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30型瓦斯抽放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KJ30型瓦斯抽放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设备地点;(4)所监测设备名称;(5)报警及断电(可缺省);(6)累计时间(本日或本班累计报警及断电时间);(7)累计次数(本日或本班累计报警及断电次数);(8)每次累计时间及起止时刻等;(9)断电区域(可缺省);(10)馈电状态及起止时刻、累计时间;(11)措施及采取措施时刻。 5.14.7 开关量馈电异常日(班)报表

开关量馈电异常日(班)报表包括如下内容:(1)表头;(2)打印日期和时间;(3)被监测设备地点与名称;(4)断电区域(可缺省);(5)累计时间(本日或本班馈电异常累计时间);(6)累计次数(本日或本班馈电异常累计次数);(7)每次馈电状态;(8)每次累计时间及起止时刻;(9)措施及采取措施时刻等。

5.14.8 开关量状态变动日(班)报表

开关量状态变动日(班)报表包括如下内容:(1)表头;(2)打印日期和时间;(3)被监测设备地点;(4)所监测设备名称;(5)累计运行时间(本日或本班累计运行时间);(6)累计变动次数(本日或本班累计变动次数);(7)状态变动状况及时刻等。 5.14.9 监控设备故障日(班)报表

监控设备故障日(班)报表包括如下内容:(1)表头;(2)打印日期和时间;(3)故障设备(传感器或分站)设置地点、编号、名称、所测物理量;(4)累计时间(本日或本班累计故障时间);(5)累计次数(本日或本班累计故障次数);(6)每次累计时间及起止时刻:(7)措施及时刻;(8)在有传输电缆故障监测的系统中,还应包括电缆故障位置内容等。 5.14.10 模拟量统计值历史记录查询报表

统计值记录查询报表包括如下内容:(1)表头;(2)查询起始日期、时间和终止日期、时间;(3)取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时间间隔及每一时间间隔的起止时刻;(4)传感器设置地点;(5)所测物理量名称;(6)单位(可缺省);(7)报警门限(可缺省);(8)断电门限(可缺省);(9)复电门限(可缺省);(10)平均值和最大值及时刻(查询期间内平均值和最大值);(11)每段时间内平均值和最大值等。

6 主要技术指标

6.1 最大监控容量:系统最大监控16台分站。 6.2 信号制 6.2.1 模拟量

频率型信号:200Hz~1000Hz,输出高电平时应不小于3V(输出电流为2mA时),输出低电平时不大于0.5V,其正脉冲和负脉冲宽度均不得小于0.3ms;1200Hz~2000Hz,输出高电平时应不小于

15

3V(输出电流为2mA时),输出低电平时不大于0.5V,其正脉冲和负脉冲宽度均不得小于0.15ms。 6.2.2 开关量

电流型信号:1 mA/5 mA。电流≤1.5 mA时表示为停,电流≥4 mA时表示为开。 6.2.3 数字量

6.2.3.1 分站与数字量信号设备的传输口:1路; 6.2.3.2 分站与数字量信号设备的传输方式:RS485; 6.2.3.3 分站与数字量信号设备的传输速率:2400 bps。 6.2.4 控制量

电平型信号:输出高电平时应不小于3 V(输出电流为2 mA时),输出低电平时不大于0.5 V。 6.2.5 累计量

输出高电平时应不小于3 V(输出电流为2 mA时),输出低电平时不大于0.5 V,其正、负脉冲宽度不应小于0.3 s,正、负脉冲的转换时间不大于5 ms。 6.3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 。 6.4 累计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累计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 。 6.5 最大巡检周期

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 s。 6.6 控制执行时间

甲烷超限断电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2s。手动控制时间应不大于10s。异地控制时间应不大于20 s。 6.7 存储时间

甲烷、温度、风速、负压、一氧化碳等重要测点的实时监测值存盘记录应保存7 d以上。模拟量统计值、报警/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局部通风机、风筒、主通风机、风门等状态及变化时刻、瓦斯抽采(放)量等累计量值、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记录应保存一年以上。当系统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 min。 6.8 画面响应时间

调出整副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s。 6.9 误码率

16

系统误码率应不大于10。 6.10 最大传输距离

环网最大环路传输距离40 km,矿用网络交络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 km、PLC可编程控制箱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 km (使用MGTSV型单模光缆,光纤衰减系数不大于0.4 dB/km)。数据通讯接口与分站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km、分站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km、分站到传感器的最大传输距离2 km,PLC可编程控制箱到控制执行器的最大传输距离2 km(使用MHYVP型电缆,单芯截面积不小于1.5mm)。 6.11 本安供电距离

电源箱到分站的最大就地供电距离2 m,传感器最大供电距离2 km(使用MHYVP型电缆,单芯截面积不小于1.5mm)。 6.12 双机切换时间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in。 6.13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 h。 6.14 统计值时间

模拟量统计值应是不大于5 min的统计值。 6.15 瓦斯抽放累计量累计时间

瓦斯抽放累计量累计时间间隔为不大于1 min。 7 传输性能

7.1 计算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传输:

a) 计算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传输口:1路;

b) 计算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传输方式:TCP/IP电信号传输; c) 计算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传输速率:10 Mbps/100 Mbps自适应; d) 计算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最大传输距离:100 m。 7.2 计算机与数据通讯接口的传输:

a) 计算机与数据通讯接口的传输口:1路;

b) 计算机与数据通讯接口的传输方式:主从式、半双工、RS232、双极性; c) 计算机与数据通讯接口的传输速率:2400 bps; d) 计算机与数据通讯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5 m。

17

2

2

-8

7.3 矿用网络交络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传输:

a) 矿用网络交络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传输口:2路;

b) 矿用网络交络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传输方式:单模光纤传输; c) 矿用网络交络机与矿用网络交络机的传输速率: 100 Mbps、1000 Mbps。 7.4 分站与数据通讯接口的传输:

a) 分站与数据通讯接口的传输口:1路;

b) 分站与数据通讯接口的传输方式:主从式、半双工、RS485、双极性; c) 分站与数据通讯接口的传输速率:2400bps; d) 分站与数据通讯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10km。 7.5 矿用网络交络机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传输:

a) 矿用网络交络机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传输口:1路;

b) 矿用网络交络机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传输方式:单模光纤传输; c) 矿用网络交络机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传输速率: 100 Mbps、1000 Mbps。 7.6 分站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传输:

a) 分站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传输口:1路;

b) 分站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传输方式:主从式、半双工、RS485、双极性; c) 分站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传输速率:2400bps; d) 分站与PLC可编程控制箱的最大传输距离:10km。

8 使用、操作 8.1 硬件部分

系统的各种设备应严格按照系统中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并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现场实际需要安装布置在相应位置。 8.2 软件部分

系统的各种软件应严格按照系统中各软件使用说明书进行,并确保软件正常运行。

8.2.1软件概述

系统软件具有远程控制、语音报警、动画显示、参数显示等功能,用户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工作原理直观,控制软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当用户登录后,把鼠标放到设备上时,显示设备名称。

1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