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理解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理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怀疑是为了更好地证明

在五周来的科学辩证法的学习中,老师围绕什么是科学,如何区分科学、伪科学与非科学,以及哲学家提出的相关的思想体系做了深入的讲解,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在学习科学辩证法之前,我的意识是被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证实原则”主导的,一直认为只有能被事实证明的理论才是科学。我认为这跟我们一直以来的学习经历有关,在我们学习到新理论,老师会用实验去验证其正确性,即从实验中找到与理论相符的实验现象,以此证明给学生,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但是在听了老师详细讲解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的想法完全是不对的,才对科学的判定依据有了新的认识。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科学史中的事实证明,当人们寻求证实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借助一些辅助性的特设来为预先设定的理论辩护。实证主义往往堕落成为对教条进行辩护的工具。证伪主义可以避免辩护主义、教条主义的危险”。的确是这样的,按照传统的证实主义逻辑,如果一个人要想证明一套理论的科学性,就会努力去寻找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更确切地说是,在看到一些相关现象时,他会努力将此事实向自己理论靠,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辩护主义和教条主义。而正如老师介绍的,按照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即使你找到了很多个事实都符合你的理论,也无法证明你理论的科学性,因为无论你的经验有多少个,它们都是个别的,有限的,而一个判断是针对无限的事实的,个别的事例重复多少次都无法证实无限的全称判断,所以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下,辩护主义和教条主义是无法生存的。

那么根据波普尔的理论,怎么判定一个命题到底是否科学?我觉得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总结一句特别精辟的判据,“好的科学是逻辑上可证伪但又难以找到实际观察事实来证伪的理论”。或者我认为,可以更绝对地表述为“科学是逻辑上可证伪但在人类现有认识水平下还不能找到实际观察事实来证伪的理论”。就像在在舍特曼发现准晶体之前,“原子在晶体内都是呈对称模式分布的”这个命题就是科学命题,因为逻辑上,此命题可证伪,如果发现一个固体内部原子不呈对称模式分布,那么它就是错误的,但在1982年以前,一直没有发现这样的事实,那么之前它一直是科学的,直到它真的被证伪了,这个命题就成了不科学的了。

我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提示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学习新的科学理论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学习,因为既然是科学,它本身就是可以被证伪,就是该被怀疑并经得住怀疑的,只有我们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学习并在验证我们的怀疑过程中反倒用大量推倒和事实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那才说明“这个理论是逻辑上可证伪而现有事实无法证伪的”,即科学的,这样的学习过程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么理论,也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