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②③花药中①

未成熟――→愈伤组织――→丛芽――→完整植株 的花粉

A.过程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③表示再分化 B.过程①②需要照光

C.过程①②③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

D.通过过程③获得的完整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23.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A.稀释涂布平板法 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 D.根据液体培养基的混浊程度比浊法 24.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快速获得大量无病毒植株

25.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的难点之一是材料的选择,下列有关材料选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盛花期的花药 B.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小孢子四分体期的花粉 C.从花蕾来看,应当选择略微开放的花蕾

D.从检测花粉的实验方法看,应该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花粉样品临时装片

26.下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e 种a 叶b 愈c 有生根发芽能力的d 人植

苗 物 组工伤胚状结构

A.上述过程中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由此长成的植株可能是杂合子

27.植物芳香油的主要成分是

A.主要包括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B.主要包括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C.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D.主要包括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8.蒸馏时要提高产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B.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C.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D.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29.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 B.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 C.乳酸菌是兼性厌氧生物

D.乳酸菌是异养微生物

30.一个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小孢子,由一个小孢子到形成两个精子,其间经过的分裂次数及分裂方式为 A.一、有丝分裂 C.二、有丝分裂

B.二、减数分裂 D.三、有丝分裂

二、非选择题(55分)(除特殊标明外,每空1分)

31.①(8分)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

(3)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过程是______________,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在演替过程中,________的生物量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最长。

(4)c~d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是________的。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

6分)已知某简单但稳定的生态系统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其中乙、丙和丁之间的营养级关系是乙→丙→丁,甲和乙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2)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 (大于、小于、等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3)该生态系统至少有 个种群,由这些种群组成了生物群落。

(4)0~a时间段内,丙和丁的数量变化为 ;a~b时间段内,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导致甲、乙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5)几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有 功能。

32.(12分)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和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________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置成______保存备用。

(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原因)。(2分)

(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获得的菌株若想长期保存,方法是 。

33.(16分)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废纸,废纸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艺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并加入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__的菌落。 (2).根据目的,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培养基甲 培养基乙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 + + 纤维素粉 + 琼脂 - CR + 水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经过正确的筛选过程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的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________(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一定不同),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中获得的酶是________酶,它包括 、 和 酶。

(4)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3分)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无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取其上处

于 期的花粉,确定花粉所处发育时期的常用方法是 。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花粉植株的染色体组数目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进行 和 。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 。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基因型为 。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__________植株,原因是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