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状况研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状况研究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城市特质也是表明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深圳有“鹏城”与“一夜城”之称,反映出深圳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速度异常迅猛。1980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下,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实施特殊的经济政策,开创了深圳城市化发展的新格局。深圳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2004年,广东省统计局根据某六项指标对全省21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深圳属典型的城市经济,城市化率达到92.46%,列21个城市的榜首,同时也位居全国首位。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供给和需求量方面促进了超市对生鲜食品的经营。

供给水平伴随城市化发展会相应提高。只有当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市场经济的发展才更为完善,相应产生与各类连锁零售商业发展配套的市场体系与服务体系;农产品的供给更为丰富,价格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城市基础设施与现代化通讯设施都更为完善,为连锁超市的物流体系提供了基础。城市化水平从上述方面为连锁超市介入对生鲜食品的经营创造了条件。

城市化为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创造了需求。农村人口大量转变为城市居民,逐步适应城市生活,改变了以往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急剧膨胀,增强了连锁超市介入生鲜市场的动力;城市居民相对集中的生活小区增多,为连锁超市布点设店提供了广泛空间;大量妇女参与到社会工作当中,为了简化家务、节约时间,她们更多地选择超级市场所作为购买日常生鲜食品的场所。

3.2.2需求因素

1.深圳现有零售业态的缺陷

引起人们对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关注的最直接的动因,是中国各大中城市现行的“农改超”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是基于目前我国农贸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缺陷。遍布我国大小城市的农贸市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市场形式,曾经一度成为我国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城市居民日常购买生鲜食品的重要场所。但是,作为较初级形态的市场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农贸市场的弊端日益显露,发挥的功能也越来越局限,

现行的农贸市场存在着如下多方面的问题:

(1)农贸市场出售的农副产品的安全性等现实问题。传统的农贸市场准入门坎低,各种类型的经营者自由出入,进货渠道复杂,造成货品质量不稳定,经营者信誉难于保证,加上农贸市场的设施不完备,市场管理不规范,频频出现农副产品农药残留、化肥残留、重金属等指标超标;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滥用生长激素、抗生素;农副产品加工过程中滥用有毒有害添加剂等等问题,危害和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

(2)城市建设管理问题与城市交通问题。农贸市场内的经营者大多为外来人口,因而时而出现拉帮结派、欺行霸市等行为,对城市治安管理造成压力。此外,农贸市场的脏、乱、差也一直是城建与城管工作中令人头痛的问题。农贸市场的另一个弊端,表现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散经营者需要自己进货,每户都自备三轮货车、机动三轮、微型面包等交通运输工具,但有合法、齐全手续的却不多。虽有交通管制,对禁区、交通及停车管理还是带来了

巨大的压力。

(3)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和垃圾的“逆渠道流通”问题。由于农贸市场上出售的农副产品大多未经加工或只是经过了初加工。大量无用的下脚料和垃圾随农副产品带入城市,最后再通过环卫系统重新回到农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蔬菜中毛菜和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由此产生了一个数额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其中包括: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方面的成本在内)。 (4)税收流失问题。由于农贸市场复杂的购销渠道和经营方式,使得市场税收征管难度大,税收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上述问题的存在,成为了我国目前推行“农改超”计划的城市所提出的实施这项政策的主要依据。

2.深圳市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从人均GDP水平和超市业态的发展的关系来看,在发达国家,人均GDP 大体达到2500-3000美元左右水平的时期是超级市场以连锁化为特征的发展时期(乔颖丽,2005)。根据深圳市统计局资料显示,深圳市的人均GDP在1997年时就达到3000美元左右。2003年,深圳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5万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590美元,大大超过了超市连锁经营发展所要求的条件。因此,以收入水平作为一项衡量标准,深圳市早已具备超市连锁经营的基础。并且根据2005年最新统计资料,第一季度深圳市居民(包括暂住居民家庭,下同)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43.91元,同比增长10.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9.1%,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收入水平的提高,令消费者降低了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而更多去关注生鲜食品的质量以及购物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当家庭月收入低于1000元时,消费者在购买生鲜食品时几乎只考虑价格因素,因此他们选择价格低廉、能够讨还价格的场所购买所需;而月收入高于8000元的消费者几乎不关注生鲜食品的价格,只追求食品的品质和购买的便利性与舒适性;在收入超过3000元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价格与质量的关注是一致的(胡定寰,2003)。另外,收入越高,时间价值越大。超市里汇集上千品种商品,便于让消费者实现“一站购买”,另一方面,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将生鲜食品经过简单清洗和加工后再送到各个门店进行出售,简化了消费者的烹饪,于是大大节约了顾客购物时间。

