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时评文章收集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5时评文章收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如此“营养”十足的“辣”味,你是不是也需要来一点?

18、存在,就要绽放

不要人云也云,不要浑浑噩噩,不要蹉跎岁月,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迷失自我。我就是我,我要绽放,不畏风寒,不畏强暴,不畏权势,不畏富豪,不借口环境恶劣,不借口人言可畏。

存在,就要绽放,高歌。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技师游弋如此解读人生; 西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上海环卫工李影,自立环卫业公厕评价标准——“厕内无异味、地面无水渍、便池无积垢、门窗无灰尘、挡板无涂鸦、屋角无蛛网”成为行业准则,自己谱写“公厕工作歌……”。

青海省境内祁连山脉冰冻圈里,有对冰川科学家夫妻丈夫陈仁升妻子杨建平,长年生活在异地,不因艰辛环境而沮丧颓废堕落,陈仁升是好几个省区掌握水情水量“活数据库”,杨建平出版了冰冻圈专著。

这类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实尽职责,无悔书写人生。乃中国脊梁也。少,祖国精华,一个人也就一条脊柱。中国也就一个喜马拉雅山。 还有一类人,他们不是向精华致敬、学习,而是逆天而行,怨天尤人,心情失衡,牢骚满腹。一位副省长在民主生活上坦言,面对县委书记己任升迁,自己心里失衡,很不是滋味,有怨言,有怒气云云

基层有许多乡镇干部、副科长得了副科病,忽视“越往上走职位越少也是规律”,认为是组织上亏欠自己,对不起他,长吁短叹,情绪低落;或萎靡不振,无心干事,沉溺于玩乐;或丧失信念,把提拔无望当成堕落理由,忘记的职责,忘记了宗旨,忘记了最简单的对得起“工资”,花人民的钱-纳税人的税钱,就要做事做人的道理。

是花就要绽放,本性使然。

19、国人都应有家国情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了,每到端午最为人们乐道的当属诗人屈原的故事。据《史记》记载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张联齐抗秦,不幸遭贵族排斥,流放至江南一带。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如刀绞,先后写下《离骚》、《天问》、《怀沙》等不朽诗篇。屈原的诗歌连同他高尚的人格,早已化为人类历史夜空中的一颗明星,在无尽的暗夜中,永远温暖我们的心灵。这是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最高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儒家文化理念的精髓,能够最好的诠释家与国,在中国人心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这种无比宏达又无比细腻的情感归纳成为四个字----家国情怀。

国家、社会、家庭和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常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古至今爱国的仁人志士不在少数。古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今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国难当头誓死救国的吉鸿昌、抗震救灾中不畏艰险的官兵战士。他们的心中都怀揣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们都深知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不得不说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能够迅速地团结一心凝结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爱国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近年来因钓鱼岛等诸多事件爆发的抵制日货、打砸焚烧公民日系车、进日系餐厅吃霸王餐等打着爱国的旗号去干不正当勾当的行为,实在让人气愤。爱国不是流氓打砸的庇护所。 理性爱国,是一种胸襟,是一种对民族负责的态度。他需要强烈持久的行为,即自觉地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为报国之行。

在和平年代或许很少有大的机会能够表达自己如何爱国,然而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感,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他可以表现为爱家人,爱朋友,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可以表现为个人素质的提升;他可以表现为对贫困人员的帮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心怀国家,着眼当下即是最好的家国情怀。

20、四疯

官僚主义突发奇想,要让猪上树。于是便下发通知、开会动员、提出要求。

众人皆感压力山大,独形式主义满怀信心,激昂表态“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会后,形式主义命令手下,把树砍到,让猪趴到树叉上,从左右两侧拍下照片,并写下一份工作报告向官僚主义交差。

报告说:动员会以后,我们迅速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贯彻,充分认识让猪上树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责任。虽然大家都觉得猪上树很难,但我们就是要迎难而上,发扬革命大无畏精神,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官僚主义看了照片和报告,心里很是高兴,对形式主义大加赞扬,并给予劳动模范的表彰。

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听说后,赶紧组织庆贺,杀了猪、劈了树、炖了肉、备了酒,把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全部请来,一块吃肉、喝酒、唱歌、跳舞、桑拿、打牌,一番庆贺后,大家都觉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老百姓没了猪、没了树,敢怒不敢言。暗骂“这帮王八蛋龟孙子,终不得好死”。

