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3节 第1课时 汽 化—2020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Word版课时作业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第三章 第3节 第1课时 汽 化—2020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Word版课时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 化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汽化

1.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书写毛笔字时,纸上的墨迹逐渐变干的过程是 汽化 ( 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该过程 吸收 ( 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2.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利用了水的汽化,需要吸热 B.利用了水的汽化,需要放热 C.利用了水的凝固,需要吸热 D.利用了水的挥发,需要放热 知识点2 沸腾

3.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得水温暂时低于水的 沸点 而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是从锅底抽掉燃烧着的木柴,使得水无法 吸热 而停止沸腾。

4.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C.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知识点3 蒸发

5.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并且只在液体 表面 进行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才可以进行,是在液体 内部 和 表面 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都要 吸 热。 6.小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妈妈每次洗完头后都会用吹风机来吹干头发,且边吹边用手不停地上下掀动头发,这样头发干得更快,因为这样做( D ) A.仅通过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

B.既提高了温度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 C.既增加了蒸发面积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

D.既提高了温度、增加了蒸发面积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

综合能力提升练

7.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 60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 ( 选填“会”或“不会” )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60 ℃,只有当 醋全部汽化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8.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的酒精,如图所示。将它们放在A、B两个温度相同的房间内,经过两个小时,发现放在A房间的茶杯中酒精减少得多,由此可以推断 A ( 选填“A”或“B” )房间的通风良好。

9.从沸水锅中将煮熟的鸡蛋捞起来:①马上用手拿起沾有水的鸡蛋;②稍等一会待蛋壳上的水干了之后。第 ② ( 选填“①”或“②” )种情况会感觉更烫手。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造成前后感觉不同的原因: 蛋壳上沾有水时,水蒸发吸热,从而使蛋壳温度不至于太高 。 10.如图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 蒸发 ;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一些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 沸腾 。

11.如图所示是一碗平桥豆腐羹,表面波澜不惊,看不见一丝一毫的热气冒出,要是你急着张嘴去喝,舌头肯定要被烫得“乱跳”。平静的油层下,滚烫才是真相,主要原因是( D )

A.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B.油层和豆腐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脂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阻碍豆腐中水的蒸发

12.如图所示是新疆地区坎儿井的结构图。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地下水输水方式之一,之所以在地下输水,是为了( B )

A.利于灌溉 C.利用地势自流

B.减少蒸发 D.节约成本

13.如图所示的“水浴”加热装置中,M容器和N容器中盛的都是水,当M容器中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时,对N容器中水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 B )

A.N容器中的水会随之沸腾

B.N容器中的水温度能达到100 ℃,不会沸腾 C.N容器中的水将一直不断吸热 D.N容器中的水温度不会达到100 ℃

14.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两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完成了实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