在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

3.深圳市消费者的特征

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对其消费选择都有影响。作为一个人口结构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为主的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市的消费者具有鲜明特征。

首先,根据深圳市政府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02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达到504.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9.44万人,暂住人口364.80万人。按人口规模评判,深圳市属于特大城市。这类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总体水平较高,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其次,全市人口平均年龄小。深圳人平均年龄30.8岁。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5.37岁。15~59岁劳动适龄人口占88.41%,20~2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5,65岁及以上人口仅占1.22%。根据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明显比老年人更接受超市这一新兴的零售渠道。30岁以下的消费者去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比例比50岁以上的消费者高40%。目前,连锁超市的生鲜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年人和青年人。

最后,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被接受程度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者对购买蔬菜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要求越高,去超市买生鲜食品的可能性越大。深圳市的人口结构呈现两级化趋势:一边是高学历、高素质的知识技术型人才的密集,另一边则是低学历、低素质的劳务型的打工者以密集。男性人口345.44万人,女性人口355.44万人。较低文化素质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受过大学教育人口中,男性占2/3。因此,消费者群体素质较高,具备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市场基础。

4.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中国食品市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广东“毒大米”以及相关类似事件被曝光,食品安全成为了深圳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最为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消费者评价分值4.84.64.44.243.8始终有货物有所值价格购物因素图2 消费者超市购物最看重的因素

图2显示了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物最为看重的6大因素,排在首位的就是食品安全因素。排在第二位的绿色食品标识也表明了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的追求。该表将各种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物看重的因素程度分为五个档次,非常重要为5分,很重要为4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2分,很不重要1分(中国连锁经营年鉴,2003)。 农贸市场和马路市场由于经营环境、交易者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等因素,是近年来销售环节上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连锁超市由于经营规模大,为降低成本而确立定点采购制度,从集约化蔬菜基地进货,从而保证了生鲜食品的质量;经营场所稳定,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另外在深圳市,连锁超市对生鲜食品质量和安全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进行监测和认证,减少了深圳市生鲜食品在质量卫生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和卫生检验方面的控制管理成本。

生鲜食品质量的跟踪与反馈能够通过连锁超市对供应链的控制得以实现,因此对于食品

安全的需求呼吁连锁超市经营的方式。

3.2.3供给因素

1.农产品供给的丰富

深圳特区快速发展的初期,伴随城市快速扩张,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又使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当地的生鲜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价格也始终保持高位。深圳市农产品流通中因供求信号扭曲导致的高昂交易费用与机会成本,不断地呼唤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1989年,新成立的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了深圳布吉农产品市场,一方面开创了著名的“企业办市场”的组织制度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实实在在地发挥了生鲜农产品的蓄水池作用和主渠道功能,将深圳的菜园子扩大到了全国范围,将南味北货都吸引到了深圳市民的菜篮中。布吉的开办,有效地缓解了深圳农产品的供应不足,稳定了物价,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深圳市农业结构的升级。在布吉市场的带动下,农产品公司又提出“两头延伸”的市场扩展战略,将农产品从生产、批发、加工、储藏、保鲜、运输超市销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深圳的农业产业化。

另外,在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技术支持方面,深圳食品加工与冷链物流技术发展相当成熟,为生鲜食品在超市的经营打开了便利之门;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已经在深圳市的连锁经营得到广泛应用。

2.政府宏观政策推动

2001年以来,从福建省的福州市开始,广州、深圳、南京、北京等等许多城市都提出了自己大规模的“农改超”计划。这些城市计划用三~五年的时间完成三环或几环内的“农改超”工作,其目标是将传统的集贸市场用现代化的连锁超市形式取而代之,最终将农贸市场赶出城市。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这一政策的提出表明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农贸市场超市化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将继续推广。深圳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鼓励政策,争取用三到五年内的时间,分步对全市289个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的改造。具体的优惠政策有: (1)改革行政办法支持连锁企业:简化连锁企业的审批手续、放宽经营限制、集中报税。

(2)改革收费办法,减轻企业负担

(3)对物流配送给与电价优惠和技术改造支持:对企业的大型冷库、配送中心用电,其电量的30%,按工业用电电价标准收取;对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中央商品分拣系统、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商品采购和销售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项目纳入深圳市改造项目计划,享受政府有关改贷款贴息或低息借款政策。

(4)积极帮助连锁企业拓展市场:通过加大对连锁企业商业的宣传,在连锁企业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无公害猪肉专柜的建设和推广。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