21、“放下手机抱抱我”是对亲情的呼唤

“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读了孩子们的诗,你还忍心边陪他们边刷

手机吗?最近,南京几名小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一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孩子们质朴的呼声引发了众多家长的感慨与反思。(12月4日《北京晨报》)

虽然人在陪着你,然而心在手机里,这便是许多家长与孩子相处时的真实状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相处,让孩子难免会由此产生一种冷落、疏远和落寂感。他们希望父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刷手机上,如果这样陪与不陪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还不如一部手机重要”的错觉。当手机捆绑了作父母的业务时间之后,也就意味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变得淡薄。

随时都要拿着手机玩,对手机已然形成了巨大的依赖,这样的人被称为手机控。手机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缺乏亲密与温情。智能手机的使用给人带来了方便,如果过度依赖就会让自己成为被操控者,会对周围的一切失去敏感性,也会忽视身边人的感受,那怕是最相近的人。走路、上厕所、洗澡时候都要拿着手机,睡觉前还在刷微博、醒来第一件事摸手机、没有信号会抓狂、朋友聚会时自顾玩手机。相信这样的一幕大家并不陌生,到父母家去吃饭时,吃饭的时间没有刷手机的时间多,以至于面对父母的“唠叨”,也是随意应付;夫妻两人即便同睡一床,也是各自拿出手机玩耍,很少进行沟通与交流。“不想说话,不是没钱说话没底气,而一切都是手机惹的祸。”

科学上讲,患上手机依赖症有许多信号表现,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当你陷入“手机的世界”之后,意味着你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少,互动也变得稀缺,那怕是最亲近的人也会被无意中忽略。这对同样患有手机依赖症的年轻人来说,或许并没有什么,因为大家的情况都完全相似,然而对于“置身机外”而需要获得情感慰藉的老人和小孩来说,这种情况却让他们颇感受伤,要么抱怨,要么愤怒。

曾有媒体报道,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2013年,一组来自美国的图片《现代人的社交为何注定灭亡》中,图片中的男女从第一次约会到彼此示爱,从一起看电影到共同为心爱的球队呐喊助威,都通过手机完成。它以一种近乎夸张的方式警告人们,手机正在毁掉我们正常的社交方式。现在,孩子们又用歌声告诉每个家长,手机正在毁掉他们希望的亲情,他们希望陪在自己身边的父母,是“全身心”而不是一个“手机控”。

“放下手机抱抱我”是对亲情的呼唤,只有意识到这种“冷漠的伤害”,才能更好的学会控制自己,也才能在解放自己的同时,去更好的关心周边的人。我们不拒绝对新技术的使用,但不应成为手机的奴隶,否则在迷失自我的同时,也会造成整个社会的迷失。

22、以手机党的身份给写心酸作文的孩子回封信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里,刘烨自顾自地玩着手机,儿子诺一突然说:“爸爸我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让我陪你聊会天??”很童真的一句话,道出了孩子内心对父母陪伴的渴望。上周五,重庆市南岸区的一名学生在《爸爸看手机》中这样写到: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该篇作文被网友称为最心酸作文。(11月16日《重庆晚报》)

亲爱的孩子:

很抱歉如此冒昧的以这样一个身份给你写这封信,我也清楚的知道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网友也不愿通过这样的舆论聚焦来打扰你的生活。然而,你作文中透露出来的对一个爱玩手机的父亲的无奈以及希望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你的内心渴望,的确太让人触动了,况且作为和你父亲一样有

5

着同样爱好(玩手机)的旁观者,内心也真的有太多的话想对你讲。

你在作文中说,你的父亲特别爱玩手机,就连上厕所都要拿着手机“赏玩”好长一段时间。或许以你“有限”的经历看,你父亲的这些行为只是个案,然而,当你长大后来回顾这段“历史”便会明白,这其实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状态。在科技无限发达的外围环境中,包括我及你父亲在内的每一个个体似乎都被一张无形的网所罩住,而手机给我们提供的那些碎片信息,更是在很大程度上肢解着我们的生活,奴役者我们的闲暇时间。这或许也正是你父亲对手机“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

或许你要问,和手机长期“交流”,你父亲是不是就不爱你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你却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残酷的事实:在手机的奴役下,包括我及你父亲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人,却越来越丧失了与周围人相处的能力,而当面对面交流的苍白与网络间沟通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发现我们究竟错在哪。或许是现代数字终端带来的便捷让我们在两相对比中不愿意和周围人交流,或许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们都太需要一个“媒介”去排遣我们内心的孤独,亦或许是数字终端的单纯与简单,让我们不再愿意回到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来。可是,谁又知道呢?

