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牵引配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8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推拿牵引配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8疗效观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推拿牵引配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8疗效观察

吴建民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推拿康复科 兰州 730020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隐匿、起病缓慢,不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损伤,导致不可恢复功能障碍,治疗难度及疗效均较差,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笔者自2006年1月以来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运用推拿牵引配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1~65岁,平均44.7岁;病程4个月~24年,平均7.3年。其中有长期伏案工作或从事电脑相关工作者共35例,有5年以上颈椎病史者18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项部酸痛,单侧或双侧上肢抬举无力,放射性酸麻胀痛,持物不稳,手麻;下肢乏力、沉重、酸痛、迈步发紧颤抖,易跌跤。体格检查:颈肩部肌肉紧张,局部压痛,颈椎各方向活动受限,霍夫曼氏征阳性,膝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颈椎过伸阳性;有38例患者四肢肌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1.2 诊断标准:根据1992年全国颈椎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CSM诊断标准[1]:①临床上出现脊髓损害的表现;②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颈椎退行性改变;③除外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1.3 排除标准:①病情较重,应手术治疗者;②后纵韧带骨化症;③发育性颈椎管狭窄;④明显的节段性颈椎不稳定;⑤脊柱结核、脊柱骨折等。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身后或床旁。①先用滾法、揉法、拍法、推法等手法放松颈项肩背部的项韧带、斜方肌、肩胛提肌、大圆肌、岗上、下肌等肌肉,以将痉挛的肌肉彻底放松为度,约10分钟;②用拇食二指从上至下弹拨颈项肩背部两侧僵硬的肌群,以酸胀为度;约5分钟;③用按法、点法等手法刺激天柱、风府、天宗、百会、肩井、风池等穴,有头痛、头晕症状者,加太阳、印堂穴,每穴指按30~60秒,力量由轻到重,以酸胀舒适为度,

约5分钟;④以揉法、推法、搓法、摇法充分放松四肢肌肉,同时点按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血海、足三里、悬钟等穴。约10分钟。以上手法每天1次,每周5次,两周1疗程。 2.2 颈椎牵引

可采用坐位牵引法或卧位牵引法。坐位牵引:置患者与坐位牵引椅上,颈部戴上枕颌牵引带,两牵引头用尼龙绳连接,通过牵引椅上方的滑轮与牵引装置连接起来,开始牵引,一般牵引重量为3~5kg,每次牵引时间为30分钟,1日2次,5日1疗程,2~3疗程即可。卧位牵引:置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颈部戴上枕颌牵引带,两牵引头用尼龙绳连接,通过提前固定在床头的牵引架滑轮,尼龙绳另一头与重锤连接,牵引重量、时间、疗程同座位牵引。 2.3 电针治疗

双侧C5~C7夹脊,头晕头痛加风池、风府;上肢症状重者加扶突、曲池、外关;下肢症状重者加足三里、绝骨。进针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足三里和绝骨行补法,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本组48例,经2~3个疗程的治疗,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治愈18例,好转2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75%。 4 体会

国内外专家对推拿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大都持有异议,但也有大量文献报道推拿治疗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乐于接受此种治疗。吴毅文[3]等认为,通过头部按摩推拿,以及取穴和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因为头皮血管丰富,通过对头皮血管末梢的刺激,以达到调整头颈内外血供,以改善血液循环。通过对棘突和椎板的植物神经末梢交感链刺激,以调整植物神经的功能。通过头部拔伸,使得颈椎椎间隙压力减少到等于0,从而产生

负压,有利于椎间盘的回纳,使得突出物对硬膜囊,颈椎脊髓的前中央动脉一过性松动,有利于改善脊髓的血供和脑脊液循环。通过头颈背部推拿手法的作用,不仅改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同时也清除自由基,从而提高了机体免疫能力。在推拿过程中和过程后,有些患者反映下肢和足底发热,这说明神经系统是个整体,这是通过对交感链和脊神经末梢刺激,由上而下,由表及里产生的良性反应。周翔[4]等认为推拿手法以其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日益受到广大医患的欢迎。推拿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舒筋通络,活血散寮,整复错缝三个方面。采用正骨复位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可以纠正小关节错位,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缓解突出物的神经压迫,可消除肿胀、分解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使脊髓受压逐渐恢复,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卧位牵引有利于后纵韧带和纤维环后部紧张及黄韧带的舒展,对髓核产生推力,并可使椎间产生负压吸引,有利于髓核回纳,从而减轻对硬膜囊和脊髓的压迫,使颈脊髓因受挤压而产生的缺血变性得到改善。但推拿时,手法宜轻巧平稳,禁忌暴力及过伸过屈动作,旋转手法及扳法应慎用。顾文跃[5]认为,使用疏密波电针治疗,具有疏风通络、行气活血、醒脑开窍的作用。

笔者从事推拿康复临床治疗近20年,认为推拿牵引配合电针治疗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但是在治疗前首先要明确诊断,排除临床症状相似的其他疾病。并且一定要清楚病变的轻重缓急,对发病时间长,病情重,确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要勉强行手法治疗,建议其早期接受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手法治疗过程中,不要操之过急,切忌使用暴力手法,要循序渐进,手法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该病一般治疗疗程较长,要给患者交代清楚,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P156~

15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P186. [3] 吴毅文,高晓平。推拿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的回顾与展望。颈腰痛杂志,2011,31(4),

P250~251

[4] 周翔,何嘉莹.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0,34(3),P403~404

[5] 顾文跃.手法结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7例.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P58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