现为一致性、对称性和有序的特点。

5.人地系统: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机制。

一、人地系统中的人与地

“人”: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

“地”:指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一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自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二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等人为环境。具备以下属性:

(1) 数量上的有限性。 (2) 地域上的差异性 (3) 制约性和可变性 (4) 有限的稳定性 (5) 层次性和复杂性 (6) 整体性

人地关系中的“人”与“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口的发展、分布和密度受到地理环境优劣的影响,适度人口是开发利用环境的基本动力;过量的人口对环境是一个压力,是造成人地系统失调的主要原因;而无一定数量的人口,也谈不上利用环境。

二、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 (1) 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 (2) 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 (3) 生态足迹的研究 (4) 社会质量的研究 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 (1)空间的网络化

(2)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 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 (1)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 (2)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因地制宜规划、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以保持并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指导思想,模拟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物种多样和物质循环、转化和再生规律,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业:是生态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和范式,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人类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把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工业生产全过程,节能降耗,运用生态工艺,通过原料和能源的多级利用,建立起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联系,逐步实现工业的持续发展,达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努力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土地适应性:是指一定地段的土地对特定的、持续的用途的适宜程度。 1. 简述农业经济活动、工业经济活动和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农业经济活动:

(1)强烈的地域性(种植业、畜牧业)

(2)明显的阶段性(渔猎采集:采集野果,捕鱼狩猎;原始农业:游牧业,种植业;传统农业:犁耕锄种,手工劳动;石油农业:商品率,生态破坏;生态农业: 工业经济活动: (1) 无明显的季节性

(2) 专业化与协作化(批量生产、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3) 技术性强,精密程度高

(4) 分布集中(消费中心、交通枢纽、原料与燃料产地) 分布集中原因:①原料的非遍在性②追求规模经济③生产过程易分解,选在交通等优势明显地区④生产和技术联系,节约资源及成本趋向布局⑤产生集聚效益 第三产业

(1) 产品的无形性(主要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2) 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产品不能储存、宾馆)

(3) 部门结构的与时俱进性(网络服务、中介服务、融资服务) (4) 与第一、二产业关系密切(提供金融、通信、运输、智力服务) 2. 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何不同

农业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发展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创造了物质财富,农业农村景观、生活资料日益丰富;为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奠定了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 不利影响:

(1) 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摆脱贫困而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垦山

种粮,使之恶性循环。农田面积减少。

(2) 河流泥沙淤积:水库报废。水利设施破坏、河流改道,增加水

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难度。

(3) 发展农田灌溉,大规模的干预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改变小

气候,造成盐渍化、沼泽化。

(4) 过渡放牧。滥垦乱挖,导致草原退化,引发沙尘暴等。 (5) 森林状况不断化,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河流暴涨、泛滥。 (6) 土地荒漠化、沙化。

(7) 水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8) 农药化肥的使用给环境带来长期潜在的威胁。 (9) 物种的不慎引进,给生态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工业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扩大了活动领域,丰富了物质生活。 不利影响: (1) 酸雨 (2) 臭氧破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