时移世易,我也给你讲讲我们小时候的童年生活吧。那个时候,城市还没完全被陌生人社会代替,邻里之间也尚不需要用围墙、铁门来阻隔彼此的交流。在那些放学的午后,在那无数个有着皎洁月光的夜晚,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邻里的小伙伴在嬉闹中度过的。可现在,除了“家”这个狭小的空间外,你父母或许再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供你去玩耍和消遣了,这是你们的童年在这个时代里的最大悲哀。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无聊的时间里,在没有作业压迫的那些晚上,如果你能走出家的禁锢去和其它小伙伴玩耍,或许你对你父亲玩手机的抱怨就会少很多吧?

当然,我说这些话也并不是要为我们的这些行为开脱,相反,我得感谢你,感谢你童言无忌的作文里指出了我们平常一直在说却不想改变的糟糕事实;感谢你指出了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作为孩子的父亲究竟该怎样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去和他们相处;也感谢你让我们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怎样变换,无论网络世界多么精彩,其实身边的人才更值得我们珍惜。我相信,在你这篇作文的提醒下,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去反思自己的生活,去改变自己现在被手机奴役的状态,你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最后,祝你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一位与你不曾谋面的手机党

22、你在看明星,群众在看你

北京市朝阳区纪委今日通过北京纪委网站通报3起典型案件。其中,朝阳区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多名工作人员因娱乐明星王某到该中心办理业务时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在工作区围观、拍照、索要签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北京朝阳区纪委通报称,给予该中心主任范明悦党内警告处分。

围追堵截、机场守候、星夜等待、登整版广告、送别墅??一些追星族为了追星可谓是狂热至极,但朝阳区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多名工作人员追星追到忘记了工作,还是让人瞠目结舌。

从曝光的照片上来看,有大量群众等待办理业务,明星的到来引起骚乱,正常情形下,工作人员应当加快工作效率,维护秩序。然而,作为窗口岗位,多名工作人员置群众于不顾,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在工作区围观、拍照、索要签名,俨然忘记身份和场合,把自己当作了一个狂热的追星族。

其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小细节,在明星办理完业务离开后,经办业务的工作人员没有妥善保管工作信息,允许其他工作人员拍摄业务档案中王某的照片,也造成窗口外多名社会人员同时拍照,并被媒体网络上曝光,造成了不良影响:一者曝光了明星的隐私,侵犯公民权益;二者有利用职务便利牟取私利的嫌疑,严重违规,理应处罚。

朝阳区纪委给予该中心主任范明悦党内警告处分,朝阳区房屋管理局分别给予该中心工作人员刘珍依、韩婷婷、李楠警告处分,实属必须。无论是公务员法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规范,都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做出严格的纪律要求。遵守工作纪律,是公务员有效执行公务,提高办事效率的保证,而围观明星凸显纪律脱轨。不是个别,而是多名工作人员擅离职守,而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说明这个单位纪律涣散,玩忽职守,领导失职,监管无力。每个人都有追星的自由,但要分清个人爱好与工作职责的要求,不能公私不分甚至因公肥私。若不加以惩处,下次明星再来,只怕工作区空无一人。

你在看明星,群众在看你。你若只看见明星,群众和纪律自然化为虚无。在落实八项规定、提高服务水平的背景下,公务员的一言一行体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效果和力道。如何使公务员改革从表面形式到思想意识的主动转变,真正提高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强化政府各级部门的服务理念和纪律监督,根治人浮于事、贻误工作、罔顾群众、身在曹营心在汉等“庸、懒、散”现象,树立效能政府的新形象,就该从公务员上班脱岗追星这类“小事”抓起。

23、侮辱环卫工人,仅仅是无知吗?

网曝一名身穿制服的女子在朋友圈发帖称,“环卫节,一群行尸走肉”,另附上环卫工人照片。此帖经网友转发,引发大批网友指责。经查实,该女子属瓯海环卫处的一名协管员。23日上午,记者从瓯海区城市执法与行政执法局获悉,协管员吴某已经递交辞职信。该局考虑到事情已造成严重后果,同意吴某辞职。(10月23日《成都商报》)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环卫处的一名协管员,且参加了浙江省第十九个环卫工人节暨先进表彰大会,照理说,也应该受到些许感动,然而,身为协管员的女大学生竟然在朋友圈发帖称“环卫节,一群行尸走肉”,令人意想不到。究竟与环卫工什么怨什么恨?

