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复习学案2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师说》复习学案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文中体现韩愈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0.韩愈《师说》中,引用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从而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以能者为师的观点。

11.文中用来论述懂得道理有早晚,学问和技艺各有研究的名句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2.韩愈在文中说明自己写作本文的目的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的错误态度。

14.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高考链接,尝试为下面的句子准确断句,并翻译

(1)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4分)(10年四川卷) 【答案】(1)(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2)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竞不知所从来。(10年天津卷)

答案(2)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3、小故事记忆:道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

备用:1、积累“道”的常见义项(读《考点知识必备清单》)

①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②途径,方法。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③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④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⑤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⑥道理,规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⑦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⑧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⑨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