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状况研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状况研究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 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对农产品流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现状、激励因素和影响,以及通过展示深圳民润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供应链的运行模式,来探讨以上问题。

1.1.2研究意义

根据上述研究背景所提出的问题来看,通过对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特点的分析以及国内外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对比研究,把握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必然趋势,以及适于进一步发展的条件。通过对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状况的理论分析,了解超市介入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各方面激励因素,通过对深圳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实证研究,展示出深圳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的供应链结构,说明其物流体系高效率运行的原因,有助于为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相关文献

目前,国内外对本项研究选题相关的已有成果还非常少,因为超市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介入生鲜食品零售领域的时间还比较短暂,因此对超市生鲜食品零售业态与产业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性研究方面。而相关的理论研究是先从制造业发展出来的,后来逐渐发展到流通业和商业等领域。美国的Stevens认为:“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模式。”(Stevens,1980)。哈理森(Harrison)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及将原材料转换成中间产品和成品并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等功能的功能网链”(Flarrison,1985)。

1.2.1超市生鲜食品零售业态研究

胡定寰、俞海峰和T.Reardon(2003),以蔬菜为例,对北京小白羊超市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计量模型方法所得出的结论表明质量、价格、人均收入以及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张琼、郑光财(2004)对农改超后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生鲜超市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迎合和满足了现代人追求快节奏、高质量的生活方式的需要。方昕(2000-2004)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市生鲜食品管理问题,例如超市生鲜食品经营原则、定位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Thomas Reardon、C.Peter Timmer和Christopher B.Barrtt(2003)所作的研究认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业的规模化发展、物流技术进步,使超市能够提供种类繁多且价格低廉的生鲜加工食品。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催生超市零售业态的重要因素。Fernando Balsevich,Julio A.Berdegue和Luis Flores(2003)认为,就发展中国家超市生鲜食品零售业态的成因来说,还在于生鲜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黄序和(2002)认为,由政府推动的“农改超”对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有重大推动作用。朱李明(2004)针对政府职能与市场竞争对 “农该超”这一课题从交易制度的演化与变迁角度进行了探讨。

1.2.2 超市生鲜食品产业链与供应链研究

黄祖辉、鲁伯祥、刘英东和吕佳(2004)对中国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来自产品特性、 技术支持、营销与竞争、组织成熟度等方面,并就如何消除这些因素提出了具体建议。方昕

(2000-2004)对生鲜食品供应链现状及发展趋势也做了一系列研究,针对不同规模的超市提出了农产品生鲜配送的方案。阳明明、尧浩根、范进超、陈功玉(2004)对深圳市的农产品物流进行了分析,认为深圳的农产品加工配送企业和农产品超市等环节的综合发展,符合全球供应链物流的发展规律。白士强,田源(2004)分析了我国生鲜配送的现状,并就生鲜配送的解决和生鲜配送中心的建立提出一些积极建议。

1.2.3农产品流通方面

胡定寰、Scott Rozelle、T. Reardon、Peter Timmer、Honglin Huang等人在“超市和农产品产销”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中讨论了中国超市采购体系的变革对农产品生产者所提出的机遇和挑战。周洁红、金少胜(2004)对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前后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方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他们认为,生鲜超市是我国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真正主体,但它的出现将对我国当前的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生产规模、农民的素质和就业等产生深远影响。David Boselie、Spencer Henson和Dave Weatherspoon(2003)认为,农户作为小生产者参与到超市生鲜食品供应链中,通常是链条中最被孤立、最小的以及势力最弱小的组成部分。胡定寰(2003)提出超市将有可能成为带动亿万农户进入产业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罗必良、温思美、林家宏(1999)对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办批发市场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因素。

1.3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目标

本文将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在深圳特有的城市环境下,连锁超市参与生鲜食品经营的现状;依据零售业态变迁理论分析连锁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成长的各方面激励因素;通过对实证研究,展示深圳连锁超市生鲜食品供应链现状以及其运行模式;研究超市经营生鲜食品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为深圳市生鲜农产品超市经营提出可供借鉴的政策建议。

1.3.2研究内容

基于上述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将分为四大部分进行。 (1)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导论部分与第二章根据研究的背景,构建本文总体分析框架及理论基础。形成研究的基本假设,即:超级市场已成为深圳市生鲜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除了深圳特有的环境和条件促进了它的发展之外,更主要是由于深圳具备了优良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从而生鲜食品供应链体系发达并且高效率。

(2)对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展开研究

第三至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推动其成长各方面激励因素。本文以深圳市民润连锁超市作为案例,对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供应链模式进行研究,展示供应链上各方利益主体特殊的联结方式与利益机制。

(3)深圳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绩效分析

第五章讨论超市作为供应链条的核心,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以及农产品生产者所产生的影响。

(4)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根据上面三部分研究结果,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与结论,揭示其政策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目前环境条件下,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零售业态成长和供应链构建的政策措施。

1.3.3研究方法

本文拟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预设的研究目标。具体包括有:描述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

拟采用比较分析法,将我国与发达国家超市业态的发展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把握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必然趋势。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描述性分析法,对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零售业态生成所对应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说明该业态生成并迅速发展的激励因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深圳市连锁超市生鲜食品供应链组织形式的现状与特征,利用案例分析方法解剖深圳市民润农产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生鲜食品经营的供应链模式。用比较分析法对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进行绩效分析。利用演绎分析法总结所有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章 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特点与国际比较

2.1基本概念: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的概念界定

连锁超市:国际连锁协会对正规连锁超市的定义是:“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超级市场11个以上的零售业”。深圳市连锁超市主要以标准食品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型超市为主。 其中标准食品超市是指,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每日生活需求的零售业态;大型综合超市(GMS)指面积在2500平方米以上,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食品占所销售商品的1/3左右,满足顾客一次性购买需求的零售业态。仓储式超市是一种面积在一万平米以上,以会员制为销售制度,以量贩为特征的批发性超市。

生鲜食品:目前生鲜经营范围较有代表性的是日系的“生鲜三品”,即: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对这类商品基本上只做必要的保鲜和简单整理就上架出售,未经烹调、制作等深加工过程,因此可归于生鲜类的初级产品;再加上较常见的:由西式生鲜制品衍生而来的面包和熟食等现场加工品类,就由初级产品的“生鲜三品”和加工制品的面包、熟食共同组合为“生鲜五品”。

2.2生鲜食品与超市生鲜食品的经营特点

2.2.1生鲜食品的特点

生鲜食品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消费品: 它们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败变质。生鲜食品是我国国民日常生活中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因此除了安全性要求之外,为满足消费者口味的多变性,生鲜食品还需要具备品种多样性的特点。

基于上述特点,理想的农产品供应链应该保证生鲜农产品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保证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实现品质稳定或提升;保证食物的新鲜、安全、多样性;降低整个物流损耗,节约成本。

2.2.2 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的经营特点

1.前期规划设计要求高

完整的生鲜区所需要的前期工程和设备资金投入较大,首先连锁超市各个门店经营的设备投入约有1/3在生鲜保鲜设备上;生鲜商品求“鲜”,对商品加工、保养,势必加大了人员投入,而某些技术性强的岗位,员工待遇要更高些。

2.环境适应性敏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