从这位女大学生的工作性质看,可以算是环卫工的同事,为何对环卫工如此偏见?难道没有看到环卫工的辛苦?侮辱环卫工,就是侮辱她自己。虽然事后道歉,而且还被辞职,但带给我们的伤害仍然不能轻易抹去。

环卫工的工作很累,累到休息的时间和场所都无法保证。每逢看到环卫工的辛苦,我们也都从不吝啬同情心,也会力所能及去帮助环卫工人。可在现实中,却仍然有许多人是不尊重环卫工的,侮骂、甚至动手打人。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虽然有一个“环卫工人节”,可仅凭一个节日,并不能提高环卫工的职业地位,并不能保障环卫工人的职业尊严。一个人的侮辱性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会太大,但毫无疑问,对环卫工人的偏见却是像烙印那样深刻于许多人的心间。

这位女大学生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一方面是出于无知,不懂得尊重劳动者,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是为了哗众所宠。可在现实中,对于环卫工人的不尊重的难道只有这个女大学生吗?

侮辱环卫工人令人痛心,然而更痛的还是“制度性侮辱”。即便是环卫工主管单位也会出现不尊重环卫工的行为,比如给环卫工的“慰问金”,会在领导慰问之后收回,发给环卫工的福利会大打折扣。环卫工多是临时工,工作很累,但工资却很低,有的地方环卫工只能达到最低工资水平,还会经常被扣钱。这边是环卫工的工作辛苦,甚至成为“危险行业”,那边却是待遇无法得到保障,还会受到种种的侮辱。

一个人的侮辱言语终究会消失,但环卫工的职业尊严呢?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环卫工人的职业待遇,让他们工作得有尊严,能够有体面的劳动,能够获得该有的尊重。这需要给环卫工缔造出一个体面的工作环境,从制度和法治层面彰显他们的劳动者尊严。不过,于当前的现实,环卫工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恐怕还不会就此消失。

24、“免费”也是国民素质的试金石

西湖景区免费药品不到半天全被拿完。杭州西湖景区今年国庆为方便游客,设置无人值守的健康驿站提供免费应急药品、驱蚊水等。不过,令

景区管理处头疼的是,药品早上放进去,中午就全没了,藿香正气丸、红花油都是整瓶拿走,就算贴上“请勿带走,使更多人受益”的字样,还是不管用。(10月3日《今日早报》)

景区提供免费药品,既是便民举措,同时也能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树立景区的良好形象,可谓是双赢。只可惜,部分游客太不自觉,将免费药品据为己有,根本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如此一来,免费药品这样的好举措还能持续多久?会不会因个别人的问题而半途夭折?果如是,则不免令人唏嘘之余忍不住要问:难道国人的文明素养,还真的达不到享受“免费午餐”的程度?

藿香正气丸、红花油,都是常见药品,价格不是很贵,很多家庭其实也都常备。相信那些顺走药品的人,既然有能力出游,肯定不缺买药这点钱。他们之所以顺手牵羊,并非为了省多少钱,而是出于贪小便宜的心态。这种心态,很多时候也并非“故意”,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或者说是习惯,见了便宜就想贪,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是否需要、这个便宜能带给自己多大的益处、这样做值不值。个中缘由,众说纷纭——有人说源于过去穷怕了,有人则认为自私自利已经深入某些人的骨髓。不管如何,类似尴尬现象终归是发生了,这无疑是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的。

在发达国家,免费物品和服务很多,已经成为常态。最常见的,或许就是公共雨伞了——下雨忘带伞,谁都可以随时取用,随后再送还供他人使用,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遗憾的是,几年前北京地铁曾尝试免费发放雨衣,结果却遭到哄抢,有的小贩甚至10元转手倒卖。而在一些酒店的大堂内看到摆放着一排公共雨伞,其实都上了锁,需要交押金才能取用。两相对比,真的暴露出部分国人文明素质亟需提高的现实状况。

6

在“免费”面前表现如何,也是国民素质的试金石。如果总有人听说免费就一哄而上、一抢而空,用自己的自私自利破坏和挑战社会公德,显然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不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免费服务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给贪图小便宜的人制造展示自己丑陋的机会。在这方面,需要更多正直的人站出来,及时对类似不良行为予以制止。同时,社会舆论也应通过曝光、谴责等方式,更好地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

25、社会需要更多“变老的好人”

