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图学重点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1地图学重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同一经线上,长度比随纬度减小而增大;

在同一纬线上,长度比随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和赤道交会处。 分带规定:

6度带:1:25000 – 1:500000系列比例尺地形图 3度带:1:10000 及大于1:10000比例尺地形图

B、UTM投影——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以横轴椭圆柱面割于地球椭球体的两条等高圈,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特点:不仅保持了方向和相对位置的正确,而且使等角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性对航海具有重 要的实用价值。

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 都是以极点为渐近点的螺旋曲线。

等角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性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三、比例尺:

1、含义:

①.制图区域较小时:地图比例尺指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之间长度比例。d / D = 1 / M ②.制图区域相当大时:有主比例尺和局部比例尺之分

主比例尺:在计算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 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2、表示方法:

①.数字比例尺:可表示为1︰1000000

②.文字比例尺:这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间关系的描述。

③.图解比例尺:分为.图解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复式比例尺

注:比例尺精度:把地形图上0.1mm所能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四、坐标系统

一级逼近:大地水准面:是假定海水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把海水面延伸到大陆之下形成包围整个地球的 连续表面,它是大地测量中用水平测量方法得到的地面上各点的高程依据.

二级逼近:椭球体面:为了便于测绘成果的计算,我们选择一个大小和形状同大地水准面极为接近的旋 转椭球面来代替,即以椭球的短轴(地轴)为旋转轴而形成的椭球面.

椭球定位: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之间的相对关系以使椭球体与大地体间达到最好密合。通过数学方 法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并求出两者各点间的偏差,从数学上给 出对地球形状的三级逼近—— 参考椭球体。

大地原点:椭球定位中选取的相切点,称大地测量原点。

1、地理坐标系统:以地球的北极、南极、赤道以及本初子午线作为基本要素构成地球的球面地理坐标 P39 系统。

地理坐标:就是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在地球上定义为本 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天文纬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②.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 、大地纬度和大地高表示。

大地经度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东经为正, 西经为负。

大地纬度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 南纬为负。 ③.地心经纬度:即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地心经度同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 椭球面上某点和椭球中心连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在大地测量学中,常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 度定义地理坐标。)

2、大地坐标系统:1980年西安坐标系采用的是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第十 六届大会上的推荐值,a=6 378 140 米 ,b=6 356 755米,f=1:298.257。大地 原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3、高程坐标系统: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为:72.131m。 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为72.2604m。

科学概括:

一、概念: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二、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2、地图比例尺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4、数据质量 5、图解限制

三、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

1. 选取

①.资格法;②.定额法;③.区域指标法。 2. 简化

①质量特征的简化;②数量特征的简化;③图形特征的简化;④地物内部结构的简化 3. 夸张

①不依比例尺放大(例如:一些有许多微小弯曲的河流,如果按比例尺机械的化简,这些弯曲将被 全部删除,多弯曲河流将变成笔直的河段,反而歪曲了河流的特征。)

②移位(例如公交车,公交车站,建筑物)

4. 符号化:空间数据经过选取、简化、夸张等概括方法处理之后,通过制定图形记号,使其转换为视 觉可见的形象-符号模型。 四、符号

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

(一)形状变量 (二)尺寸变量 (三)方向变量 (四)颜色变量 (五)网纹变量

五、地图表达 1、地图类型

①、类型图:信息表达具有连续且排它的特性。

特点:没有空白区域并且互相不重叠,所有图斑不是这一类就是另一类,若有复域类型, 则为新类。

②、区划图(行政图):信息表达在空间上具连续、排它、无从属关系的特点。

特点:区域范围互相不重叠,图斑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常用差异较大的色相变量来 表示图斑。

.③范围图: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特点:呈散列及片状分布的图斑,两个以上时,可能互相重叠

2、分区统计图

大多数的统计信息是以区划单元作为采集、组织的统计分区,在各统计分区内以点状符号表示制图数据的方法。概括程度较高,符号大小与代表数值有比率关系不必依据严格坐标定位。 分级统计图:

3、四位分法: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按各级内部数据个数相等的规则确定分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