9月28日下午4点过,84岁的杨治清在渝北区嘉州电子校立交附近散步时,不慎摔倒在地。一名好心女子毫不犹豫地将他搀扶起来,还自掏10元钱,招了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家。昨日下午2点过,杨治清和妹夫黄民刚来到摔倒地点,试图找到帮助他们的这位女子。除了当面道谢,更多的是希望这种善举能够传承下去,不要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10月1日《重庆时报》)

正如报道所言,在岁月面前,不仅仅只有变坏的老人,也有变老的好人。事实上,尽管“扶起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例时常见诸媒体,但与扶起老人收获感谢相比,绝对是极其小概率事件,只是这样的事例过于平常,缺少吸引眼球的“新闻亮点”,媒体很少报道而已。遇到不慎摔倒的老人,路人及时帮助扶起,归根结底只是举手之劳,老人一句谢谢,路人一句谦让,很快便各奔东西,着实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占绝对比例“变老的好人”很少有媒体去关注,反倒让比例极少“变坏的老人”,不但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风头甚至盖过“变老的好人”。

其实,饱经岁月风霜的老人,往往比很多年轻人普遍更明是非曲直和道德伦理,也更注重晚年的节操。对某些不良现象会更加反对,甚至以“快一辈子人了,哪能干愧对子孙的事”来表明自己的厌恶态度。而对于某些为老不尊甚至摔倒被扶起反讹诈对方的行为,更多善良老人不但非常痛斥,更对这一现象给自己带来的直接伤害深表痛心。

老人不慎摔倒,让众多中青年群体面临“扶不扶”的纠结,然最大的受害群体还是众多年老体衰的善良长者,80多岁的杨治清不慎摔倒不但过路女子及时扶起,又掏出10元钱让出租车送其回家,整个过程没有产生任何犹豫,而被扶起的杨治清事后亲手写下感谢信,执意要寻找扶起自己的女子,当面表示感谢。扶人女子和老人的这种行为,才是我们社会真正的主流生态,也更值得人们去“复制”和传承发扬。

实际上,面对媒体频频报道的“扶不扶”,某些人以“老了变坏”来诠释这种不良现象,无论是调侃还是批评,显然都是对老年群体的不尊重,我们不能因为极个别老人“变坏”,就把所有摔倒的老人都贴上“讹人”标签,正如不能因为极个别80后、90后缺乏责任感,某些人就将其概括为“垮掉的一代”等等,这种“一竿子撂倒一船人”的思维逻辑,不仅与社会现实极为不符,也是对广大年轻人的一种侮辱。

老年群体中,确实存在某些为老不尊,也不否认有“变坏的老人”,这与年轻人中同样存在极个别不讲文明甚至不讲社会公德一样,既是极少数,也纯属正常现象。有“变坏的老人”,同样有更多变老的好人;有极少数不讲社会公德甚至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更有数不胜数的年青一代为推动和发展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文明和发展扛起大梁。

老人摔倒被好心女子及时扶起,让老人的亲属感到是遇到了“福分”,举手之劳让老人的亲属如此敬重,足可见“扶不扶”在老人和有老人家庭中的份量。老吾老而及人之老,老人的今天本身就是很多人的明天,今天伸出“福分”之手,给老人一份关爱,就是为以后的自己赢得更多的“福分”,别再用“变坏的老人”来为自己的冷漠做掩饰,伸出关爱之手,则能看到更多“变老的好人”。

26、“忍”的哲学

时下,有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常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或手臂上写个“忍”字,以约束自己的言行。的确,“忍”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减少纠纷,必要时还真是忍着点好。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遭百日之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都是说“忍”的必要性。但事有可忍不可忍之分,并非主张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正邪、美丑善恶的“兼收并蓄”。“忍”行之于正道,就可以“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思无愧于心”。然而,“忍”用之于歧途,则有忍以升官,忍以作诈,忍以发横财,忍以苟且偷生之嫌。

“相公头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对忍让的形象写照。忍让的襟怀像大海一样博大,忍让的风骨像高山一样浑厚。克制是忍让的门户,失去了克制,就会变成一只狂叫乱吼的猛兽;友爱是忍让的源头,失去了友爱,忍让的领地只不过是一片荒丘。对待对方的误会有勇气说一声“没关系”,也许会解开感情上的纽扣;对待对方的讥讽有涵养,做到不在乎,也许会填平心灵的鸿沟,让我们在生活中都理智地忍让一些,因为忍让也是一种美德。

忍,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往往由于你一时的冲动就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麻烦,甚至是生命的威胁。在你忍住的刹那间,你拯救了自己,也为社会营造了和谐与安定。社会需要你的忍,你的家庭更需要你的忍。善待生命,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忍让确能带来风平浪静,不妨忍让一番;如果面对犯罪分子,还是一味容忍,如此“东郭之仁”,定会害人害己。如果几个坏人为非作歹,欺负好人,几十甚至几百旁观者明哲保身,不敢挺身而出,如此之忍,简直是麻木不仁。还有一些“忍”君子,钱财被盗不报案;少妇少女被污辱不声张,屈受淫贼牵制,如此等等,实在不可取。

其实,“忍”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孔夫子的圣训“小不忍则乱大谋”在中国妇孺皆知,几千年来逆来顺受的事司空见惯,“忍为贵”成了保平安的一剂良药,而开方的都是些财大气粗、力大欺人的歹人。这些人乘势越发壮大,更加凌人,而忍者也越发地贫弱,越发地被欺凌。几千年的循环,曾扼杀了多少人的生机,磨灭了多少人的生命,与其说积贫扶弱,莫如说“积忍积懦”。有鉴于此,关于“忍”,愚以为:当忍者则忍,忍则有益;不当忍者则不忍,忍则有害。衡量的标准是:看大小,量长短,权轻重,判是非,断善恶,识美丑,辨黑白,论正邪。此乃“忍”之正解。

27、爱心并非过剩,只是需要更新观念

2007年,为帮助贫困学生,四川攀枝花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网友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

方寄来,为学校解了忧。8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一直没有停止,学校收到的衣物越来越多,但这却让学校犯了愁。(11月24日《华西都市报》)

有媒体将这则新闻,打上了“爱心过剩”的标签。对此,笔者不这么看。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年代,爱心都是一种美德,只会越多越好,不存在过剩的问题。眼下,之所以出现受捐者为爱心所累的情况,更多还是我们表达爱心的方式有欠缺。

首先,煽情式的网上捐赠,固然可以让发帖求助者迅速得到帮助,但往往也会陷入到一种盲目的情绪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当一则求助帖成为热点之后,会收到大量的捐赠,可这种只追热点,不求实效的做法,可能会让爱心溢出来,产生一些负效应。新闻里,旧衣物囤积,此前媒体报道的一些案例中,善款大大超过实际需求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即将出台的慈善法就个人募捐进行了规范。而眼下最需要做的,则是爱心人士在捐赠之前,应先核实一下情况。打个电话,虽只是举手之劳,但也是避免爱心过剩、见效最快的方法。

其次,慈善不是施舍。给一个小学生捐女士大衣、文胸,或者拿一些明显气味大、污渍多的衣物给别人。这样的行为,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捐赠。因为,在成熟的慈善理念中,捐赠之前,需要换位思考一下,自己能不能穿,穿上后会不会舒服。如果自己都觉得太脏、太邋遢,那么又何必把这种所谓的爱心“捐”给别人呢?

此外,人们为什么宁愿选择用直接捐赠的方式来表达爱心,恐怕也要进行反思。我们都知道,应该把慈善交给专业的人和团队来做。可往往,一些慈善机构出现的丑闻,会让大家担心自己的爱心被人中饱私囊。所以,更新慈善观念,同样需要让人们看到,一个健康、透明的慈善产业正在为爱心奔波。将慈善事业进行一番升级,想必发生在得石镇中心校这样“爱心过剩”的情况,概率会大减。因为,相比于个体的盲目,慈善组织的办事效率无疑是最高效的。

28、保持读书的定力

读书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事情,已经融入生活。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很羡慕同学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渴望自己也有一本。但这个愿望一直到上初中才得以实现。也许就是那段漫长而刻骨铭心的期待,令我犯上“书痴症”,一病不起,一往情深。

在压力大、节奏快的现代社会,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上,要想摆放一张安静的书桌、保持一种求知若渴的定力,似乎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爱书之人来说,应该怎么办?借助一句顺口溜,“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未尝不是增强读书定力的良方。

“死读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耐力。古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是一种把读书当做进身之阶和“敲门砖”的态度。一旦把门敲开,书本就弃之不顾了。而真正的读书人,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向往。所谓的“死读书”,就是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是一种“板凳要坐十年冷”“读书不为稻粱谋”的态度。我在工作之外,总会极力回避一些应酬,尽量多留一些时间潜心诵读。无论是在基层一线还是在机关部门,无论是出差路上还是过节回老家,总有那么几本书伴随着我。就算再忙,总有工作闲暇之时、客走人静之夜,手捧一卷、操持雅好,尽洗尘心、神游物外,何其快哉!

“读死书”考验的是眼力。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最吸引我的往往并不是新近流行的“快餐读物”,而是那些尘封已久、乏人问津的“古董货”,或是那些理论艰深、读起来“烧脑子”的“大部头”。这种大家都不爱看、不屑看的,大概就是所谓的“死书”吧?这些书或是年头久了“不合时宜”,

7

或是学术味浓“不切实际”,往往被敬而远之。但我却发现“死书”如获至宝、阅读“死书”如饥似渴。这些年我常买一些古籍,或一些学术著作,几年下来,我感到正是由于在读书上坚持“不走寻常路”、思想认识上力求“见人之未见”,下笔才能“发人之未发”,写出几篇让自己感觉尚可、亦能为周围朋友认可的文章。可以说,读书满足了个人所需的精神营养,为个人成长补了钙、充了电。当然,干部读“死书”、钻“故纸堆”,主要还是着眼于如何把“死书”读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阅读思考的成果运用到修身做人、干事创业上。

“读书死”,大概可以算是学习定力的最高境界了。古人有“三余读书法”“三上读书法”,又有“四时读书法”等等。总之,职场中无论何业、一生中无论老少、一年中无论寒暑、一天中无论何时,都宜读书。这种“读书死”的办法,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用生命在读书”。的确,读书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干部而言,有改造自己、改进工作的重大使命,因此随着时间推移,尽管认识水平在提高,但工作、修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能不坚定“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与时俱进地读书,直到生命的尽头。

29、老人安,则社会安

——让政府搭好“养老”这个平台

如果问我:“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即使问一万次,我也会给出一个相同的答案:“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只要真正实现了这一点,整个社会必定安稳祥和,有序和谐。”

我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我在民政系统专门从事老年社会研究工作已经整整十一年了。

试想,一个人,如果他的父母是健康的、富足的,他也已经能够预见到自己的晚年同样会是安定的、富足的,那么他就很难走上极端的道路,因为他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可以期待。

目前,扶贫脱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党和政府给予自己的一项艰巨任务。

众所周知,加速发展,是扶贫脱困的不二法门。而在扶贫脱困的过程中,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地区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则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涌入城市并且长期扎根在城市谋生,继续留在偏远贫困地区的老人和孩子,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痛点。

这些老人和孩子的健康与平安,直接关系到那个庞大的城市打工群体的安定,也就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诚然,这些年里,国家在扶助农村空巢老人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具体的举措,但空巢老人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给他们一些金钱上的补助就能够解决的。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不仅仅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依”,这个“依”字,对老年人来说,才是更重要的。所以我认为,实现农村空巢老人集中养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我参观过这样的村庄:里面建一所很大的院落,老人们每人或者每对夫妻一间房子,可以自己做饭,可以吃食堂,平时就坐在院子里,大家聊聊天,收拾收拾花草,整整蔬菜,洗洗衣服。

住在这样的院落中,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他们不孤单。而远在异乡、不得不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回来一次的儿女们,也不用担心父母摔倒了、生病了,没有人发现,没有人照顾。所以儿女们能心安。

老人安,则社会安。

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建设这样的集中养老机构,需要所在地政府牵头给出政策,最好还能获得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愿意向社会贡献爱心。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搭好“养老”这个台,让那些有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在奉献自己的爱心的时候,不再盲目,可以目标精准的制定计划,有的放矢。让贫困村中的空巢老人的社会赡养,实现持续性、稳定性。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现实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值得我们所有人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30、爱的坚守铸就大写的人生

80后,大多已结婚生子,有公婆帮着照看孩子,他们只管按部就班工作,享受着幸福甜蜜的生活。然而,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南木桥村29岁的张敏敏却无法感受到这种来自家庭的幸福:家有81岁的老婆婆(当地方言,即公公的妈妈),61岁的残疾公公,还有左腿被截肢的老公和年幼的孩子。家庭屡遭不幸,这个80后的女子不离不弃,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对于这位名符其实的中国好人张敏敏,笔者在赞叹之余发自内心地充满了钦佩。俗话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她教会了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可是,把这些苦难一股脑儿放 一个80后弱女子的肩上,却似乎让人明显感到上天的不公。然而,从这位以苦为乐的张敏敏的言谈举止中,我们看到的是斗志昂扬的朝气,是充满信心的活力,是坚忍不拔的锐气,是勇敢接受命运挑战的魄力!

身处逆境,身心俱疲是人的正常反应。这种情况在张敏敏那里确也曾经瞬间有过,然而她内心的良知和天性,以及她父母的鼓励给了她勇敢站起来、走下去、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力量!唯有逆境才能考验人,锻炼人,也唯有逆境才能成就人!从无数个看似平凡的小事中,我们读懂了张敏敏的内心世界:无愧于家庭,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形似柔弱,实则刚强,展现给世人的是对人生的美好追求。虽然残酷的现实让她多了些劳作、付出,少了些享受、休闲,但是正是在辛勤的劳动中,张敏敏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升华。家人在,家就在,这深入骨髓的家的观念支撑着她坚持下去,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操持家务,下地劳动,搞好养殖??一双年轻柔弱的臂膀,撑起了一个上有老、下有小、丈夫残疾的完整的家!

与命运共舞,而不是简单地屈服,这位80后以生动的实践诠释着怎样迎接挑战。当初嫁到这个家庭就是因为爱,当丈夫因车祸而左腿被截肢后,仍然不离不弃与这个家庭同甘共苦,还是因为爱!这种坚忍、自信、不屈的性格,源于强大的内心世界,其核心仍然是爱!

张敏敏还非常年轻,但是她与这个家庭的深深的缘份却牢不可破、相濡以沫。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不相信宿命论,更不相信因果报应。可是,从她的付出、善良与坚强中,我们还是要说:好人定会有好报!付出总会有回报!

入选中国好人榜,就是这个社会给予张敏敏的认可,就是周围的人们对张敏敏行为的肯定。困难总会克服,苦难终会过去。勤劳的双手总会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幸福生活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张敏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向家人、向所有年轻人交出了一张完美的答卷,书写了对家人的忠诚、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回报。

敢于迎接所有的不幸,敢于挑战一切的痛苦,敢于付出再大的辛苦,仅仅凭着自己柔弱的肩膀!张敏敏以柔弱的肩膀托起一个家庭,却让全社会从她身上学会了坚强、坚守,乐观、向上!正是这爱的坚守铸就了她大写的人生,向社会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尽管一切的祝福都显得多余,但我们还是要说,好人一生平安,幸福正在敲门!

31、“辞职为儿办婚宴”是一种迷失

“哪怕这个村主任不当,也要把儿子的婚礼搞起来。”陕西城固县莲花街办杜家槽村村主任马某,为给独子办个像样的婚礼,向纪委报备酒席数

量未获通过后,他辞去村主任职务。(11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村主任辞职”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由于工作能力、群众支持率等的影响难免造成这一结果,但是如果辞职的原因是“为儿办婚宴”就有些味道可以品了。看罢新闻,有人持反对意见:“虽然他家比较有钱,但作为村干部这样做有点太铺张了。”有人则表示理解:“他当上村主任才两年,为村上干了不少事。远的不说,就现在这条路,也是他上任以后修的。我们还是很认可他的。再说了,作为乡邻,他家独子结婚,这对他家来说绝对是件大事,我们都要来给他撑个场面的。”其实,这两种说法我们都能理解,但是作为村主任又是党员,“辞职为儿办婚宴”的举动却显得非常任性,已经违反了相关规定,对此举动的解读是不该有分歧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农村,人们都比较爱面子,如果来的人少了,说明自己人缘不行,只有大操大办才是家庭条件优越的象征,才是生活条件富裕的表现,才能光宗耀祖。当这样根深蒂固的思想与现实制度发生冲突的时候,权衡较量,作为普通群众会选择“任性辞职”。但是村主任并非普通百姓,虽然不算什么正式的官员,可是在老百姓眼里,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因此其一言一行都必须要符合党员干部的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辞职为儿办婚宴”的做法就显得唐突和幼稚。

老百姓有句俗语:“官身不自由”。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为官者首先要考虑的是百姓的困难和疾苦,另一方面是为官者要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根据汉中市纪委、监察局2013年下发的《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规定,领导干部在具体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中,严格控制宴请规模,举办筵席符合有关规定,不准设立礼柜;不准未按规定程序报告、未如实报告或超出报告事项而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这项规定不只是针对领导干部也同样适用于村干部,因此,“辞职为儿办婚宴”于情不能不顾党和政府形象,于理不能违反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准则,试问这种做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